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光鬥
2022年我們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不確定性。
2020年跨年之際有一金句:“這一年是過去10年中最艱難的一年,但將是未來10年中最好的一年”。這句話到現在無人認領,但實際情況就:是如今艱難已成常態。2022年我們面臨三大挑戰,第一是需求收縮,第二是供給衝擊,第三是預期減弱。這是對未來形勢的一個總判斷。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包括財富的大變局,這個財富的大變局會出現階層的變動,會消滅一批舊富人,產生一批新富人;第二是財富的洗牌;第三是行業重組還有品牌的迭代。在這樣一個變局的情況下,新產業、新消費、新品牌、新傳播,讓人應接不暇。所有人都面臨著一個如何重生,如何創新的大考。財富的大變局意味著財富的產生、流動和分配都發生變化。我們過去講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過去財富是怎麼產生的?有句話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有兩個辦法,一個叫尋租,一個叫賺差價。什麼叫尋租?只要你手中有權就可以變現,我們講過去停車場的收費員都比較牛,因為他可以決定收錢的多少。包括北京路邊管停車的大爺,這個歸他承包後,他就可以產生尋租,更何況是各級管理者。其次,所有的生意都源於資訊不對稱——賺差價,買的沒有賣的精。傳統經濟學告訴我們,差價是產生利潤最好的方式。網際網路大資料時代來了,尋租機會變小,當停車場全部都變成人工智慧的時候,老闆不用派收費員在那裡收費,每天多少臺車、停多長時間,電腦統計的清清楚楚,自動掃碼支付;北京北四環以內所有的車位都實現了攝像頭智慧收費。
財富的新產生方式使得無差價可賺,網際網路經濟就是幹掉中間商。低買高賣的財富創造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甚至財富的定義也發生了改變。過去有句話一鋪養三代,在買一個臨街鋪面房,就可以靠收房租把日子過得很不錯;但是現在,一個網紅在臥室裡支一頂帳篷,一年賺的錢比一間路邊店賺的錢還多。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財富出現了新馬太效應,財富的分配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過去有句話叫悶聲發大財,贏家通吃。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提倡的是共同富裕。無論是功成名就的企業家還是剛下場的創業者,無論你企業規模有多大,我們都要清醒地意識到:時代不同了,要做好準備迎接這個大變局時代。如何實現逆勢增長?在經濟下行的時候把握住上行的機會,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大考。過去人和人的連線是什麼?靠的是面對面的連線,所以騰訊單是一個微信APP,就給它增加了3,000億的市值,沒有增加多少額外的支出,只是軟體的一個升級。中央電視臺曾經做過一個節目《公司的力量》。公司的出現使社會的活力增加了。什麼是企業家?企業家就是把傳統的生產要素勞動、土地和資本,以及在新經濟條件下的生產要素技術、資訊和資料進行有效組合與創新並實現價值最大化的人。
美國1979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芝加哥經濟學派的西奧多·W·舒爾茨教授,研究的是農業經濟學,他後來轉向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人力資本)這個詞就是他發明的。他發現同樣的土地廠房裝置交給不同的人最後得到的變數是不一樣的。這個最大的變數是什麼?是人。這就是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的核心是什麼?首先是創新,要破壞性創造,第二是冒險,第三是膽識。所謂膽識,膽在識前,首先要夠膽。
企業家首先是具有冒險精神的人,他們發現了了市場先機,押上了全部身家,然後用冒險精神獲得了利潤;而風險和利潤是相成正比的,利潤越大,失敗的風險也越大。企業家精神最後一點是永不言敗的精神。越是經濟下行,我們越要弘揚企業家精神。企業家是能夠在不確定性中尋找到確定的人。在前途未明的情況下,依舊能夠砥礪前行,奮發有為,創造財富新世界的人。 星光不負趕路人,江湖眷顧奮楫者。我曾經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叫《企業家是推動歷史進步的強大動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尊重企業家,會成長出年輕的新一代的企業家,長江後浪推前浪。
