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央領導本著鞏固戰鬥成果、滿足新時代部隊要求的戰略目標,舉行新中國成立之後的首次大授銜儀式。將帥大授銜是舉國關注的盛事,也是入選軍官一輩子的榮耀,但到底要依照什麼樣的標準來分層區別卻讓相關部門頭痛不已。這其中最讓上級領導拿不定主意的,就是一位整整20年都沒有升遷過的部隊師長。是這位師長能力不足或者犯過錯誤嗎?其實不然,這位幹部很早就加入到了中國共產黨的隊伍中,並且在短短几年的時間內就升任成部隊師長,立下赫赫戰功,只是因為各種陰差陽錯的原因,致使他一直在師團級別打轉,不僅沒有高升,甚至一些部下的職級都要超過他。授勳儀式的負責人把難處報給中央領袖,領袖沉吟片刻,對焦頭爛額的負責人說:“你親自去一趟,問問他想要什麼軍銜。”這位20年間未升一級的共產黨將領到底是誰?上級領導為什麼會親自問他想要什麼軍銜?他到底經歷了怎樣的傳奇軍旅生涯?
喜歡歷史的朋友可以點點關注,既可以翻看往期的影片,也不會錯過以後的精彩內容,點贊和關注就是我們更新的最大動力,謝謝大家。
影片連結:他當了20年師長,55年授銜時,上級領導親自問想要什麼軍銜。
參軍報國,升任師長
這位經歷特殊的部隊幹部名叫劉子奇。劉子奇出生於1900年,老家在湖南瀏陽。當時正值世紀之交,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劉子奇的父母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帶著7個兒女在亂世中艱難求生。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家境貧寒的劉子奇也早早肩負起生活的重擔,在大哥生病後成為了家裡的頂樑柱。
劉子奇13歲就去當地的紡織廠做工。工廠的條件非常艱苦,夏天悶熱,冬天陰冷,最重要的是還得保持一個姿勢在流水線上工作至少12個小時。很多人覺得這份工作太過於辛苦,但小小年紀的劉子奇還是硬咬著牙堅持下來,因為他明白,只有自己努力賺錢,家裡人才能吃上飽飯。
成長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劉子奇養成了甘於奉獻的優秀品質,不管有什麼好吃的或者好東西,他都會先讓給生病的大哥或者年幼的弟妹,將自己排在最後的位置;但是一旦有什麼需要受苦出力的地方,他總是奮不顧身地衝在最前面,為身後的家人扛起重擔。這樣的性格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劉子奇的一生。
1919年,劉子奇的家鄉發生非常嚴重的饑荒,很多人都在飢寒中死去,劉子奇的家裡也只剩下他和兩個妹妹相依為命。妹妹們迫於生計嫁人,劉子奇也離開家鄉去外地謀生。遊走各地的過程中,劉子奇接觸到共產黨的部隊,逐漸被士兵們的愛國熱情深深吸引。1927年,劉子奇在朋友的介紹下加入中國共產黨。
上級領導在新兵連進行演講,劉子奇對領導當時的慷慨陳詞印象非常深刻。領導在演講時說道:“戰士們,今天的中國已經失去昔日的榮光,四分五裂,民不聊生。我們的父老鄉親吃不飽穿不暖,上層的權貴們卻過著花天酒地的奢靡生活,不順心時還會舉起手中的屠刀肆意殺害百姓,本應該保護我們的國民黨軍隊也完全就是一群兵匪,總是助紂為虐。朱門狗肉臭,路有凍死骨。國家的情形令人心寒!我們唯一的出路就是團結起來,在先進思想的帶領下,在紅軍部隊的組織下,將原本屬於自己的勞動果實奪回來,翻身做國家的主人!”劉子奇將領導的話深深地記在了心裡,一記就是一輩子。
半個世紀之後,年過古稀的劉子奇再次回憶起這場演講,動情地說:“當時的我還是半個文盲,不知道國家的形勢,不知道什麼是軍人的職責,但領導說的那些話在我的心裡點起來一把火,也照亮了我前進的方向。我在當天加入紅軍,後來又憑藉著英勇的作戰表現成功入黨,成為部隊的領導幹部。”
劉子奇很快在軍隊中嶄露頭角,他吃苦耐勞、甘於奉獻的性格也在其軍旅生涯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很快,劉子奇人生中的第一個轉折就到來了。
