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救命!千萬不要出“微信已讀”功能

原創

三寸

晴懷俠 連結

收錄於話題 #三寸的紙短情長 , 6個 連結

如果,你是微信的研發團隊,

你會新增或者刪除什麼功能呢?

會加上“微信已讀”嗎?

微信iOS版最新推送了8.0.17版本,這次更新加入了語音訊息暫停功能。

也就是說,在收聽長微信語音訊息時,使用者可以暫停,然後透過點選語音條後面的“繼續播放”按鈕,隨時接著播放。

微信使用者終於不用因不小心觸碰到螢幕而絕望地重頭再聽一遍長語音訊息了。

誰沒有為了那個只差最後幾秒就聽完的長語音抓狂過呢?

這則新聞下的評論區,大多數網友都提出了對微信未來更新方向的期冀。

比如,“取消朋友圈共同好友點贊通知功能”、“拓展朋友圈圖片評論功能”、“增加好友單刪提醒”等;

在眾多憧憬中,前排一個“千萬不要”尤為矚目。

——“千萬不要出訊息已讀功能”。

這個評論短時間內收到了1萬+的點贊和400+的回覆。

大家對於“已讀功能”的抗拒,似乎印證了那句:

“說晚安的意思是,我不想再繼續聊下去了。”

回想過往的聊天經歷,誰沒短暫地當過看到訊息卻不想回復的“社交媒體逃避者”呢。

雖然我們大多時候對這種情況心知肚明,但因為聊天對話方塊裡補發的“抱歉,我剛才沒看到訊息”已足夠體面,所以這種現象也都心領神會了。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手機彈出“新訊息”,隨即開啟微信對話方塊的那一瞬間,訊息後面赫然顯示“已讀”。

所有的“剛沒看到”都變成了對方眼裡可笑的小兒科把戲,再也沒有一個合理的理由可以用來解釋躺在對話方塊裡沒能立即回覆的訊息。

尤其是,對方是突然叫你加班的老闆,讓你幫忙取快遞的室友,讓你“助力砍一刀”的七大姑,或者找你借錢的關係普通卻套著近乎的同學……

讀訊息並不是本意,不回訊息卻成了無解的尷尬。

想來,那是一個終極社死的畫面。

接下來,將要面對的就是一個令人極其疲憊的社交環境。

我問朋友;“如果微信出訊息已讀功能,你會怎麼辦?”

朋友說:“也許會關閉新訊息提醒,或者直接退出賬號,等想回訊息時,再登入。”

我覺得這是個好辦法。

曾經我把“秒回”視為微信社交中的最高禮儀;

後來很多時候我都是“秒看”訊息,然後點選返回鍵,以至於時常因為遺忘了訊息而感到抱歉。

倒也不是人變冷漠了,只是我覺得自己很難立即調動好相應的社交情緒去回覆各種不同社交關係的訊息。

簡單來說,有點累。

微信開發之初是為了便利交流,促進聯絡。

怎麼現在的微信有些時候從某種意義上成了一種負累呢?

或許是因為,微信促進社交的同時,也把社交過分地帶進了我們的生活,而“已讀”功能就像是生活中的“綁架式社交”。

就比如,無效社交概念出現的時候,提倡我們“低質量社交,不如高質量獨處”,讓我們忽視周遭的無意義社交。

可事實上,我還是很難區分,我媽微信發來的拼多多果園連結算不算無效社交。

這個時候,如果有“已讀”功能,我那句“在學習,沒看到”也會不攻自破。

而我為了家庭和諧,只能將“無效社交”變“有效社交”,火速點開拼多多。

關鍵是大多數時候聊天對話方塊裡並不是那些冷冰冰的網頁連結。

傳送的言語文字往往傳遞著對方此時此刻的情緒和態度,但接收方卻無法保證收到訊息的那一刻個人情緒與社交情緒同頻。

緊張的時候無法故作輕鬆,鬱悶的時候無法假裝愉悅,有時面無表情地回覆“哈哈哈”也是一種情緒消耗。

所以,當我們正處於生活狀態具有個人情緒時,會在收到訊息後選擇短暫地逃避社交。

包括,退出微信介面後繼續看沒看完的影片,打沒打完的遊戲,甚至什麼也不做地發呆。

但就是不想回復訊息,直到調整到社交狀態。

這也是我們無法接受“訊息已讀”功能的原因。

微博曾經有類似功能,後期該功能宣佈下線的時候,到處都是追星的小夥伴們的哀怨。

他們抱怨著:追星人就指望著用私信對話方塊裡愛豆的“已讀”續命。

突然想到,關於微信的已讀功能中,有一個評論:

“已讀對於優勢方來說是一個想去掉的功能,而對於劣勢方來說是唯一的指望。”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站在接收方的角度批判著已讀功能。

可當我們作為傳送方,我們也會期待接收方及時適當的反饋,也希望有個“已讀”標誌可以明晃晃地提醒我們:

