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被現在物理學證實是正確的,難度我們老祖宗幾千年前就懂得這個物理道理,想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了解下這個說法是怎麼被證實的。
現代物理學上有個著名的“鐘慢尺縮”效應,是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推匯出來的,簡單地來說:當物體運動速度越快,時間就會越慢,空間就會越小;物體運動加速能使時間膨脹變慢。
當然出現這種現象,需要速度足夠快才能測出來;比如導航衛星繞地球執行的速度約3000米/秒;導航衛星上時間每天累計慢38毫秒,為了定位準確,必須要消除相對論效應。所以每天導航衛星都會調快38毫秒的時間做更正。
如果宇宙飛船速度足夠接近光速時,你在飛船裡飛一天回來,地球上就過去一年了。這是不是和我們古代傳說裡的“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一樣了。那麼問題就來了,古人沒有相對論的知識怎麼能得出這麼高深見解呢?下面我們來討論古人是怎麼知道的。
這種說法最早起源於莊子的《逍遙遊》中一段述說:“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
白話意思:小智慧不如大智慧,短壽不如長壽,怎麼知道是這樣呢?只能活一個白天的菌草不知道黑夜與黎明,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拉拉蛄不知道一年的時光,這就是短命。上古時代有一種大樹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當作它的一個春季,八千年當作一個秋季,這就是長壽。
莊子的本來意思是說,人的認識是非常淺薄的,和神仙比差得太遠。壽命更是沒法比。並沒有說神仙的時間比凡人的時間慢;相反,他肯定認為時間快慢是一樣的,否則也不會去比較神仙和凡人壽命、見識的長與短了。
但經後人演繹編造,“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就變成現在這樣意思,雖然和自然現象相符,但沒有絲毫科學根據,與現代科學絲毫不搭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