1927年,國共兩黨之間的合作關係破裂,國民黨領導害怕共產黨的部隊繼續發展壯大下去會威脅到自己的利益,派出大量部隊士兵和間諜特務搜尋我黨的領軍人物和組織成員,將他們關押甚至殺害。共產黨的部隊在這段時間遭受到巨大打擊,生存空間被一再壓迫,不得不將所有的工作轉入地下。為了儲存部隊的有生力量,中央領導提出全新的作戰方針,讓所有的人員撤離城市,在農村建立敵後根據地,去和基層百姓打好關係。當時我黨建立起一種“亦兵亦民”的特殊組織,部隊士兵都稱呼其為赤衛隊。赤衛隊具體的工作內容就是團結當地群眾,發動他們和部隊士兵一起進行軍事訓練,好增強根據地的實際作戰能力,讓老百姓在受到欺壓和傷害時可以用力量進行反抗。
但是當時部隊裡有一些軍官和士兵對中央領導的決定非常不滿,他們不想去貧窮艱苦的農村開展工作,只想留在大城市,因此一直四處走動,希望能透過關係為自己謀一個好去處。但劉子奇從來沒有產生過這種型別的想法,上級領導問誰想去農村,別的軍官都默默不表態,只有劉子奇毅然決然地站起來表示:“我生於農村,長於農村,見多了貧窮和苦難,一直都想為百姓做些實事,我願意服從組織的派遣回到農村發動群眾,宣傳部隊的先進思想,讓所有人都知道我們紅軍是為人民而戰鬥的軍隊!”
看到劉子奇自告奮勇,上級領導十分欣慰,將他分配回老家湖南瀏陽,擔任當地“瀏陽赤衛隊”的最高指揮長官。回到家鄉的劉子奇迅速開展工作,平時就指揮部隊進行訓練,種地生產;農忙時候率領麾下的所有士兵幫助當地群眾收糧食;在戰役發生就和當地的民兵部隊一起進行反擊。因為劉子奇的積極動員,瀏陽赤衛隊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人數倍增,整個瀏陽地區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戰形勢蒸蒸日上。上級領導得知劉子奇取得了巨大的工作成果,將他升任成瀏陽片區自衛軍第二師的師長,而此時的劉子奇才剛剛22歲。風華正茂的年紀就成為紅軍師長,劉子奇的人生前途一片輝煌,當時的他不僅手下有實權,還深受當地老百姓和部隊士兵的尊敬愛戴,成為我黨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
看到這裡,很多朋友可能就會產生疑問,既然劉子奇開局順利,前途無量,那他怎麼還會在之後的20年間沒有得到一次升遷?畢竟從我黨的發展歷史來看,升職提拔時候需要的資歷、人脈以及軍功,劉子奇都已經具備。其實上級領導曾經多次提升劉子奇的軍銜,只是造化弄人,劉子奇的職稱升升降降,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也還是個師長。
主動“辭職”,回校深造
1932年,已經在組織內部闖出一番名聲的劉子奇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他要辭去自己的師長職務,回到部隊大學讀書深造。當時劉子奇手下的將領得知他的想法後都十分不解,接二連三地跑來詢問他,表示別人成為部隊軍官都是想著法子把軍權牢牢地握在手中,怎麼劉子奇反而要主動放棄一切回到學校裡做個學生?要知道部隊裡能人輩出,等他從學校裡回來,形勢可能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但劉子奇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對自己的部下說:“雖然大家都支援我,認可我,我也帶領部隊取得了不少成績,但身居高位最忌諱德不配位,我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時常感覺到自己的文化知識水平太低,當年率領部隊攻打長沙,我作為指揮官,卻既看不懂地形圖,也不能完全理解上級領導發來的電報內容,實在是慚愧萬分。我會選擇現在去學校讀書深造,也是為之後能更好地開展工作打基礎。”
