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2年已經半個月的時間了,雖然距離春節越來越近,理應進入消費旺季,但是養殖業的行情卻並不理想,豬價一路下跌,目前在7.2元左右,雞蛋價格也是大幅下降,從此前的5元下降到4.4元,降幅為0.6元。此外,羊價、牛價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對於2022年的養殖行情,養殖業業內還是很有信心,就拿豬價來說,此前有專家預測春節前豬價的走低是由於養豬戶壓欄肥豬都急於出欄,過了春節後雖然進入淡季,但是生豬供應量也開始下降,今年很有可能出現“淡季不淡”的情況。而且由於2021年下半年母豬存欄結構的調整,今年下半年豬週期將會迎來新的拐點。
2022年對養殖業危害比較大的恐怕不是行情,而是各種疾病,這些疾病涉及到豬、牛、雞,養殖戶要提前做好準備。
豬-非洲豬瘟
非洲豬瘟最早是在2018年進入我國的,進入我國後迅速席捲各地,給我國養豬業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隨著生豬存欄量的下降,豬價也一路飆升到了20多元,防控良好沒有發病的豬場賺的是盆滿缽滿。
經過最近幾年的努力,我們已經基本摸清了非洲豬瘟的秉性,大小豬場也都有了自己的一套防控方案,但在成熟有效的非洲豬瘟疫苗上市之前,非瘟一直都會是養豬行業的最大威脅之一。雖然官方統計的2021年非瘟發病豬場不多,但是實際上依然有大量的豬場遭受非瘟的侵襲,部分豬場同樣損失慘重。
2022年,對養豬行業危害最大的依然是非洲豬瘟,寒冷季節的北方,雨季的南方都將會受到非瘟的考驗。尤其是隨著非瘟在我國流行時間的延長,會不斷有新毒株湧現出來,未來非瘟勢必會形成疫苗毒、野毒、變異毒“三毒鼎力”的局面,養豬戶一定要做好準備,不能掉以輕心。
非瘟的防控:針對非瘟現在依然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案,發病後只能以淘汰為主,確診病豬及時淘汰無害化處理,未發病豬進行健康監測,同時使用清熱解毒和補中益氣類的重要進行保健,還要注重豬場生物安全的防控,將病毒隔離在豬場之外,不給非瘟以可乘之機。
牛-牛結節病、赤羽病
正常情況下,牛個體大,抵抗力強,疾病對牛的危害要比豬小很多。但是2021年,牛上出現了兩種危害較大的傳染病,分別是牛結節病和赤羽病。
牛結節病,是由疙瘩面板病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種急性、亞急性、慢性傳染病,臨床主要以發熱、消瘦、面板水腫、淋巴結腫大,面板區域性形成堅硬的結節或者潰瘍為臨床症狀。肉牛感染後會導致消瘦,皮張鞣製後有凹陷或孔洞,奶牛感染後會導致產奶量下降。
2019年農業農村部印發《關於做好牛結節性面板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對於該病暫時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只能是使用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搭配清熱解毒類中藥一起使用,最終還是隻能借助牛本身的抵抗力。
牛結節病的防治:牛結節病是2022年養牛所需要面臨的重要疾病之一,其傳播主要是依靠節肢動物的機械性傳播,以及飲水、飼料和直接接觸傳播。這就要求牛場同樣需要做好生物安全和驅蟲工作。
赤羽病,是由赤羽病毒引起的,導致新生牛犢四肢關節扭曲呈蜷縮狀,脊柱和頭部變形,部分牛犢還會表現出雙目失明、吞嚥困難等症狀。因為最近幾年赤羽病在國內沒有發生,很多人對該病有所忽視,甚至剛出現時還被懷疑為其他疾病,直到吉林大學動物醫學院王新平教授團隊,從發病與病死牛犢病料組織分離出阿卡斑病毒,這才確定了流行的新生牛犢畸形問題由赤羽病引起。
赤羽病的感染主要是吸血昆蟲吸了病牛或者帶毒牛的血液後,再洗健康牛的血液時就會將病毒傳染給健康牛。所以該病的發生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每年吸血昆蟲猖獗的季節即是該病的高發季節。該病並不會讓健康牛表現出明顯的症狀,即使是母牛也沒有明顯症狀,主要會影響胎兒的發育,導致妊娠母豬流產,胎兒畸形等問題。
赤羽病的防治:該病目前只能預防,不能治療,國外主要是透過在高發季節到來之前,給母豬免疫疫苗預防赤羽病的發生。國內由於沒有成熟的疫苗,只能透過加強生物安全,加強滅蚊工作,切斷赤羽病的傳播途徑來預防該病。
雞-禽流感
對養雞危害最大的疾病當屬禽流感,2021年江蘇、北京、山東、遼寧、西藏、陝西等地都有禽流感疫情的公佈,其中不乏野禽感染禽流感,而這也是禽流感危害嚴重的原因之一,野禽發病後很容易導致病毒的大面積傳播。禽流感的宿主範圍廣,也是該病難以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該病在國內流行的時間很長,這就不再贅述,只是提醒養雞戶,2022年的禽流感依然是養雞需要防控的第一大疾病,切不可掉以輕心。可以透過接種禽流感疫苗,加強生物安全等措施進行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