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小夥子平時工作很忙,一天三頓飯不能按時吃,到了晚上經常就吃點外面就完事。後來聽說“過午不食”這一說法,就連晚飯也不吃了,就這樣過了很長時間,胃有時不舒服也不當回事。突然,有一次吃了辣椒後肚子感到劇烈疼痛。
後來去醫院胃鏡檢查,這個小夥子的胃粘膜已經大面積潰爛,伴有出血的症狀。不好的飲食習慣會影響壽命,現在好多人像這個小夥子一樣不注重飲食。
柳葉刀《2019全球疾病負擔報告》顯示,全球現有大概兩億人不規律飲食。在我們國家因為不健康飲食引發疾病造成的死亡有就幾百萬人。可想而知,規律飲食有多重要。
網上流傳的一些關於“不吃晚飯”“過午不食”的說法正確嗎?想長壽我們要怎樣吃呢?
一、來向鍾院士學習長壽秘訣。
抗議先鋒鍾南山院士現在已經85歲高齡,身體卻依舊硬朗,精神飽滿。“早餐吃好”是鍾院士的健康飲食理念。一碗紅豆粥,一碗帶全麥餅乾的牛奶,兩片加芝士的麵包,一個雞蛋,兩個橙子——早餐安排。
鍾老生活在廣州,飲食清淡,把雜糧當“藥”吃。他說,米麵雖然好吃,但沒有雜糧營養高。鍾老還提醒高脂高熱量,醃製,烤炸食物少吃。動物性食物大概佔總食物量20%左右,植物學食物大概佔總食物量80%左右為好。
二、吃得越少,日子越長
“食不過飽”是鍾院士另一個飲食原則。鍾老說:吃的太飽會使腸胃負擔加重,從而引起大腦早衰,誘發“三高”。但這可不是說吃的越少越好,有些人極端節食,不吃東西,最後給自己身體帶來各種嚴重的健康問題。
那我們要如何正確的吃三餐呢?
美國營養學家克里夫.麥凱最早提出:“節食延遲壽命”這一說法,用小白鼠作為研究物件,最後發現,限制食量的小白鼠比其他的小白鼠活的時間更長,身體也更健康。
在17年《科學轉化醫學》中有說過一項研究:71名志願者進行3個月的禁食模擬。
最後發現志願者的血壓、體脂、腰圍都有所下降。特別是節食的人他們體內的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大幅降低,有人可能不知道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是什麼?他的作用就是促進衰老。透過節食延年益壽這一說法,在一些動物上得到了驗證,但對於人類可能還要一些限制,現在尚不明確。
飯食七分飽,健康活到老。節食是一個承受度的問題,但極度節食是不可取的哦。延長壽命,節食只是其中影響因素之一,不要隨便聽信少吃長壽,不吃減肥。
一天三餐的分配鍾老給到以下建議:
早飯吃好:以豆蛋奶果蔬為主,攝入的熱量最好佔一天的30%;
中午吃飽:以魚肉禽類蛋白為主至於攝入的熱量最好佔一天的40%;
晚飯吃少:以五穀為主,攝入的熱量和早餐差不多就好。
總結來說:早飯好而少,午飯厚而飽,晚飯淡而少。一日三餐,不可缺少。
三、晚餐吃法不對,帶來重重危機
現在人們越來越覺得不吃晚飯是養生,可以排毒並快速減肥,但其實長期不吃晚飯,也會有很多問題。
1.不吃晚飯會增肥。
一小段時間不吃晚飯體重下降,可能是體內水分和肌肉流失,這樣不太久。如果長時間不吃晚飯,身體感應為“空腹”狀態,會把能量轉化為脂肪,儲存在身體裡。並且,如果熱量短缺,體內代謝功能會減弱,更不利於減肥。只有一恢復飲食就會馬上反彈。
2.晚飯吃太晚,影響睡眠質量
晚上吃太多,你躺下後,體內的胃、肝等一些器官仍在工作,他們會向大腦傳遞資訊,影響睡眠,長期失眠,會導致神經衰弱。晚飯長期進食高蛋白、高油脂食物,會刺激肝臟,形成高血脂症、脂肪肝。
3.晚飯吃多,引發肥胖
一般在晚上人們活動量小,消耗的熱量很低。剩餘的熱量在胰島素作用下變成脂肪,長此以往,不斷引起肥胖症,給腸胃帶來負擔的同時可能引起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一些疾病。
四、進食黃金法則
1.吃飯不宜過少或過飽;
2.細嚼慢嚥利於消化;
3.粗細搭配,營養均衡:粗糧不易消化和細糧搭配比較好,另攝入一些膳食纖維和微量元素
4.吃飯時少看電視少說話:看電視會使食物咀嚼不充分,會給腸胃造成過重的負擔。
每種飲食方法都要辯證的去看待,科學飲食,定期體檢,防範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