至於下屬們說的部隊指揮權可能落到別人手中的問題,劉子奇並沒有放在心上,他一向是個以大局為重的人,不在意個人的得失,覺得只要部隊仍然是在為百姓謀福利,為國家求生存,就無所謂指揮官是誰,自己回來了聽從上級領導的安排就行。就這樣,劉子奇放棄了自己的師長職務,也放棄了一手組建的軍隊,堅決果斷地投身到紅軍大學中讀書深造,學習專業的軍事知識。
再次升任師長,給部下擔責任降級
出身農家的劉子奇沒有上過學,因此也十分珍惜這次的讀書機會,在紅軍大學如飢似渴地汲取知識。因為認真刻苦,劉子奇只用了八個月就學完了相關的軍事知識,以優異的成績從紅軍大學畢業。稍作休整之後,劉子奇回到了作戰部隊,但正如之前他的下屬們擔心的那樣,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部隊也在這八個月間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劉子奇已經不能再回原來的部隊,只能按照規定調整崗位,成為了湘贛獨立五師第十三團的團長。從師長變成團長,這落差不可謂不大,但劉子奇並沒有因此對組織產生絲毫的怨恨之情,他很快就適應了崗位,盡心盡責地開展工作。
經歷過專業軍事知識的洗禮,劉子奇的作戰視野更加開闊,思考問題時考慮的點也更加全面,不僅每天都滿懷熱情,也能根據作戰地形圖安排出更加詳盡有效的戰略計劃,部隊也在他的指揮下連勝幾場,在湘贛邊界打出了赫赫威名。優秀的人不會被時間辜負,僅僅一年的時間,劉子奇再次因為作戰英勇和組織得力,被上級領導提拔重用,成為湘鄂川黔戰區第三師團的師長。再一次升任成部隊師團級別的幹部,劉子奇用實力證明自己當初去學校讀書的選擇是正確的。
其實不管是擔任團長還是師長,劉子奇都一直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地工作著,愛護士兵,團結群眾。就像當年在家裡謙讓兄弟姐妹一樣,每當遇到功勞,劉子奇都讓自己手下的將士們先去爭取,自己默默地站在身後為他們提供支援和力量。部下做錯了事,愛兵如子的劉子奇也總是站出來替他們擔下所有的責任。
1934年5月,劉子奇的師長職位被上級領導撤去,不過這並不是因為他自己的原因。當時部隊正在湖北和四川的交界處建立敵後根據地,遭遇到敵方大軍的圍堵。上級領導很快制定出“反圍剿”的戰略計劃,將作戰指令下達各個小隊。劉子奇的部隊也在參戰隊伍中,他麾下有一名姓張的團長,在執行任務時出了紕漏,致使部隊損失慘重。
這位張姓團長是個年輕人,文化水平不高,作戰經驗也不算豐富。當時劉子奇讓他率領部隊在5月13日夜間進入陣地,做好準備後於5月14日夜晚向附近地區的敵軍展開進攻。但這位團長識字不多,電報都是由通訊員代為誦讀,戰場上聲音雜亂,他也沒有聽清,因此對劉子奇的命令產生了錯誤理解,讓部隊在13日夜間進入陣地後就迅速向敵軍發起進攻。
這兩個安排看起來只是相差了不到一天的時間,但中國古語有云:“失之毫釐,謬之千里”,幾個小時的誤差,足以在戰場上造成難以估計的嚴重後果。部隊在張姓團長的帶領下進入陣地,還沒有做好萬全的戰鬥準備,就向駐紮在對面的敵軍發起猛烈進攻。雖然部隊將士們戰鬥熱情高漲,浴血戰鬥奮不顧身,但自身的武器裝備匱乏落後,也沒有掌握好合適的作戰時機,很快就被對面的敵軍打得連連敗退。因為該團是提前作戰,其他友軍部隊還沒有抵達指定的作戰地點,無法進行有效支援,所以整個團隊很快就被敵軍包圍,最後只剩下那位張姓團長帶著為數不多的幾個士兵突圍倖存。
這次行動失誤不僅使得部隊損失慘重,也打亂了上級領導制定好的作戰計劃,後果十分嚴重。領導大發雷霆,嚴令部隊追查到底,找出問題的所在之處。有關部門徹查之後,也知道這次的事情是因為張姓團長的錯誤指揮導致的,劉子奇下達的作戰指令是走正常流程並且合理恰當的,所以就打算對這位團長做出懲處。
但劉子奇卻在這個時候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他覺得張姓團長年紀輕輕就指揮實戰,難免會有疏漏之處,戰後他也來到部隊上交代錯誤,痛哭流涕懊悔不已,所以覺得上級領導應該給他一次機會。劉子奇認為這是張姓團長得無心之失,不應該因為這次的事件影響他的前途,而張姓團長是他的部下,部下有錯總指揮長官也不能免責,就打定主意一力承擔這次事件的主要責任。
