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家長不希望孩子在學習上有專注力。
為此,很多家長抵不住專注力培訓機構的吹噓轟炸,或毅然決然、或半推半就、又或欲拒還迎的花重金給孩子買課報班,結果呢?
課有多貴,坑就有多深啊!
沒錯,跟評論區這位媽媽一樣“無效報課”的家長多不勝數。
除了線上報課,線下報班,不少家長還會購買各種訓練專注力的產品,動輒上千元。
各位家長對專注力訓練如此趨之若鶩,原因很簡單:都希望自家孩子有更好的專注力,尤其是在學習上。這無可厚非。
也正是因為家長習慣上認為專注力是可以培養的,所以才會為了“拯救”孩子的專注力而到處求助,以至於被騙上當後才痛徹心扉:“一點效果也沒有!”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為什麼無效,真正的專注力是怎麼來的。
專注力每個人都有
不破壞就是最好的培養
掉過坑的家長隊伍裡,有些人表示“不再花冤枉錢”,也有一些家長“從一個坑直接跳到另一個坑”。殊不知,專注力不是培養出來的。
家長最應該知道的是怎麼做才能不破壞孩子的專注力,不破壞就是最好的培養!
比如,孩子學習的時候,有些家長總是像監工一樣在旁邊緊盯著,孩子這邊寫錯的數字還沒來得及改,那邊就訓斥上了:
“這兒又寫錯了!”
“字怎麼這麼潦草?”
“我說的話你聽見沒有?”
這就是在破壞孩子學習的專注力啊!
像這種破壞孩子專注力的事兒我以前也沒少做。
初為人母時,既沒有養娃經驗,育兒知識又不足,每天“摸著石頭過河”。
孩子1歲,正在陽臺觀察花花草草,我覺得很可愛,立馬抱起他親親抱抱舉高高;
孩子2歲,正在投入地玩“過家家”,我看他小便了,強行打斷他去換紙尿褲;
孩子3歲,正在專心地看書,我理所當然地提醒他該喝水了,並把水杯塞到他手裡。
孩子入園了,課堂上特別容易分神,小動作頻繁,一點兒其他動靜都能吸引他轉頭。
老師反饋“孩子缺乏專注力”的那一刻,我意識到可能是戲精的自己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
其實,專注力是人與生俱來的,每個人都有,只需保護好它即可。
作為一個從小專注力就被“無情”破壞了的後知後覺的成年人,我可不希望這種事繼續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相信天底下做父母的心情是一樣的(含淚握手)!
如果你覺得孩子專注力不夠,先不要對他耳提面命,咱們可以私下裡探討:
要麼是孩子的專注力早期被破壞了,要麼就是專注力的分配問題。
那麼孩子的專注力在哪?他能專注多久?回想一下,孩子打遊戲的時候,是不是特別地專注?相當地廢寢忘食!
向遊戲學習
是培養孩子在學習上專注的好方法
之所以家長覺得孩子沒有專注力,只是覺得孩子在學習上不是開小差就是各種磨蹭。
可是,孩子為什麼在學習上沒有專注力呢?因為教育者把學習過程整得太苦了呀!讓孩子們感覺學習過於艱難了!
孩子接受到的“學習苦”的觀念,是長輩們潛移默化植入的。
孩子感受到的“學習難”的過程,是周圍人賦予的。
其實,學習的過程也可以是愉悅的、享受的!內心愉悅的人更容易發揮主觀能動性,做事也更專注。
打遊戲可以讓孩子專注的原因就是它能讓人從中體驗到愉悅感。所以我們最該關心的是如何讓孩子獲得學習上的愉悅感。
遊戲是由淺入深的。如果遊戲第一關就特別難,孩子肯定不會專注去打遊戲了。
本來學習也該如此:從易到難慢慢來,才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可總有家長著急啊,恨不得拔苗助長,超前學習。
如果孩子的學習都是超齡超綱的,或是安排緊密的,勢必讓孩子長期處於一種無法勝任的狀態。有人喜歡做自己無法勝任的事嗎?
這時候,孩子肯定討厭學習。不是他們承受能力差,而是“這種學習”真的太難了!
更慘的是,學習任務都這麼艱難了,還要被家長追著批評。
很多家長因為孩子學習上的一些錯誤就大批特批。諸如,孩子做錯了幾道題,考了一次低分,馬上就會得到家長的“反饋”:
“你怎麼這麼笨?”
“這麼簡單的題你也錯!”
“說多少遍了?你能不能細心點兒!”
“你是豬嗎?”
