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的骨學博物館近日表示,該博物館收藏了2000年前秘魯一名武士的頭骨,這名武士的顱骨在戰鬥中負傷,傷口處被植入了一塊金屬板用以修復骨折。博物館表示,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頭骨手術。
據報道,博物館專家表示,這顆頭骨最初被儲存在博物館的私人藏品中,然而由於關於發現頭骨的新聞報道,公眾對該文物的興趣日益濃厚,它於2020年被正式展出。
在秘魯發現該頭骨的地區長期以來一直以外科醫生而聞名,他們發明了一系列複雜的程式來治療頭骨骨折。由於在戰鬥中使用彈弓等投射物,這種傷害在當時是很常見的。
專家表示,博物館收藏的這個頭骨屬於一名武士,他在戰鬥中負傷,但顱骨手術救了他的命,這證明古人的確有能力進行先進的手術。
據悉,那個時期的外科醫生會在沒有使用現代麻醉或無菌技術的情況下,在活人的頭骨上刮一個洞,然後植入金屬板。傳統上,銀和金被用於這種型別的手術。
杜蘭大學的物理人類學家約翰·維拉諾在2016年告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當時的人們很早就瞭解到這是一種可以救命的治療方法。
秘魯武士的頭骨顯然也被拉長。
同樣有趣的是,博物館收藏的這顆頭骨還是拉長頭骨的一個例證。這是一種古老的身體改造形式,部落成員故意用布捆綁幼童的頭骨,甚至將頭部長時間捆綁在兩塊木頭之間,使其變形。
拉長頭骨的原因有很多,從作為社會精英標誌自己的一種方式,到作為一種防禦形式。
據悉,考古挖掘發現,與沒有拉長頭骨的婦女相比,擁有拉長頭骨的秘魯婦女遭受嚴重頭部傷害的可能性較小。
在2018年發表在《當代人類學》上的一項研究中,在從瑪雅人到匈奴人的不同文化中發現了拉長頭骨的做法,並被發現這是世界各地群體中特權和聲望的一種地位象徵。
文/南都記者 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