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兩種中成藥,它們都源自古方,又都可解決脾胃虛弱的相關問題,但由於相似度很高,有人不知道怎麼區分,那麼,這篇文章就來幫你詳細區分這兩藥。它們就是參苓白朮丸與香砂六君丸。
首先,我們看這倆藥的成分,它們很有學問:
參苓白朮丸由人參、茯苓、白朮、甘草、砂仁以及白扁豆、薏苡仁、蓮子與桔梗九種成分組成;香砂六君丸由黨參、茯苓、白朮、甘草,砂仁以及制半夏、陳皮、木香、乾薑與大棗十種成分組成。
我們仔細觀察:這倆藥有一個成分重疊部分,那就是人參、茯苓、白朮與甘草。這時,有朋友眼前一亮,“這不是大名鼎鼎的四君子湯嗎?”正是的。也恰恰是這個四君子組,使這兩藥在功效上有了共性——那就是都能益氣健脾。
它們不同的是:
參苓白朮丸多出了四種不同的成分。其中,白扁豆能健脾化溼;薏苡仁能滲溼止瀉;蓮子能補脾止瀉;桔梗能宣肺。顯然,除桔梗其它仨成分都在奔著溼用勁,那麼,咱就不難推斷此藥有偏重滲溼止瀉傾向了。那溼是怎麼產生的呢?
脾是轉運水溼的主,體內有溼了,脾怎能脫離得了關係呢?事實上,食物與水液到達胃內,先被胃腐熟,然後,剩下的技術性與權威性工作就都是脾的事了。比如,脾會把水谷轉化成精華與津液,然後再把它們派發給各組織器官。這裡,我們能看出水溼與津液的階級區別了吧?它倆的前身都是水,可轉世後,津液是寶,水溼卻是害。那麼,水是變害還是變寶,這全在於脾給不給力了。
當人因飲食不節,思慮過度等種種原因導致脾虛時,脾就不能很好地工作,以至於它就不能把水溼變廢為寶了,那麼,水谷就會以半成品的形式聚集在中焦。這樣,人在精神面貌上,飲食排便上就會出現異常,比如會有面色萎黃,神疲乏力,少氣懶言等這些脾虛的基本症狀。另外,因水溼停聚,人還會有食慾差,吃進的東西完谷不化,腸子咕嚕嚕叫並伴有腹瀉等這樣的症狀,並且這些症狀明顯時,我們就可選參苓白朮丸。
而香砂六君丸多出的成分是制半夏、陳皮、木香、大棗、乾薑。在這裡,我們可以把大棗併入四君子中理解。香砂六君丸中的四君子是黨參,而參苓白朮丸的四君子是人參,顯然,黨參的補氣力比人參弱,那麼,咱把大棗的補氣力加上,是不就相當於縮短了兩藥益氣健脾力量上的差距啊?
然後,咱再論香砂六君丸中多出的成分——制半夏能降逆止嘔;陳皮理氣;木香行氣止痛,顯然,它們都在奔著通氣用勁。這點在該藥的“和胃”功效上也有了啟發(和胃就是通降的意思)。那麼,為什麼要通氣呢?因為氣滯了(氣滯則不通,不通則痛)。所以,此時人的脘腹脹滿,氣滯腹痛,愛放屁等這些氣的表現更明顯。另外,人還會有噯氣,噁心欲吐,胃內嘈雜等胃的通降失常表現,並且這些表現更突出時,我們就可用香砂六君丸。
總結:
參苓白朮散與香砂六君丸都有益氣健脾的功效,都可改善形體偏瘦,食慾差,面色萎黃,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大便稀溏這些脾虛的基礎症狀。
區別是:
參苓白朮散更偏重滲溼止瀉,對於完谷不化,腸鳴洩瀉,久瀉不止,大便不臭,咳嗽氣喘並伴有大便稀溏這樣情況更適合;香砂六君丸更偏重通降及行氣止痛,對於噁心欲吐,噯氣,胃脘脹痛,嘈雜,愛放屁這樣的情況更適合。
綜上所述:參苓白朮丸與香砂六君丸這兩個古方的各自側重點是不同,所以,它們不分孰好孰壞,對症使用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