他看到訊息了。

或許我們都曾期盼著對方因為一個新訊息迅速地進入相應的社交狀態,卻忽視了除了社交,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活。

別讓回覆訊息綁架彼此的社交。

這個意義上講,沒有已讀功能,是對彼此個人生活的尊重。

一扇關著的門,一直敲,是不禮貌的。

微信的相關負責人曾說:微信不會出訊息已讀功能。

在快節奏的社會里,某種程度上,這保留了我們主動社交的權利。

社交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微信也只是社交的一部分,這樣看來,已讀不回並不是一件很嚴重的事。

給對方個人生活的空隙,彼此寬恕,慢一點聊天,讓社交自由。

作者:三寸。

編輯&排版:山海。

圖片:封面—《舉重妖精金福珠》;

插圖—微博、堆糖網,侵刪致歉。

分類: 健康
時間: 2022-01-18

相關文章

2021醫生雲大會即將在銀川舉行,鍾南山、張伯禮等院士出席
來源:銀川新聞網 10月13日--14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寧夏回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大專家.COM三方共同舉辦"2021醫生雲大會"將在寧夏銀川舉行,鍾南山 ...

「金牌醫生」腫瘤患者日常飲食,不建議吃這些......

「金牌醫生」腫瘤患者日常飲食,不建議吃這些......
盧教授您好,部分止痛藥應用過多會引起部分癌痛病人便秘,這方面的困擾如何解決呢? 便秘藥物建議找專業醫生根據病情和用藥調整,如用中藥最好找中醫辨證用藥為好.切勿自行盲目處理. 盧教授,腫瘤患者在飲食上日 ...

29歲男子從發現泡沫尿到尿毒症僅3年,醫生:只因忽視了這3點

29歲男子從發現泡沫尿到尿毒症僅3年,醫生:只因忽視了這3點
家屬:"我是191床的小張的父親,他的檢查結果出來了沒有,我來看看"? 醫生:"他這次檢查血常規提示Hb 70mg/L,腎功提示尿素43.48umol/L.肌酐1507u ...

我院腫瘤研究所最新學術成果發表於國際著名雜誌Cancer Letters

我院腫瘤研究所最新學術成果發表於國際著名雜誌Cancer Letters
近日,由我院腫瘤研究所張紅芳博士作為第一作者.首席專家馬勝林教授作為通訊作者的論文"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in non-small cell lung ...

便宜又好用的青黴素,為什麼從醫院“消失”了?醫生:有4個原因

便宜又好用的青黴素,為什麼從醫院“消失”了?醫生:有4個原因
"醫生,我最近感冒了,還有些發燒,您看看我是不是需要輸液呀,嗓子疼得厲害,還有些咳嗽,難受的頭暈腦脹的,頭也疼,您給我輸點青黴素吧,趕緊給我治好了吧." 34歲的張先生工作繁忙,經 ...

83歲醫生患癌,抗癌24年,她總結出了4點抗癌感悟,值得深思

83歲醫生患癌,抗癌24年,她總結出了4點抗癌感悟,值得深思
在我們眼中,醫生是治病救人的天使,是最為健康的一群人,然而即便是醫生,也沒能逃過患癌的命運. 今年83歲的孟慶珍,已經有24年的癌史,在發現自己患癌時,她還是空軍總醫院婦產科主任,她說,自己作為一名醫 ...

查出3種腫瘤不要慌,看起來嚇人,一般都不需要手術和治療

查出3種腫瘤不要慌,看起來嚇人,一般都不需要手術和治療
"子宮肌瘤是啥?嚴重不?"小趙拿著體檢報告一臉焦急. 這周單位安排了體檢,小趙查出了子宮肌瘤,體檢報告上顯示,小趙子宮漿膜下有一個1公分左右的肌瘤,小趙看著"瘤" ...

1987年,侵華老兵說烈士墓園埋“叛徒”,3年後,到墓前磕頭謝罪

1987年,侵華老兵說烈士墓園埋“叛徒”,3年後,到墓前磕頭謝罪
1987年,侵華日軍土屋芳雄出版了一本名為<我的懺悔>的回憶錄,書中宣稱我黨地下情報工作者張永興.張克興兄弟被日軍俘虜後,同日本人合作,儼然一副叛徒的形象. 然而葬於烈士墓園的張永興.張克 ...

張學思妻謝雪萍:晚年三見張學良,直言“聽到他的口頭禪很心痛”

張學思妻謝雪萍:晚年三見張學良,直言“聽到他的口頭禪很心痛”
2000年6月10日,張學良四弟媳謝雪萍抵達了美國夏威夷.她這次前來本是為給大哥張學良做100歲大壽,因為有事情延誤了,她和女兒見到張學良時,他已過了百歲生日宴. 這是謝雪萍第一次見到張學良,那天的張 ...

