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通訊員 張陽 王報曉 範劍明
近日,家住廣州的陳阿姨抱著兩歲孫子峰峰來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急診科,說孩子已經兩天不吃不喝了,也說不出話,一直在咳嗽,不知道怎麼回事。經纖維喉鏡檢查發現,一塊魚頭骨豎著插在峰峰的喉部,卡在聲門的中間,隨時可能掉入氣道,可能會引起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峰峰被緊急收治入院後,醫院立即組織耳鼻咽喉科、兒科、重症監護室、麻醉科等相關科室開展MDT會診。最後,由多學科組成的手術團隊在可視喉鏡的幫助下,利用長彎鉗為峰峰取出了這塊直徑約2釐米的魚骨,順利取出了這個魚骨頭,目前峰峰已出院。
卡喉魚骨很棘手,多學科專家聯手“拆彈”
據陳阿姨回憶,入院時峰峰已經兩天不吃不喝,說不出話還一直咳嗽,而兩天前家人曾見到峰峰往自己嘴裡放食物,不知道是否卡住東西。當時接診的急診科醫生立刻通知了耳鼻咽喉科住院總王報曉醫生,王報曉醫生立即為峰峰做了纖維喉鏡檢查,結果發現一塊魚頭骨豎著插在孩子的喉部,卡在聲門的中間。
“這種情況很危險,因為魚骨隨時可能會墜入氣道,很可能會引起窒息,甚至危及孩子的生命。”王報曉說。
由於孩子才2歲,無法在門診配合醫生進行纖維喉鏡下取魚骨的操作,需要收治入院治療。在峰峰被緊急收治入院後,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張志鋼教授隨即組織耳鼻咽喉科、兒科、重症監護室、麻醉科等相關科室開展MDT會診。MDT團隊認為,魚骨較為表淺,且位置位於聲門的中間,阻擋了經口氣管插管全身麻醉的路徑,異物很容易在麻醉插管時就掉落入氣道,因此難以按常規操作先插管再麻醉;如果先進行氣管切開插管麻醉,術後有氣管狹窄和不能拔管的風險。
經過會診後專家團隊認為,由於目前峰峰呼吸尚無明顯困難,可以考慮由麻醉科團隊負責靜脈誘導全身麻醉,採用面罩通氣做好氧儲備,由耳鼻咽喉科團隊在可視喉鏡的幫助下使用長彎鉗取出魚骨,再立即行氣管插管維持呼吸,同時床邊備好氣管切開包以及支氣管鏡相關器械以備應急使用。兒科、重症監護團隊負責評估術後情況,若峰峰發生喉頭水腫、呼吸困難時及時介入,為孩子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一時間,手術室擠滿了醫生、護士、麻醉師,大家都有序分工投入到了峰峰的救治中。當一切準備就緒,峰峰經靜脈麻醉後,麻醉科張靜醫生緊扣面罩讓峰峰充分吸氧5分鐘,做好儲備後,麻醉科曾靜賢副主任醫師經口放入可視喉鏡,魚骨隨即出現在大家眼前。由於魚骨在聲門區嵌入了兩天,傷口已經發炎水腫,拔出過度用力可能導致周圍黏膜損傷出血引起窒息,若有魚骨鬆動或折斷後不能及時取出,就可能成為氣管異物,加大手術難度,危及患兒生命。
梁發雅用長彎鉗小心翼翼鉗牢魚骨後,先是慢慢與周圍鬆解,再穩穩地夾住直徑近2釐米長的魚骨將其拔出。魚骨拔出後麻醉科張靜醫生立即無縫銜接置入氣管插管,避免峰峰出現窒息。隨後經過麻醉、ICU、兒科評估後,峰峰轉入兒科ICU進一步治療,目前已順利康復出院。
TIPS 發現孩子異物卡喉,家長應該怎麼做?
梁發雅介紹,異物進入呼吸道是十分危險的,有可能導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喉異物是異物嵌頓在聲門或其附近所致,多見於5歲以下的幼兒。這是因為小朋友喜歡在飲食時大聲嬉笑,或在口含食物、小玩具等時哭喊、戲耍,這時一不小心就容易將異物吸入喉部。聲門裂為呼吸道狹窄處,一旦吸入異物,較大的異物易致喉阻塞,出現呼吸困難、面唇發紺,甚至窒息;較小的異物則常引起聲嘶、喉喘鳴、劇烈咳嗽和咽喉疼痛。較大異物向下阻塞氣道時,可立即發生窒息、死亡,較小異物則往往進入支氣管引起支氣管異物。
“小孩子一般不會表達有東西卡在喉嚨,當孩子被嗆得哭鬧的時候,很多家長第一反應是伸手想從孩子嘴裡把東西摳出來,但這樣做有時候卻更危險!”梁發雅說,當家長把手伸進孩子嘴裡摳的時候,孩子是有恐懼心理的,他們會哭得更厲害,哭的時候氣道會開啟得更大,異物有可能進入氣道。所以一旦發現孩子有異物卡喉,務必及時送往醫院處理。
那麼,如果發現小孩喉嚨卡魚刺應該怎麼辦呢?梁發雅指出,在孩子配合的情況下,可以讓孩子張開嘴巴,家長用手電筒等觀察魚刺的位置,如果張開嘴就能看得見魚刺,在固定孩子嘴巴的前提下,可用筷子或鑷子夾出來。
如果不清楚魚刺的大小,或者知道魚刺很大,家長千萬不能讓孩子吞食東西,也不能盲目讓孩子嘔吐,必須由醫生處理。盲目吞食或嘔吐可能讓魚刺刺破孩子的咽喉和食管,造成更大的傷害!
當小孩出現劇烈嗆咳、反射性嘔吐、聲音嘶啞、呼吸困難、面色青紫等氣管異物堵塞氣道表現,要即刻採用背部叩擊法或腹部衝擊法(海姆立克急救法)進行搶救,並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尋求幫助。(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圖片 | 醫院提供
責編 | 餘燕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