這類負面反饋是孩子前進路上的絆腳石,最終也只能得到相悖的結果。沒有人喜歡被批評,誰都喜歡被鼓勵。
遊戲的關卡設定就特別會鼓勵人,它帶給孩子的都是正反饋。
我不是一個擅長玩遊戲的人,但每每陪孩子打遊戲,也能樂在其中。
比方說,還沒走幾步就被獎勵金幣或者小禮物,幹掉一個沒有殺傷力的小妖怪,就可以得到一件新武器。
簡直是闖過一關,就歡呼雀躍一次!
比起“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鑄就成功”帶來的成就感和愉悅感更能激勵人。
只有得到及時的正面反饋,孩子才願意往前走,才有動力去打更兇猛的怪物。
可見,在孩子學習以及其他所有事情上,哪怕有再微小的進步,或者但凡有任何做得好的地方,一定要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認可,因為好孩子是鼓勵出來的。
被鼓勵被認可的孩子更容易持續專注。遊戲中的目標設定,就很容易讓孩子專注地去達成目標。
就算在闖關的過程中被厲害的妖怪給滅了,孩子也會琢磨怎麼做才能幹掉妖怪,然後換個路數繼續闖關。
家長應該做的是幫孩子在學習上設立可以看得見的小目標。小目標不是家長指派的,而是孩子自己設定的。
正所謂“一念既定,萬山無阻”。一旦孩子內心有了清晰和明確的事情去做,他就會有動力持之以恆地去達成。
以上“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方法可大致概括為三點:
首先,教育者要善於拆分目標,讓孩子做他踮踮腳就能勝任的事情;
其次,家長要對孩子做的事情給予及時的正反饋;
最後,尊重孩子的興趣,只有做熱愛的事才容易堅持。
再反觀市場上一些訓練孩子專注力的課程,譬如眼睛盯著乒乓球,或者拿一堆數字讓孩子識記等等,都屬於條件反射。
良好的家庭氛圍
更利於保護孩子的專注力
想要孩子有好的專注力,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眾多的家庭因素中,首當其衝的是夫妻關係。父母的關係穩定有愛,不會動不動就吵架、冷戰,孩子的內心才會安定。
除此之外,家裡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也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好比婆媳之間要是有什麼衝突,孩子也是能夠感受到緊張氣氛的。
和諧穩定的家庭關係,才能讓孩子感覺穩定,從而達到自我的內在安全感。
倘若過多的家庭成員和過於複雜的家庭關係,已經對孩子的專注力造成了極大困擾,那就在可控範圍內儘量淨化一下家裡人的關係吧。
另一個層面,家裡成員過多的話,對孩子的“指點”也會更多。
再就是專注力培養一定要從孩子有興趣的活動入手,強迫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話,只會讓孩子內心更渙散。
如果一件事情本身是孩子感興趣的,孩子自然會集中注意力。
因為面對吸引自己的事情,孩子的大腦會進入福流狀態。
尹建莉老師曾說,和諧合理的方法往往是美的,也是有效的;壞方法則把原本簡單的事變得複雜和低效。
前面說到我家孩子的專注力早期被破壞了,好在知道真相的我們並沒有盲目去訓練他的專注力。而是制定了“保護專注力計劃”——耐心陪孩子做他感興趣的事。
他喜歡做手工,爸爸就陪他做手工;他喜歡聽故事,我就陪他共讀。
期間,只要他不主動跟我們交談互動,我們就剋制自己不去幹擾他。
如此,孩子便擁有了一個專注的環境基礎。
當孩子內心一次次地確認我們穩定的存在他身邊時,就會更放心的把專注力投入到眼下的事情中。
知名心理學家李雪說,孩子是敏感的存在,要想讓孩子把父母內化到心中,成為安全感和幸福感的源泉,需要父母的肉體和精神,都穩定的存在。
如果家長沒有時間跟孩子互動,那就讓孩子自主地去探索吧。
與此同時,家長在一旁專注地忙自己的事,不去打斷孩子,也會增加孩子的專注時長。
孩子的專注力需要一個全神貫注的環境,而內心的安全感就是這個環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最後引用尹建莉老師的一句話:
愛的最高境界是“不打擾”,它比不停地給予更讓人幸福。
專注力
不破壞就是最好的培養
如何做智慧父母
養育孩子不掉坑
邀您加入7天好媽媽成長營
只需19.9元
給您一套家庭教育萬能公式
輕鬆應對各種育兒場景
養出陽光出色的好孩子
點選下方連結,瞭解詳情↓
七天好媽媽成長營ZB
¥19.9
購買
作者介紹
果媽,尹建莉父母學堂原創內容編輯,家庭教育工作者,擅長研習教育心理學和教育方法。養娃路上,我們一起成長。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尹建莉父母學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轉載本文請在公眾號傳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