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放榜日,幾家歡喜幾家愁!
每一年,全國乘聯會公佈全年銷量資料時,筆者的心裡大概都是這句話!2021依舊是這樣,但也不完全是。
雖然國內車市有小幅回暖,但整體銷量依舊可以用悽慘來形容,相比2019年的2069.8萬輛有著明顯退步!這樣的市場大環境下,新能源汽車市場卻是一枝獨秀!2021年,新能源汽車在國內全年累計銷量達到298.9萬輛,相比2020年呈現幾何式增長,這背後新勢力汽車品牌做出了突出貢獻。
特斯拉一家獨大
筆者絲毫不懷疑埃隆·馬斯克最近做夢都能笑醒,全球年銷量近百萬的特斯拉至少可以讓馬斯克離夢想的宇宙又近了一步,也可以讓他不再覺得特斯拉的股價虛高。
現在的新勢力雖發展迅速,但銷量始終與特斯拉有著不小的差距!即使是“蔚小理”去年的交付量之和也僅為280075輛。幾年前,這也就是一個品牌活下去需要的體量。如果單看某個自主新勢力品牌,與特斯拉的差距會進一步放大,甚至已經處於不同量級。
有大賣的自主純電動車型嗎?有,宏光MINIEV。宏光MINIEV的銷量算得上出眾,可是過低的售價限制了它的發展和成就。“雙積分”政策或許能在短時間內讓它帶來不錯的利潤,可政策會改,補貼會變,始終不是長久之計。
特斯拉在2022年還將帶來更能代表品牌尖端科技的產品全新Model S、Model X,即使過高的售價註定其銷量無法達到Model 3、Model Y的高度,但要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卻並不難。
另外,特斯拉作為一家“科技型企業”,遇見問題也總能發現不一樣的解決辦法!就拿“缺芯”這事舉例,擁有超強自研能力的特斯拉擁有更高的效率。在自主新勢力還在炫耀自己全面把控供應鏈時,特斯拉只是默默的表示供應商有的我可以採購,當它供應不過來,我還可以自己造,又領先了一大步。
其實自主新能源要面臨的對手遠不止是特斯拉,自主的新能源之路還將面臨“乘用車製造外資股比等限制取消”的衝擊,外資車企在解決了外資股比問題之後可能會放“大招”。
儘管自主新勢力品牌發展的勢頭十分猛烈,傳統自主車企也在積極地佈局新能源市場,但事實依舊是特斯拉無人可擋。筆者期待看到中國汽車市場這塊大蛋糕更多的是被自主車企所瓜分,但也不得不認清自主品牌未來的路荊棘密佈。
補貼縮水,政策收緊
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無疑是市場的一枚重磅炸彈,補貼退坡比例將近30%,這無疑將增加消費者的購車成本。現在我們買到的新能源車都是補貼後售價,所以相對來說會比正常售價便宜一些。
其次是稅費,新能源車基本上都享受免購置稅補貼,也就是說我們現在買到的新能源車在享受補貼售價之後,基本是沒有任何稅費,買了保險就能開車上路,這也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的成本。一旦取消相關稅費優惠政策,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時勢必將付出更多的成本。
最後就是相對更容易獲取的綠牌,在許多有限行政策的一線城市,一張本地車牌讓許多人愛而不得。以上海為例,一張普通車牌的價格在9萬元左右,且還不一定能夠買到,這種時候,一張要求更低的綠牌就成了許多人的不二之選,這也是許多新能源車熱銷的一大重要因素。如果2023年直接取消了免費綠牌的政策,那對於當地新能源車市場無疑是致命的。
怎樣在這種現狀下活下去,成為多數以新能源為主的車企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更多市場等待拓展
以上海為例,2022年新能源小客車上牌量共為243141輛,佔到全市全年汽車銷量的39%,約為全國新能源車銷量的8.1%,這僅是上海這樣一座限行城市。目前來看,新能源車的主力消費區域還是這些一線限行城市。
那一線限行城市真的是最適合新能源車的區域嗎?筆者認為並不是。一般一線限行大城市基本是車多車位少,車位供應問題將是一大難事。
如果你跟筆者一樣生活在上海這種城市,燃油車佔據公共充電車位的事應該是屢見不鮮,實際不是燃油車車主想這麼幹,而是車位缺少導致的無奈之舉。當然,這對於新能源汽車車主同樣不公。再加上大城市的私人車位一般都伴隨著高昂的售價,許多消費者並不能負擔這樣一的開支,那就只能選擇公共充電樁,那對於公共充電樁的建設也將形成壓力。
相對來說,二線城市以及更往下的區域會有更豐富的車位資源,再加上更豐富的家庭充電樁,實際使用效果很可能勝於一線限行城市。這種例子其實在筆者的農村老家能深刻感受到,滿大街的宏光MINIEV帶給使用者的是極佳的體驗。晚上在家庭充電樁充電,滿電後基本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雖公共充電樁分佈沒有那麼密集,偶爾去一次,也能隨去隨充。這才是新能源車最大的用武之地。
然而,這些地區除了宏光MINIEV這種低端產品外,基本沒有特斯拉、蔚來、小鵬等中高階產品的蹤跡。
並不是這些區域的消費水平不夠,而是大家都專注於在限行一線城市進行銷售,短期內能看到量在明顯提升。一旦綠牌沒那麼容易獲得,那新能源車很可能在一夜之間回到谷底!對於自主品牌來說,這些沒有限行城市的地區可看作未來發展的重要區域,在這些地區做好電動汽車的宣傳、充電樁的佈局或許才是山那邊的新天地。
寫在最後
毫不客氣地說,目前許多國內自主新勢力品牌依舊在靠資本活著,或許它沒有想象中那麼脆弱,但也沒有那麼豐田、大眾那麼安穩。
筆者認為,想要真正在這個刺刀見紅的市場中站穩腳跟,市場份額才是硬道理。面對政策變化,2022年大機率將是新能源汽車銷量陡增的一年,是自主品牌將特斯拉拉下馬最關鍵的一年。自主品牌們,即使前路坎坷,也要全力以赴,別讓“彎道超車”成為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