新的商機是什麼?是從“高剛海”中尋找到“高剛痛”,從高頻、剛需、海量的需求中發現消費者的痛點。消費者沒有被滿足的需求就是你創業的機會,只要你比競爭對手做的更好,任何行業都可以重新被顛覆。中國內迴圈的底氣源自於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2022年是一箇中國經發展的關鍵之年,Z時代來臨:今年00後即將大學畢業,這些00後是網際網路的原住民,也是伴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一起長大的,他們的本土品牌意識更強,見證了大國的崛起,他們也是文化自信和品牌自信空前高漲的一代。如今國潮在年輕一代中已經蔚然成風,中國的本土品牌迎來了黃金時代。中國經濟的下半場我們要考慮兩個問題,第一如何滿足現代消費者的需求,第二如何讓自己的品牌升級換代。儘管當下消費疲軟,但是新快銷仍然爆品迭出。為什麼你賣不出去產品?但是很多網紅店仍然人潮洶湧,因為他們把握住了年輕化的潮流,提供了沉浸式的新體驗。需求、流量、創新、品牌是網際網路下半場的關鍵詞,量從電視到社交媒體,從大屏到小屏,從過去讀文字到現在要刷抖音,以前人們獲取新聞的渠道是傳統媒體,現在的新聞你不想知道都不行,因為朋友圈時時刻刻會給你提供免費的新聞。冬天是積蓄能量的季節,在經濟下行的時候,如何把握住品牌提升的機會,是對每一個企業家的考驗。我有一個觀點,如果你是開冷飲店,應該在冬天開張。很多人說冷飲店不是應該在夏天開張嗎?因為冬天的時候正是冷飲銷售的淡季,顧客稀少,營業額增長緩慢,只有在這個時候,你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服務規範,鍛鍊員工的意志,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賺錢的艱辛,讓各個部門度過磨合期,真正做到默契的相互配合。當銷售旺季盛夏到來的時候,冷飲店才可以在殘酷的競爭中生存下來,立於不敗之地。對於企業來說要積極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第二增長曲線是英國的管理學大師查爾斯·漢迪提出來的。他發現任何的增長都從起始期、成長期、成熟期、最後到衰退期;就像拋物線一樣,到達頂點之後一定會下滑。經濟的增長,品牌的增長都是如此。那麼要想保持長盛不衰,一定要尋找第二甚至第三增長曲線。也就是在當你的第一增長曲線開始下滑之前,就要尋找新的增長點。漢迪還有一句名言:“當你自以為該往何處走時,其實你往往已經錯過了轉向的最後機會”。
對於企業來說,一定要在傳統業務衰落之前就去尋找新的商機,第二增長曲線理論的奧秘。這個時候時間資源和動力都足以使新曲線度過它起衝、探索、掙扎的過程,就象我們開車一樣,發動機達不到一定的馬力是很難爬坡過坎的的。
當然企業不能被現有的核心競爭力拖累。要時刻關注消費者的需求,一個不能持續更新和擴張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將逐漸沒落退出歷史舞臺。不能盯著自己的長處,而是瞄準消費者的需求,去滿足他。有人說羅永浩是“行業冥燈”。他幹過直銷、英語培訓,做過錘子手機,賣過電子煙、直播帶貨。羅永浩有一句話叫生命不息折騰不止。他在2020年4月1號開始直播帶貨時候還欠了6個億,他上演了一出真實的《真還傳》,一年半的時間6個億債還清了,今天他已經從老賴的名單中剔除了。所以他是一個絕處逢生、絕地反擊的人。大家還從疫情中沒有醒悟過來的時候,羅永浩已經果斷的投身到直播賣貨。在這個賽道里頭一枝獨秀,名義上說是交個朋友,實際上他賺了大把的銀子。我覺得羅永浩不是“行業冥燈”,而是真正的把握住了行業先機的人。一個人不看你第一次的成功,而看你最後一次的成功。所以對於我們企業家來說要把握住一點,只有夕陽的思維,沒有夕陽的產業。中國有一句俗話“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趕客場”。就是你不幹了,還有人大把人等著上位。有為青年俞敏洪,兩年前他還是無限風光,身邊都是新青年、高知、海歸,個個都靚麗青春,誰也沒想到他所有的消費者在一夜之間突然消失了。俞敏洪在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公司,在去年的一年股價下跌了90%,2022年裁員4萬人,遇到這樣的情況怎麼辦?躺平不就得了嗎?但是他沒有,他已經開始了新的賽道,開始做他的東方軍選,帶著那些高顏值的留學生開始直播賣貨,永不放棄,奮鬥到底正是企業家精神的體現。