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有兩種人
一種是怎麼吃都不胖的人,一種是喝口涼水都長肉的人。
誒...是老天爺真的太不公平了,怎麼會有易胖這種體質呢?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發現的跟肥胖相關的基因超過 41個,這些基因會透過影響食慾、飽腹感、代謝、體脂分佈等方面而讓人更容易發胖。
其中,最早被發現的是OB基因
1950年,研究人員在一隻非常胖的老鼠身上,發現了變異的OB基因。當OB基因正常工作的時候,可以產生一種叫做“瘦素”的物質,“瘦素”就像一個信使,把“我吃飽了”的資訊傳給大腦,然後大腦就會下令讓你停止進食,從而保持身材。而當OB基因出現變異,就無法產生“瘦素”,大腦接受不到“吃飽了”的訊號,人就會不停地吃東西,脂肪嘛也就會堆積越來越多了。
此外,在影響體重這件事上,最有名的還是FTO基因
研究者發現,變異的FTO 基因會導致體內「胃飢餓素」高於正常水平,這就會導致進食後仍容易飢餓,食慾居高不下。且體內擁有FTO突變基因的人看到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的時候,大腦當中會分泌更多的多巴胺,產生愉悅感,對眼前的食物失去抵抗力。它還會阻止你體內胰島素的正常分泌,減緩脂肪分解的速度,造成脂肪堆積。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在歐洲有16%的人攜帶成對的FTO變異基因,他們的體重足足比正常人胖上3公斤。
腸道菌群也功不可沒
你的腸子比你以為的要複雜很多,它並非是一個單純的消化器官。科學家們越來越發現,大腦或許不是唯一主導身體的器官,腸道有著非常複雜且完整的神經網路系統,並密集地給大腦傳送神經訊號,左右人的情緒和行為。因此,腸道的神經網路也被稱為「腸腦」。
與正常體重的人相比,肥胖者的腸道菌群有明顯的差異。肥胖者的腸道內,通常都有大量的「易胖細菌」,這些細菌的本事各不相同,有的特別擅長利用食物,把吃進來的卡路里榨得一滴都不剩;有的特別渴望炸雞甜點,給它們投餵別的還不買賬,瘋狂傳送慾求不滿的訊號……
因此,把瘦子的腸道菌群(糞便)移植到肥胖人士的腸道中,在減肥中一直是個熱門領域。2013年,麻省理工學院成立了全球第一家糞便銀行,研究人員把瘦子的糞便製成乾粉膠囊讓肥胖人士吃下,結果他們的體重和血糖出現了明顯的下降,由此可見健康的腸道菌群確實可以幫助人體控制體重。
據說,中國有4600百萬成年人肥胖,3億人體重超過正常範圍。這其中,肥胖除了受到部分先天基因的影響,也和當代人的飲食習慣,生活作息息息相關。長期不運動,鍾情於夜宵和奶茶,長此以往不僅是脂肪堆積,使得身材臃腫,更是會帶來著其他健康疾病。建議大家能邁開腿,管住嘴,不是為了“以瘦為美”,而是為了身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