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抗戰劇的朋友們,對於日本人在劇中所說的話都有所瞭解。比方說,“你滴良心大大的壞了”、“八嘎呀路,死啦死啦滴”等等。對於這些日本話,很多人並不瞭解,為何這些日本話中,還夾帶著漢字?其實,這些話並非純正的日語。而是一種中日混雜的語言“協和語”。
自從1931年日本侵入中國以後,大批的日本人移民到了中國。當時雙方語言不互通,又經常接觸在一起的情況下,就產生了所謂的“協和語”。對於這種語言,有簡單和複雜之分。像那些和漢語相差無幾的,我們從字面上就很容易瞭解的“協和語”,屬於簡單的一種。比方說“你滴良心大大的壞了”,意思是說,你有一個壞心眼。
複雜的那部分主要是日語。我們都知道,日本侵華以後,他們對中國老百姓肯定說不出什麼好話,那些話都是具有極其羞辱性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在抗日劇中,經常聽到的“八嘎呀路”到底是什麼意思?翻譯成中文,如此的惡毒。
一開始中國的老百姓都認為“八嘎呀路”是混賬的意思。其實,這四個字真正的含義不止於此。“八嘎呀路”翻譯成中文為“馬鹿野郎”。按照日文翻譯,馬鹿為笨蛋,野郎是鄉村野夫。這四個字的意思是說,笨蛋的鄉村野夫。
其實,這四個字還有更深層的含義。“馬鹿野郎”,這裡的四個字可以分為兩部分理解。前半部分的“馬鹿”來自於我國古代的一個故事“指鹿為馬”。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宦官趙高當上了丞相以後,還不滿足這個位置,還想篡位當皇帝,但是他又擔心滿朝的文武反對自己。於是,他就想出了一個花招。
第二天上朝的時候,趙高命人把一隻鹿獻給秦二世,為了試探滿朝的文武百官。趙高當著眾人的面,說出了這隻鹿是一匹馬。眾大臣心裡都知道,這明明就是一頭鹿。但是他們畏懼趙高的權勢,只能說這是一匹馬。這個故事表達的意思是顛倒黑白,混淆是非。也充分說明了另一層意思。一個人連馬和鹿都分不清楚,這不是傻子嗎?
“馬鹿“已經說明了一個人已經成為了傻子,而且還在傻子後面加了一個野郎,意思是說,比傻子還要低一等。沒想到,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卻有著極大的羞辱性。而對於這四個字,在日本的國內,如果沒有很大的仇恨,他們一般不會說出口。因為,一旦吐出這四個字,也就說明了,以後不相往來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