之後劉子奇向上級領導進行彙報,表示說是因為自己發出的作戰指令不夠明確,也考慮不周,只用了文字傳送訊息,沒有打電話進行最後的確認,這才致使張姓團長放下這樣的錯誤,自己應該對整件事情負責,請求上級領導進行懲處。
因為有劉子奇主動擔責,這位張姓團長接受了另外的懲處,保留了團長職務,但劉子奇本人卻被部隊降級,再次從師長變為團長。事後那位團長覺得過意不去,主動登門向劉子奇表示歉意。劉子奇卻反過來安慰他,說自己被降職只是小事,而且職位的升降他早就習慣,要是這件事情落到他這個小團長身上,只怕要在履歷表上留下重重一筆,對未來的的發展影響很大。
就這樣,劉子奇的職位從師長退回到團長,並且命運可能也覺得他這個人十分有趣,一直在和他開玩笑。因為各種陰差陽錯的原因,劉子奇的職務在之後的軍旅生涯中也是“忽高忽低”,一會兒升為師長,一會兒又被降職。1935年,劉子奇在第十八師團擔任團長一職;1936年又被降職,成為第十七師團五十一團的團長;同年七月,他再次被調回第十八軍團,成為部隊的代理師長。不過雖然職位一直在變動,劉子奇本人卻是穩如泰山,始終心平氣和地聽從上級領導的安排,在各個崗位上埋頭苦幹。
建國後授勳,中央領導詢問意見
時光如白駒過隙,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終於結束了,但劉子奇還是沒能過上自己夢想中的安穩生活,因為意圖掌握國內實際控制權的國民黨領導悍然撕毀國共之間的和平協定,派出軍隊向共產黨展開進攻,解放戰爭爆發。解放戰爭時期,劉子奇在中央領導的安排下前往東北前線,和盤踞在這裡的國民黨軍隊展開激烈戰鬥。不過在這段時間裡,他的職位依舊還是在“上躥下跳”。先是成為東北民主聯合軍隊第二團的團長,短短几年內又升任成東北人民解放軍獨立第八師團的師長。後來又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一六五師團的師長,榮獲多枚一等軍功勳章,成為部隊里老資歷、高戰力的指揮軍官。
新中國成立之後,和中國相鄰接壤的朝鮮半島爆發戰爭,野心勃勃的美國組建聯合國軍干涉其中。中央領導本著唇亡齒寒的戰略觀念,派出中國人民志願軍趕赴朝鮮前線進行支援。因為劉子奇有在東北等苦寒地區開展戰鬥的經歷,上級領導讓他擔任第一四零師團的師長,指揮部隊在朝鮮抗擊聯合國軍。沒想到建國後還可以再率兵打仗,劉子奇意氣風發,鬥志高昂,但可惜的是,因為當時他已經五十多歲,還曾經在過去的軍旅生涯中受過傷,身體條件大不如前,因此沒在朝鮮前線待多久就被迫回到國內進行休養。
縱觀劉子奇的作戰履歷,我們可以驚奇地發現:自從他在紅軍時期當上師長,後續20年就一直在“師長”和“團長”中左右橫跳,到最後因傷從抗美援朝戰場上退下來休養,他都仍然是個師長。不知道該說是命運愛和他開玩笑,還是應該說是劉子奇習慣奉獻和謙讓的性格導致了這個局面。但唯有一點可以確認,劉子奇有過被降職的經歷,但這只是因為他為下屬承擔了過錯,是他高風亮節的表現。
也因此,到1955年大授勳時,劉子奇的職稱反而成了上級領導最為糾結的問題。按照劉子奇的資歷,他在1927年就成功入黨,在1930年就擔任紅軍師長,但在1933年被降職為團長,之後就一直起起伏伏,且不說從來沒有擔任過比師長更高的官職,就連曾經受他指揮的部隊將領,後來的職級都要遠遠超過他。1950劉子奇出戰朝鮮,卻受制於身體,短暫參與後就回到國內。
應該授予劉子奇什麼軍銜呢?國家領袖思考再三不得章法,派出授銜儀式的負責人親自詢問劉子奇。劉子奇得知上級領導的來意,哈哈大笑表示自己對這個並不在意,一輩子作戰奮鬥,能健康地活到這個年紀,他已經相當知足,不管上級領導給評什麼軍銜他都接受。
最後,上級領導經過左右衡量,還是給劉子奇評了一個“少將”的軍銜。這個職級不算高,有幾位劉子奇的老部下都是中將了。但劉子奇本人並沒有什麼意見,欣然接受。當然,一個軍銜並不能代表他所有的光輝戰績,他為國家流的血和淚,才是這位為國為民奉獻一生的老將軍最令人敬仰的勳章。我們為國家有劉子奇這樣謙虛敬業、忠誠低調的英雄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