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兩山輪戰”是指1984年開始的,中國軍隊對越南軍隊佔據的老山和者陰山眾多騎線點進行的集中拔點作戰。由於從1984年到1989年間抽調各軍區部隊輪番上陣,是為“輪戰”。
兩山輪戰期間,我軍先後參戰的主要有11軍、13軍、14軍、1軍、12軍、67軍、46軍、47軍、27軍以及各軍區直屬炮兵工兵通訊等部隊,並組建了15個偵察大隊越境偵察捕俘。
兩山前線,對越南來說只是戰場,但對於中國來說不僅僅是戰場,更是磨礪部隊實戰能力的演訓場,也成了軍工科研部門的試驗場。
為什麼這樣說呢?先講一個笑話:
話說某剛到戰區的部隊到老山前線接防。可能由於“菸酒工作”沒有開展到位,新到戰場的“菜鳥”詢問對面越軍的情況時,負責交接的“老鳥”輕描淡寫地說:對面的越軍可以隨便打,老實得很。
剛接防的“菜鳥”們上了陣地後,果真看見越南士兵就開火。沒想到馬上就招致了越南士兵的猛烈還擊,一時間鬧了個手忙腳亂。
小編記得這個故事是從一本很老的書《中越戰爭秘錄》裡面看到的,每次想到這個情節就想笑。這裡要說一下,新接防部隊的“菸酒工作”沒能開展好的根本原因是剛進戰區,這麼多全國各地的慰問品還沒送到手上,只能自掏腰包請客。不過經過這個事例以後,“菜鳥”們都懂了,好酒好煙招待著“老鳥”,把戰場情況搞清楚後就再沒有鬧這種笑話了。書中也沒有交待番號,小編猜測可能是1軍接14軍的防。
但是對於炮兵來說就不存在這個問題,那真的是想怎麼打就怎麼打。越南的炮兵已經被打得完全沒有脾氣,主要任務就是怎樣藏好不讓我們的炮兵把他們打掉。沒辦法呀,當年中國為了“反蘇修反美帝”,生產庫存了大量的炮彈。而炮彈是有安全儲存期的,過了儲存期要安全地銷燬這些炮彈還要花費不少的成本。現在倒好了,只管往對面的越軍陣地傾瀉炮彈就是最好的銷燬庫存炮彈的辦法。
不過咱們炮兵可不是為了銷燬臨近過期的炮彈亂打一氣,都是帶了目的地。
同樣是《中越戰爭秘錄》裡面,有一個炮兵團長在接受作家採訪的時候說了兩句話,第一句話說“給部隊打出一些英模單位出來”。
這話好理解,每一個在戰場上的軍人都有集體榮譽感。要達到這個目標就是要給步兵搞好炮火支援,另外想方設法打掉越軍的炮兵。
另外一句話讓對面的越南人聽到就會感到毛骨悚然了,“要打出資料來”。
我們知道,火炮要準確命中目標除了要瞄準,同時也受不同地區的海拔高度、氣溫、溼度、風向風速的影響,所以打一發炮彈瞄的哪裡,最後打到哪裡,出現這種誤差的原因是什麼都要進行計算並統計造表,最後就能得到某型火炮在兩山地區的修正資料了,也就是我們講的火炮射表。
所以,1984年的某月某日,越軍陣地無緣無故地捱了18門152毫米加榴炮半個小時的炮擊,也許並不是因為越軍惹到了我們。只不過是咱們的炮兵團要打點資料出來而已。那對面陣地上的越南士兵,就相當於是咱們靶場上的假人或者實驗室裡面的小白鼠任人宰割。
也許有的朋友不以為然,反正幾乎每天都要對越南陣地打炮,也不能說明咱們就把老山戰場當成了演習場或者試驗場。
那麼看看咱們是怎樣真的把老山戰場當試驗場的。
對越自衛反擊戰和兩山輪戰時,我軍的主力火箭炮是兩種,一種是上面圖片中的63式130毫米火箭炮;另外一種就是游擊戰神器63式107毫米12管輕型牽引式火箭炮。
但是我們還把剛定型列裝的81式122毫米火箭炮拖到老山前線進行實彈射擊。
81式122毫米自行火箭炮是從朝鮮搞來蘇聯BM-21火箭炮的樣品和技術引數後,仿製成功的產品,於1982年設計定型。但一直到了1988年才部分列裝作戰部隊,最先裝備到雲南前線的13軍炮兵旅一個營,共18門。
為檢驗列裝雲南老山前線部隊新型122火箭炮的技術性能,成都軍區雲南前指決定針對越軍陣地搞一次戰場試驗性射擊。這也是因為在老山炮兵火力相對越軍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才敢進行新型火箭炮實彈試驗射擊行動。
13軍炮兵旅122火箭炮營三個連隊各出一門火箭炮參加實彈射擊,發射陣地選在麻粟坡茨竹壩地區的一個海拔1900多米的高地上,比1400米的老山主峰還高500多米。因為是試驗性射擊,為了保障安全,所以發射陣地是整個老山戰場炮兵陣地最靠後的一個。
