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天津市衛健委通報,2022年1月16日0-24時,天津市新增80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自1月8日至1月16日,天津市累計報告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94例,累計報告無症狀感染者22例(轉為確診病例8例)。
早在2021年11月27日,奧密克戎就曾輸入我國香港地區,而天津疫情是國內首次與其大規模正面“交鋒”。除了天津及外溢的安陽、大連,1月13日上海、廣東中山,14日廣東珠海,15日北京海淀、1月16日廣東深圳也接連遭遇奧密克戎。
與德爾塔變體相比,奧密克戎有哪些傳播特點?有些媒體將奧密克戎稱為“大號流感”甚至“野生疫苗”,這是否意味著奧密克戎的毒性更弱、更溫和?面對奧密克戎變體,我們應該採取怎樣的防控措施?
傳播速度更快、潛伏期更短
2021年11月9日,南非首次從病例樣本中檢測到一種新冠病毒變異株。11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命名為Omicron(奧密克戎)變異株。
在奧密克戎現身之初,研究人員就對其進行了基因測序,研究發現奧密克戎具有比此前所有新冠變異毒株更多的突變,已發現的刺突蛋白突變有32處,而德爾塔變體有15處突變,這意味著奧密克戎毒株可能具有更快的傳播速度和更強的免疫逃逸能力。
(奧密克戎變異株刺突蛋白序列突變示意圖/圖源:參考文獻[6])
之後的感染資料則證實了這些猜測,世界衛生組織於2021年12月23日關於奧密克戎的簡報顯示,其家庭續發率為15.8%,高於德爾塔的10.3%。
與此前的德爾塔毒株相比,奧密克戎的傳染性提高了20%-30%,而潛伏期更短,2~3天即可傳播一代。
英國衛生安全域性資料顯示,2021年12月19日至20日,倫敦90%和英格蘭76%的新冠肺炎病例為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美國疾控中心網站資料顯示,在2021年12月26日至2022年1月1日的一週內,美國本土95.4%的新冠肺炎病例為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
目前奧密克戎毒株已經在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傳播,在有的國家、地區已經成為主要的流行株,我國已有14個省份報告了奧密克戎輸入病例,奧密克戎取代德爾塔成為全球主要流行株僅用了3周左右時間。
症狀相對溫和、隱匿性更強
與傳染力強、潛伏期短特點相對的,是奧密克戎所導致的症狀似乎更“溫和”。日本和美國多名科學家的一項聯合研究顯示,相比以往毒株,倉鼠和老鼠感染奧密克戎後的肺部損傷小,死亡機率也在降低。
我國香港的科學家在研究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組織樣本後發現,奧密克戎在這些樣本中的“生長”速度比其他毒株慢。
在一項關於美國南加州新冠患者的前瞻性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52297 例奧密克戎患者和 16982 例德爾塔患者的臨床和流行病學資料,發現奧密克戎患者疾病嚴重程度顯著降低。
相比德爾塔,奧密克戎感染總住院風險降低了52%、有症狀的住院風險降低了53%、重症監護風險降低74%、死亡率降低91%。有症狀的奧密克戎患者中位住院時間比德爾塔患者縮短約70%(約3.4天)。
儘管症狀好像更溫和,但奧密克戎“看重數量不看質量”的傳播特點同樣很危險,該研究結尾指出,雖然奧密克戎病例的嚴重程度降低,但其高傳染性使醫療系統承受了高壓,會進一步導致住院病例和死亡病例絕對人數的上升。
現有的疫情資料表明,感染奧密克戎的初期症狀通常較輕甚至無症狀,多為發熱、乾咳、喉嚨痛、頭痛、乏力、鼻塞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一方面,奧密克戎在上呼吸道感染複製更快的特點,使得病毒更容易隨著交談、呼吸、咳嗽而帶出,從而更容易傳播。
另一方面,由於感染初期症狀較輕甚至無症狀,大多數患者不會在第一時間選擇就醫診治,相關人員就難以在第一時間發現並遏制傳播,病毒的隱匿性更強。
疫苗中和作用降低,但仍然有效
奧密克戎變體的大量突變為其免疫逃逸和對疫苗抗性提供了遺傳基礎,多項研究表明,與德爾塔相比,疫苗對奧密克戎的保護效力可能更低。
不過,儘管疫苗中和作用有所下降,但接種疫苗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嚴重程度。
據世衛組織資料顯示,全球新冠重症病例中,90%的患者未接種新冠疫苗。部分研究發現,接種新冠疫苗或者在過去6個月內感染過新冠肺炎的人,體內仍有較多T細胞組成第二道防線,可阻擊奧密克戎並保護人體免遭重症。
因此,在目前的防疫環境中,接種疫苗、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常規措施,仍然是降低新冠傳播的有效手段。
而今正值春運,大家在返鄉過程中,更要注意做好個人防護措施,並做好個人健康監測,如果出現發熱、咳嗽、呼吸短促、流涕等疑似新冠肺炎症狀,一定要主動就診。
參考資料:
[1]天津市衛健委,2022年1月17日天津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情況,2022-01-17,http://wsjk.tj.gov.cn/ZTZL1/ZTZL750/YQFKZL9424/YQTB7440/202201/t20220117_5780232.html
[2]國家衛健委,關於奧密克戎,國家衛生健康委最新解答來了!2022-01-17,http://www.nhc.gov.cn/xcs/yqfkdt/202201/1c1a23e9e172481da9a6b087c3eaa8fe.shtml
[3]毛振華,白佳麗,張建新. 與奧密克戎大規模“遭遇”[N]. 新華每日電訊,2022-01-13(004).
[4]金振婭. 我國防疫總方針和總策略對奧密克戎毒株仍然有效[N]. 光明日報,2022-01-16(003).
[5]董瑞豐,徐鵬航. 奧密克戎再研判:毒性是否減弱?疫苗還有效嗎?[N]. 新華每日電訊,2022-01-12(007).
[6]廖康生,盧洪洲.新型冠狀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研究進展:對其科學防控措施的啟示[J/CD].新發傳染病電子雜誌,2022,7(1):1-5.
[7] Joseph A. Lewnard, PhD, Vennis X. Hong, MPH, Manish M. Patel, MD, et al.Clinical outcomes among patients infected with Omicron (B.1.1.529) SARS-CoV-2 variant in southern Califor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