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陪娃去打球,聽到兩個家長在討論期末三好生的事情,其中家長A說今年他們學校取消了了三好生。
根據成績以及德智體美勞等方面設定了各種獎項,一個班幾乎所有人都能拿獎。
家長B說:不是挺好的,每個孩子都能拿獎,高高興興回家過年。
家長A說:這有什麼好的,每個孩子都有獎,也太水了吧。
家長B不吱聲。
家長A又說:班上也有人問老師為何不評三好生了,老師回答說應該看見每個孩子的長處。
聽了老師的回答,我覺得老師回答很棒,格局比起家長A來說大多了。
同時我也覺得學校做法挺好的,雖然學生在學校主要任務是學習,可除此之外,綜合素質也是需要發展,學校取消三好生,設定多個獎項,也是鼓勵孩子全面發展,發揮自己特長,有何不可呢?
而家長A覺得太水,大概是她家孩子還比較優秀,之前經常拿三好生,現在人人都有獎狀,顯得獎狀就不那麼珍貴了,拿獎狀的優越感沒了,格局顯得就有些小了。
這兩位家長的對話,讓我想起前些日子在網上看到一位家長的吐槽說自己班上34個學習,有30個拿獎了,唯獨四個沒有拿到獎項。
而自家孩子就是4個之一,所以特別憤憤不平。
孩子的獎狀真的搞到幾家歡喜、幾家愁啊,取消三好生,其實多數家長都能理解學校的做法,只有為數不多的家長認為獎狀太水或為自家孩子沒拿到獎狀而憤憤不平,那畢竟是少數,不代表多數家長的意見。
對於學校取消三好生的做法,我除了表示理解和贊同之外,還認為這麼做比單純的選三好生好得多。
1、鼓勵孩子多方面發展
三好生評選的標準相對嚴苛,首先是孩子考試成績一定要在班上處於上游,其次其他方面也得非常優秀,才能拿到三好生,所以能拿到此獎項的孩子並不多。
特別是考試成績對於評選三好學生有一票否定權,也就是成績稍差一些,哪怕其他方面再好,也不能參與評選,這就讓很多成績一般的孩子失去了拿獎的機會。
而學校根據德智體美勞等設定多個獎項,等於告訴學生哪怕成績一般,但其他方便比較優秀,一樣可以拿到獎狀,在一定程度上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特長,多方面發展。
2、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上面說過三好生評選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成績一定要拔尖,否則連參與評選的資格都沒有,那對於那些成績一直在中下游的學生來說,意味著拿獎機會比較小。
一直拿不到獎項,孩子心中肯定會有自卑的情緒,而學校根據孩子各方面的特別來頒發獎狀,可以大大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也讓他們知道,自己也是優秀的學生,來年才更有動力去努力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好。
但是取消三好生,讓班上大多數孩子都能拿到獎狀,同時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就是為數不多的那幾個孩子沒拿到的,學生和家長會不會有情緒呢?
就像我上面所說的班上34個學生,其中有4個學生沒拿到獎狀,家長吐槽自家孩子沒拿到。
其實這種情況一般來說也好解決,學習既然設定了各種獎狀,那每個獎狀必然也有其評選標準,這種評選標準一般老師都會提早公佈。
所以如果一個班真的只有少數孩子沒拿到獎狀,那一般來說就是這幾個孩子沒有符合所有獎項的評選標準。
畢竟雖然獎項設定比較多,但總歸是有評選標準的,既然有標準,那肯定會有不符合標準的情況,所以少數學生得不到獎狀,也是正常現象。
就比如說像我兒子班級,50個學校,每一學期大概也有兩到三個拿不到任何獎項,而拿獎的標準,老師也會提早公佈,比如平時上課的情況、平時在校的表現、各科老師的評價、期末的成績等等都是評價標準。
而老師一早公佈標準,第一是為了評選的公平性,第二也是激勵孩子努力爭取獎狀,家長平時也會對照獎狀的評價標準來看自家孩子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最終對於評選結果也不會太意外。
總之,隨著時代的發展,學校評獎標準肯定不會一成不變,但至於各學校如何變化,那就看學校的具體情況,但我相信不管是學校還是老師都會公平的對待學生,至於家長要做的就是培養好自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