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主要指發生於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是一種多發病、常見病。福建省泉州市第一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黃奕森介紹,引起消化性潰瘍的因素有很多,如幽門螺桿菌感染,遺傳、環境、飲食、情緒、吸菸、藥物(非甾體抗炎藥)、其他疾病(肝硬化、胃泌素瘤等)、胃酸過多、膽汁返流等。常見表現為週期性、節律性的上腹疼痛,可伴反酸、噯氣、噁心、嘔吐;部分患者可無明顯症狀。
黃奕森表示,患者要保持樂觀情緒,規律生活,避免熬夜、過度緊張、焦慮情緒、勞累,選擇合適的鍛鍊方式,提高機體抵抗力。避免重體力活動,如抱小孩、提重物、爬樓梯等,避免劇烈運動。可從事散步、做家務(不包括拖地)等輕體力活動。注意季節性復發,如秋、冬季節。另外,長期吸菸也會促使胃潰瘍發生或加重,因為煙中所含的尼古丁會興奮迷走神經,使胃酸分泌增多,損傷胃黏膜,因此患者應忌菸。
飲食方面,黃奕森表示,應選擇軟質清淡飲食,以半流質為主,如稀飯、面線、米糊、腸內營養粉等,可加肉汁、菜汁、醬油等調味,搭配細菜葉、肉鬆、魚肉、水蒸蛋、細肉末等,也可食用清淡的菜湯、蛋湯、瘦肉湯等。食物烹飪方法以蒸、煮、燒、燴、燜為主,不宜用油炸、爆炒、涼拌等。三餐要規律,少食多餐,每餐量不宜多。不宜過燙或過涼。1—2周後逐漸過渡至軟質乾飯。1個月後可恢復至平時飲食,仍需避免辛辣刺激、甜膩、油膩食物。規律進餐,避免飢飽不均,細嚼慢嚥,避免急食。
黃奕森特別強調,消化性潰瘍患者應注意以下事項:不吃辛辣、酸、冷、硬、醃製食物,如鹹菜、地瓜幹、大塊較硬難嚼爛的肉、菠蘿、胡椒粉、芥末、辣椒油等;不吃甜食,如巧克力、蛋糕、冰淇淋等甜品;不吃薯片、辣條等垃圾食品;不吃堅果等硬質食品;不吃西洋參、黨參、枸杞等中藥補品;不吃易產氣食品,如生蔥、生蒜、洋蔥等;不吃易產酸食品,如米粉、芋頭、過甜及糖醋食物等;不吃粗纖維蔬菜,如芹菜、韭菜、筍乾等;不喝油膩的燉湯,如排骨湯、雞湯、魚湯等;不喝冷飲汽水、酒、濃茶、咖啡等;不吃不易消化的粽子、年糕、白果等。
黃奕森表示,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是關鍵,若患者檢查出幽門螺桿菌陽性,醫生會予以相應的治療,待治療結束至少4周後可到醫院複查碳13尿素呼氣試驗或碳14尿素呼氣試驗,也可再次行胃鏡檢查來確定幽門螺桿菌是否被根治。患者應遵醫囑正確服藥,不隨意停藥或減量,防止復發;避免吃對胃黏膜有損傷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激素、消炎痛等。
黃奕森介紹,如有面色蒼白、頭暈、乏力、心悸、胸悶、出冷汗、大便顏色變化(如黑便、血便等);腹痛不能被藥物緩解,並繼續加重;腹脹、嘔吐宿食並逐漸加重;不明原因體重減輕,貧血加重、食慾減退等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患者應定期複診,複診時請帶齊既往病歷資料,出院後1周需首次複診並續藥。消化內科門診需規則隨訪,規則服藥2個月。一般出院2—3個月需複查胃鏡。(編輯 李闖)
免責宣告: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中國食品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的目的在於傳遞更多的資訊,僅供網友學習參考使用,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著作權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無意侵犯版權,如有內容、版權和其他相關問題,請速與本網聯絡,我們將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