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人,現在是越來越多了,
而導致慢性胃炎的原因有很多,諸如,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長期服用濃茶、烈酒、咖啡、過冷、過熱或過於粗糙的食物都會反覆損傷我們的胃粘膜。
此外啊,一些老年人誤以為阿司匹林是包治百病的神藥而長期大劑量的服用,同樣會破壞胃粘膜屏障。
然,慢性胃炎,病位始終在胃,中醫認為,中焦虛寒,肝脾失和,是故化源不足。
肝為剛髒,為陽中之陽,中焦虛寒,肝木易乘脾土,是故,慢性胃炎的人啊,時常伴有上腹隱痛、喜溫喜按。
此外,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中焦虛寒,化源匱乏,氣血俱虛,體內津液虧損,因此,慢性胃炎的人還常有胃部灼燒感,並伴有噁心、泛酸、噯氣等不適之感。
今天,向大家介紹一個功善溫中補虛而兼養陰液,和裡緩急而能止痛的方子——小建中湯,出自東漢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
小建中湯:膠飴、桂枝、白芍、甘草、大棗、生薑。
膠飴,就是我們常說的飴糖,質潤而不燥,主入脾、胃經。
既善補中益氣,多用於勞倦傷脾,氣短食少,乏力諸症,
又長於溫中緩急止痛,治療虛寒性裡急腹痛,不失為甘潤緩急之良藥。
《日華子本草》:"益氣力,消痰止嗽,並潤五臟。"
《長沙藥解》:"補脾精,化胃氣,生津,養血,緩裡急,止腹痛。"
桂枝辛甘溫通,入心、肺、膀胱經,
既善溫通扶陽,助衛實表而發汗解肌,以祛外邪;
又長於溫通經脈,散寒止痛,通陽化氣,而治脘腹冷痛。
《本草備要》:"溫經通脈,發汗解肌。"
《本草再新》:"溫中行血,健脾燥胃,消腫利溼。治手足發冷作麻、筋抽疼痛,並外感寒涼等症。”
桂枝配伍膠飴,一味辛,一味甘,辛甘則易化陽,善補中焦而補脾虛。
白芍味甘、酸,性微寒,主入肝經血分,功善養血柔肝,補陰抑陽。
蓋肝為剛髒,主藏血,血虛陰虧則易肝陽偏亢,肝失柔和,肝病犯脾,而致脘腹冷痛。
此外,白芍的微寒之性可制桂枝之熱,以免過傷血分。
《別錄》:"通順血脈,緩中,散惡血,逐賊血,去水氣,利膀胱、大小腸,消癰腫,(治)時行寒熱,中惡腹痛,腰痛。"
《滇南本草》:"瀉脾熱,止腹疼,止水瀉,收肝氣逆疼,調養心肝脾經血,舒經降氣,止肝氣疼痛。"
甘草、大棗功善益氣和中,調和諸藥,
此外,甘草配伍上白芍,一味甘,一味酸,酸甘則易化陰,緩肝急而止腹痛。
生薑味辛,性微溫,主入脾、胃經,可助桂枝溫胃散寒。
六藥合用,溫中補虛,緩急之中,蘊有柔肝理脾,益陰和陽之意,用之可使中氣強健,陰陽氣血生化有源,故以“建中”為名。
然,方無常方,量無常量,
若是中焦寒重者,可加乾薑以增強溫中散寒之力;
若是證兼氣滯者,可加木香行氣止痛;
若是便溏腹瀉者,可加白朮健脾燥溼而止瀉;
若是面色萎黃、短氣神疲者,可酌加黨參、黃芪、當歸益氣養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