這就是1988年老山前線的“HS工程”。
雲南前指最高首長,時任成都軍區副司令員的張太恆中將(後升任成都軍區司令員)親臨發射現場,軍區政治部副主任鄭賢斌,軍區後勤部陳副部長,還有軍區作戰部嚴副部長、政治部組織部周副部長以及後勤部的兩個副部長一同參加,13軍炮兵旅旅長戴樹希全程陪同。
參觀臺上擺了桌椅,給首長們定了座位,旅部管理科還擺上了拉罐汽水、香菸、毛巾、茶杯等,每個位置上還放了一頂鋼盔,一具望遠鏡,一份“HS工程”實施計劃,所以說既像實戰又像演習。
“HS工程”正式開始實施,先以二連一門火箭炮對敵人目標進行試射,發射1發,有炸點,對目標修正然後行6發20秒射擊。
接著對N38號目標行齊射,二、三連的一門火箭炮各發射8發;爾後又行轉移射,對E501號目標射擊。
最後是一連的那門火箭炮進行全裝彈射擊,也就是40管全部都裝上了實彈,這在平時演習或訓練中是不可能的,因為燒錢燒不起。這種新型122毫米火箭彈當時一發價值5000元,40發可就是20萬元了!
最後發射時出現故障,一枚火箭彈從定向管裡掉了下來,落在地上但沒有爆炸,陣地上身著便服的軍工廠技術人員觀察到這個情況一陣騷動。不過81式自行火箭炮發射時四周是沒有人,發射也繼續進行直到結束。
81式自行火箭炮發射的是每枚重達67公斤的火箭彈,彈體有3米多長,其中裝有兩個網紋狀的金屬預製破片筒,爆炸時能分裂成3150塊菱形破片,一枚火箭彈的有效殺傷面積為7093平方米!一個炮營18輛發射車一次齊射能發射重量達48噸的火箭彈,可在18-22秒內覆蓋5平方公里的區域。
“HS工程”單單是最後的一輪發射,39枚火箭彈覆蓋面積就達到27萬平方米!
本來我軍打130火箭彈不存在燒錢的問題,庫存多的是。但是122毫米火箭彈是新產品,5000元一枚比152毫米榴彈貴很多倍的。
對面越軍挨頓覆蓋炮擊根本不知道咱們只是搞場試驗性射擊,事後也只能乾瞪眼。在小編看來,越南人也真是的,早知道最後還是要服軟,當時就應該把我們的炮火打擊效果做好記錄交給咱們。捱打要立正嘛。
咱們在兩山前線只拿81式自行火箭炮試驗實射過?當然不是。
紅箭73說是說1973年開始仿製,實際上1979年才定型裝備部隊,雖然老山對面越軍沒有坦克,咱們也把紅箭73弄過去,幹什麼?打工事!還有不錯的戰果呢。
所以那段歲月裡,軍工廠和科研部門也經常出現在兩山前線,有什麼新產品馬上送到前線試用:
83式手持微光夜視儀
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英國的辛柏林炮偵雷達,美國的鐳射測距儀和GPS衛星定位儀(小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在海軍就用過GPS衛星定位儀),什麼好玩意都往前線送,仗打到這份上,哪怕越南的軍費長期佔財政預算最大頭(1976年越南軍隊總數是60萬人,1981年擴充到120萬。1976年軍費開支佔其財政預算的39%, 1981年已佔60%),但小國與大國長期戰爭,不只是一種不自量力的行為,甚至是自尋死路。
不過由於兩山輪戰時中國國力軍力與越南相差太大,戰場上更是壓著越軍打,也導致我軍官兵出現了輕敵懈怠的苗頭,導致出現了辛柏林雷達被越南特工炸壞的事件(後來修復),因此為了嚴肅軍紀,負責警衛的連隊受到了相當嚴厲的處理:連長撤職,直接降級為戰士;負責站哨的排和負責站哨的班,其排長和班長被送上軍事法庭,排長被判刑2年,班長被判刑7年。
所以說,在戰場上,武器的精良彈藥的充足固然重要,但並不是唯一的,人的因素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
兩山輪戰我們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就是前線千千萬萬戰士不怕流血犧牲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