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怎麼選電視,正好我最近也要買電視,查了很多相關資料測評,也跑了很多線下商城瞭解,就來做個補充吧。
首先買電視要看觀看距離的,也就是眼睛到螢幕的距離,不同的距離適合購買不同大小的螢幕,下面附上一個距離推薦表:
其次從品牌來說大致分為合資和國產,合資主要包括索尼、三星、LG、夏普等,國產主要包括TCL、海信、創維、康佳、小米、華為等。
其中合資同配置普遍比國產貴1000+左右,除了夏普(夏普現在主要做低端機),如果不差錢,合資是一個選擇(售後普遍沒有國產好)。
其中索尼由於遊戲產業很發達,所以其電視也有很多技術是偏向於遊戲方面,比如遊戲的最佳化,X1晶片等;
三星主要是螢幕是自己生產(部分是TCL華星供貨),螢幕素質不錯,但是三星最近在國內很多工廠在售賣,市場份額也在不斷縮水。
LG是最不推薦的合資品牌,因為LG基本上在國內看不到線下門店,售後問題也最值得擔憂,其生產的OLED也在國外出現大規模召回事件。
國產裡面小米和華為屬於網際網路品牌,基本上是代加工的,在硬體上屬於能看,但是軟體方面非常不錯,如果不在乎畫質音質,或者家裡有一套手機、音響、燈光等智慧裝置,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體驗。
TCL是近年來增長很快的一個品牌,也是國產裡面唯一能夠生產螢幕的企業(華星光電),螢幕素質不輸三星,畫質音質技術也非常不錯,尤其是最近推出的MiniLED,行業領先。硬體方面基本上國產裡面同價位最好,但是TCL在一些社交體驗上會落後友商,攝像頭需要單獨購買很值得吐槽,就幾十塊的東西。
海信是一個營銷做得非常好的國產品牌,包裝了很多概念,比如鐳射電視(投影+幕布),除非是真的不看電視只是為了裝飾,不然真的不推薦,價格貴壽命短效果差!ULED並不是一個全新的螢幕技術(LCD+分割槽背光),其效果不錯但是價格比肩OLED和QLED,價效比不高。但海信在社交方面體驗是真的不錯,無論是攝像頭還是體感遊戲等。
創維在今年的新品上是典型的高價低配包裝概念,就拿Q41PRO舉例,A+低素質螢幕,90%DCI-P3 剛剛達到HDR入門色彩,A55四核低端晶片,價格卻達到了高階機器的標準,全靠包裝的“無屏閃護眼”(本質上是軟體演算法),如果一臺電視靠“無屏閃護眼”當作主要賣點,那一定是沒有賣點了,不推薦。
康佳,最近也是在走下坡路,主打中低端,長虹除了四川等地,大部分退出市場,主推網際網路銷售(售後?)。
以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