七旬腫瘤專家患癌,每月化療8次,臨終前遺言:沒想到癌症這麼痛

七旬腫瘤專家患癌,每月化療8次,臨終前遺言:沒想到癌症這麼痛
2006年8月12日,被稱為"華一刀"的華益慰主任與世長辭,他56年的醫生生涯劃上了句號. 華益慰是國內著名腫瘤外科醫生,常年實施腫瘤切除手術,即便年過古稀,工作也從未出過差錯. ...

健瀾科技:醫療大資料生態下基於標註引擎的醫生畫像研究

健瀾科技:醫療大資料生態下基於標註引擎的醫生畫像研究
醫療大資料生態下基於標註引擎的醫生畫像研究 原創 鄭濤 王覓也等 隨著醫療資訊化建設的發展,大資料在醫院文化建設的應用也層出不窮.本研究從醫院文化視角出發,透過構建醫生畫像來提升醫生職業幸福感和成就感 ...

歷經割腎、拔牙、禁食後,梁啟超方知醫生搞錯,晚年要靠輸血保命

歷經割腎、拔牙、禁食後,梁啟超方知醫生搞錯,晚年要靠輸血保命
1926年3月16日,代表著中國國內西醫最高水平的協和醫院,正在進行一臺外科手術.陷入昏迷的病人,是一位在中國舉足輕重的人物,護士姑娘確認無誤後在他的腰子部位做好了記號. 迎著蒼白慘淡的手術燈光,主刀 ...

女童出生時腸子露在外面,醫生將其救活,未料幾個月後又遭重擊

女童出生時腸子露在外面,醫生將其救活,未料幾個月後又遭重擊
"孩子是足月出生的,但是一出生的時候就缺氧.全身青紫,醫生說孩子腸子長在外面,我還沒見過我的孩子,她就被送進手術室,剛做完手術又經歷了兩次窒息,醫生連著下了兩次病危通知,還讓我們一家做好心理 ...

胃病吃點藥以為就痊癒了,醫生從他胃部摘出個“菠蘿包”,與這種菌密切相關

胃病吃點藥以為就痊癒了,醫生從他胃部摘出個“菠蘿包”,與這種菌密切相關
來源:浙大一院 你是否經常餓得要命,但飯沒吃上幾口又胃脹得難受? 你是否愛打嗝,還時不時反酸.燒心,甚至消化不良? 73歲的金華人老李(化名)就出現上述症狀.最近,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鏡 ...

巨大肝癌破裂出血命懸一線,居然和十五年前肝炎有關係!醫生提醒:這些人群需要定期做篩查

巨大肝癌破裂出血命懸一線,居然和十五年前肝炎有關係!醫生提醒:這些人群需要定期做篩查
肚子劇烈疼痛.渾身直冒冷汗,沒有明顯外傷卻十分痛苦--近日,救護車將一位老太太送到了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急診.經檢查,醫生髮現患者肝臟裡面竟然長有一個直徑約12釐米的巨大腫瘤,而這個腫瘤又和十五年前肝炎 ...

醫生、博士都叫doctor,外國人都是怎麼區分的?

醫生、博士都叫doctor,外國人都是怎麼區分的?
說到doctor,問題就來了,doctor既可以表示"醫生",也可以表示"博士".那麼到底應該如何區分這兩層含義呢? doctor的兩層含義如何區分? 我們先來 ...

8個月依舊豎頭不穩,醫生李樹珍為發育遲緩寶寶帶來康復之光

8個月依舊豎頭不穩,醫生李樹珍為發育遲緩寶寶帶來康復之光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是所有父母共同的心願.然而,波波(化名)的媽媽發現小波已經8個月大,抱起來的時候頭還是晃晃悠悠的,坐著的時候也是"頭點地",不會翻身 ...

「金牌醫生」慢性腎病患者,記住這幾條“飲食鐵律”

「金牌醫生」慢性腎病患者,記住這幾條“飲食鐵律”
高主任您好,慢性腎病飲食的基本原則有哪些呢? 1.腎病飲食治療的意識 減少含氮代謝產物生成. 緩解臨床症狀. 改善營養狀況. 減少尿蛋白排洩. 延緩CKD的進展. 2.腎病飲食治療的基本原則 低蛋白飲 ...

做雙眼皮前醫生需要設計,她們到底在設計些什麼?

做雙眼皮前醫生需要設計,她們到底在設計些什麼?
很多mm在做雙眼皮前都會問,為什麼我做雙眼皮術前,醫生都要和我面診,給我設計方案?難道不是我找好看的雙眼皮圖去給醫生做就可以嗎? 雖然但是,適合別人的雙眼皮,並不一定適合你! 就好像五官本身沒有多立體 ...

美國一場數十年的騙局!自己的婦科病的醫生,竟是親生父親

美國一場數十年的騙局!自己的婦科病的醫生,竟是親生父親
Morgan來自紐約州傑納西奧,今年36歲, 她有一位很信任的婦科醫生Wortman,讓他幫忙看了9年病. 可是今年,Morgan突然發現醫生竟是自己的親生父親,這讓她感覺非常抓狂, "如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