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袤的黑戈壁屬半沙漠和草原地帶。黃羊、北山羊、野驢、野駱駝在此生長,黃羊以針茅、紅柳枝梢等為食。春夏以綠草為食,冬季主要是以枯草來充飢。黃羊適應乾旱能力很強,它很耐渴,有時可以幾天不喝水,冬季無水源可以以雪解渴,黃羊喜歡群居,一般為五到十隻,活動範圍大而廣,隨著牧草的生長情況而遊動。有時也可整合一個大群多達數百隻,浩浩蕩蕩地進行遷移,通常有一個領頭的雄羊在前面帶路,其餘一隻跟一隻組成一列縱隊,有條不紊,依次行進。休息時先用蹄子把積雪刨開,形成淺坑,然後群體成員聚攏在一起,臥在其中。如果是在十分寒冷的白天或者風雪交加的夜晚,更是彼此緊靠,縮成一團。
黃羊,也叫黃羚、蒙古原羚、蒙古瞪羚,科普書上稱鵝喉羚,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羊耳朵長而尖,四肢細長,雄性有一雙在額骨上呈豎琴狀向上平行伸出呈弧形外展的角,兩個角尖彼此相對尖端平滑,是自衛的有力武器。雌性沒有角,它們尾巴很短呈棕色。腹面和四肢的內側為白色,背部和四肢外側呈淺紅棕色,臀部有明顯的白毛。黃羊善於跳躍,又可以遠距離奔襲,跳躍高度可達2.5米高,平地一個縱跳可達6—7米遠,下坡時甚至能跳到13米遠。由於奔跑的本領十分出眾,再加上各種感覺都十分靈敏,所以發現遠處的天敵後並不害怕,往往先凝視一陣,然後奔跑一段距離,復又站住,回過頭來觀察一番,再飛速奔逃,最高時速為90公里,且可以持續一小時之久。轉瞬之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黃羊初冬時的交配季,雄羊追逐母羊,在爭奪配偶時常用“啊卡、啊卡”的嘶叫聲威脅對方,這種聲音十分洪亮,在草原上可傳播到幾公里遠。並和對手爭鬥,一旦對手敗退而被逐出時就會嘎然而止,此時雄羊十分興奮,脖子脹得又粗又大,常低著頭部亂奔亂竄,拼命地追逐雌獸。春天來臨,雌羊分娩,每胎產1—2仔,狼是黃羊的主要天敵,能沿著黃羊的足跡不停地追趕,雖然奔跑的速度比不上黃羊,但可以襲擊因老弱病殘等原因而落伍的個體。此外,狐狸、猞猁等食肉獸類和雕等大型猛禽也會捕食黃羊幼仔。黃羊為了適應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眾多的天敵,剛出生的幼仔被雌羊舔幹了身體就能站立起來,數分鐘之內就可以行走,一兩日後就可以隨著母親疾速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