李光鬥品牌行業有起伏,財富在重組,很多的行業都迎來了冬天。過去有句話叫成大事者不糾結,其實糾結不是關鍵的,我覺得應該是成大事者不焦慮。我們知道中國有超過3億人有睡眠障礙,成年人的失眠發生率近40%,如果你昨天晚上睡得很好,已經跑贏了60%的中國人,那麼對於企業家來說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啊?該吃吃該喝喝,要有一種博大的胸懷。像俞敏洪那樣,即使公司解散了,咱們從頭再來,帶著小哥哥小姐姐一塊做直播,但問耕耘,不問收穫。耐克有句廣告語——just do it。你只管去做,最後上帝一定會眷顧你,隨著一些行業退出歷史舞臺,新的行業也會興起。東方不亮西方亮,新興產業會帶來新的造富機會,諸如素質教育、職業技能培訓、人工智慧、線上遊戲等等。對於企業來說,如何把握住新的財富機會?如何讓你的企業能夠逆勢增長?疫情使線上遊戲人口暴增,過去我們講網癮是一種病,現在人人都染上了網癮,這種病自然就消失了。區塊鏈技術、元宇宙、新能源、網際網路醫療,大健康養老,鄉村振興、個性化消費等等都是未來的財富機會。中國品牌的新邏輯是什麼?我總結了四點:一、數字化,;二、高階化;三、年輕化;四、時尚化。最近網上流傳的一箇中國音樂學院的副校長演講,他說:中國的三代企業家第一代企業家靠膽子大;第二代企業家光膽子大不行,還要有學識;但第三代企業家要像喬布斯那樣有藝術修養,要是有美學的直覺。年輕一代消費者的顏質經濟,是先看你的產品美不美,然後再看好不好用。數字化轉型不僅是人上網還包括了貨上網,最後把你的企業變成一個智慧企業,我們講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在網上賣東西,而是營銷能夠實現網上的全流程,組織能夠成為一個智慧企業,這是一項功能再造的系統工程。
數字化轉型必須是一把手工程。以海爾為例,張瑞敏在退休之前提出了人單合一的理論:企業無邊界,管理無領導,產業鏈無尺度,經營無限制。如果按傳統的定位理論海爾做好電冰箱,把電冰箱做成世界老大就足夠了。但是張瑞敏很早就意識到網際網路經濟是平臺經濟。海爾已轉型成一個供應鏈平臺,每個人都可以在海爾這個平臺上進行創業,企業是無邊界的。什麼是管理無領導?過去所謂的管理就是科層制,上級壓下級,一級壓一級,級級加碼,但是現在是群管理,你的領導是誰?是你自己。產業鏈無尺度怎麼理解?就是我們做產業鏈,不是說我只能做一套西裝,除了西裝之外,皮鞋也能做,腰帶也能做,羊絨圍巾同樣能做。消費者到你店裡來不是會買一件衣服,而是改變一個整個人的形象。最後一個是經營無限制,這就是張瑞敏提倡的人單合一理論。由此它的組織架構也變成了小微創業平臺。我跟張瑞敏溝通時他說:海爾已經不是一家公司,而是一個眾創型的企業平臺,你有好的idea,我給你提供全程產業鏈,從生產到銷售全部的環節,你可以做什麼呢?你可以做一切,你可以做電腦,也可以做馬桶蓋,也可以做智慧家居。
中國品牌的新邏輯是高階化,最貴的牛奶、最貴的茶、最貴的咖啡,乃至最貴的家電、最貴的手機、最貴的汽車都會是在中國誕生。早在2006年蒙牛就策劃推出了特侖蘇——全世界首款的高階牛奶。廣告語是:並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侖蘇。迅速成為蒙牛的黃金奶牛,這一爆款產品至今仍是為蒙牛貢獻利潤最多的產品。海爾推出的卡薩帝已經成為中國高階家電中市場場佔有率最高的品牌;美的電器也推出了定位高階的AI科技家電品牌Colmo,為使用者提供起居、洗護、廚房、衛浴四大高階智慧生活消費場景全系列產品。從奈雪的茶到鍾薛高,從喜茶到三頓半,中國的網際網路消費品牌已經從實現了從價格戰到品牌高階化的華麗轉身:賣的是不是一個產品,而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網際網路的下半場從以產品為中心,到以粉絲和使用者以及IP為中心,從單向的傳播到雙向的互動,從品牌形象到互動體驗,從現實的增長到複式的增長。尋找新賽道,發現新商機,建立新認知,從高大上到宅萌寵。每個人都是自媒體,每個人都應該做自商業,每個人都可以做網紅都可以打造個人的IP。
年輕化也是中國經濟下半場的品牌新邏輯。百年老店要想新生,都必須要年輕化。同仁堂在做和年輕人溝通的知嘛健康,它推出的熬夜水,靠一根人參打動了年輕人。迪士尼能夠一百年長盛不衰,是因為它不斷地推陳出新:不僅有米老鼠和唐老鴨,今天年還推出了妖嬈的小狐狸玲娜貝爾,一下子勾住了年輕的一代的消費者的心,排長隊都買不到,網上都炒到了上千元。文化自信必然帶來品牌自信,中國本土品牌和年輕一代的消費者保持精神溝通,國潮崛起就會一浪高過一浪。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