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19 日,佳能帶來了 2022 年首款 RF 卡口新品 ——EOS R5 C。
這裡的「C」,和之前推出的 EOS C70 上的「C」一樣,都有 Cinema 的含義,意味著 EOS R5 和 EOS C70 都是佳能 Cinema 系列的裝置,都是採用類似相機設計的攝像機。
和 EOS C70 比起來,名字僅在 EOS R5 背後加上一個「C」的 EOS R5 C,相機味道會更濃一點。直接看官圖的話,更像是在 EOS R5 的基礎上做了適應攝像機的小修改,並且加入了類似 S1H、EOS C70 的散熱風扇。
細節上,EOS R5 C 將搖桿旁邊的 AF 控制按鍵改成了 1 號自定義鍵,放大和 INFO 按鈕也加入了 2 和 3 的自定義功能,轉盤導航鍵上方的 QuickMemu 快捷選單按鈕,也整合上了撥出全選單的功能。左側上方選單鍵旁邊的按鈕,也可以自定義為錄製鍵。
機身上方的變化,其實也不多。
原本在 EOS R5 上同樣作為錄製鍵的按鈕,到 EOS R5 C 身上依然保留了錄製功能,同時也是支援自定義的 10 號鍵。其他鍵位都沒有太大的變化,上面的按鍵基本都標了號碼,設計和 EOS C70 上的思維相似。而 EOS R 系列常用的肩屏和中間帶 MODE 按鍵的撥盤,EOS R5 C 也直接沿用了。
開關鍵前移了,增加了拍照和影片模式的切換。
沒想到,已經是攝像機 EOS R5 C 還會保留拍照的功能。雖說索尼 FX3 其實也可以拍照,但這裡看來,附帶直接模式切換的 EOS R5 C 做得更明顯一些。
EOS R5 C 的熱靴升級了,和 EOS R3 一樣支援音訊傳輸。佳能在新發布的官方圖片裡面,也展示了 EOS R5 C 和 TASCAM CA-XLR2d-C 組合的效果,接入之後可以為相機增加 2 個 XLR 介面,也支援幻象供電,可以讓 EOS R5 C 接入用 XLR 的麥克風。
除了外接 XLR 介面套件,EOS R5 C 自身也附帶了標準的 3.5mm 介面和監聽口,方便連線類似 RODE Wireless Go 這種更常見的麥克風裝置,在麥克風上面有比只附帶 XLR 介面的傳統攝像機有更多選擇空間。
其他介面的話,EOS R5 C 自帶了 HDMI 介面,這個介面支援最高 8K 30fps ProRess RAW 外錄傳輸。但不是全尺寸的 HDMI 介面,還是有容易折斷介面的問題。
HDMI 上方 USB-C 介面,這款介面支援資料傳輸和直播串流連線,使用者可以透過介面連線電腦實現直播功能。
與此同時,佳能也推出了新的電源介面卡 DR-E6C。這款新的電源擁有足夠的功率,讓它能在 EOS R5 C 錄製高幀率 RAW 影片的時候保持供電。在一些固定的高幀拍攝上,使用者也不需要擔心 EOS R5 C 的電量問題。
另外,EOS R5 C 也提供了攝像機上面常用的 Time Code 介面,方便用於多機位的時間同步。這樣在處理多機位拍攝時,多軌對軌也會方便一點。
EOS R5 C 的卡槽同樣放在了手柄那一側,也採用了 CFexpress 和 UHS-II 的雙卡槽設計。
就這樣看來,EOS R5 C 和 EOS R5 的鍵位設計很相似。應該說,EOS R5 C 把 R5 的設計風格都延續下來了,已經用過 EOS R5 來拍影片的使用者,要改用 EOS R5 C 來拍攝,操作上應該也比較容易適應。
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在 EOS R5 C 的散熱設計上。
開頭也提過了,EOS R5 C 直接在屏幕後面的空間中加入了一個大型的主動散熱結構,螢幕兩側也可以看到較大的散熱口。散熱結構加進來之後,EOS R5 C 後面螢幕部分會明顯的突出,突出的程度要比 S1H 還要明顯一些。握持的時候,平衡感應該會和 EOS R5 有較大的差異。
佳能在官方釋出時也表示,擁有風扇的 EOS R5 C 可以實現不間斷的 8K 60fps 影片。相比之前錄製時間堪憂的 EOS R5,EOS R5 C 的散熱表現應該好不少。
螢幕的話,EOS R5 C 還是保留了 EOS R5 的側翻屏結構,可以翻轉到螢幕朝前、方便自拍的模式。對於想用來自拍 Vlog 的使用者,EOS R5 C 也能夠滿足。
看過外觀之後,我們再來看 EOS R5 C 拍攝效能部分的引數。
基礎引數的話,EOS R5 C 同樣搭載了 4500 萬畫素全畫幅 CMOS 和 DIGIC X 感測器,支援全畫素雙核對焦 II 和機械快門每秒 12 張連拍、電子快門每秒 20 張連拍,ISO 範圍是從 100-51200,支援擴充套件到 102400......
基本上,EOS R5 上有的效能,EOS R5 C 都照搬過來了。
這次重點更新的,是 EOS R5 的影片功能。
影片方面,EOS R5 C 最高支援 8K 60fps 內錄,外錄也可以透過自帶的 HDMI 介面連線錄機,錄製 8K 30fps ProRess RAW。機器錄製 8K HDR 時,也支援 HLG 和 PQ 兩種格式。
這次的 8K 也支援 RAW 錄製,佳能強調這次還用上了 Cinema 攝像機系列用到的 Cinema RAW Light 錄製功能。
支援 Cinema RAW Light 之後,EOS R5 C 拍攝 8K 時可以記錄更多畫面資訊,可以實現完整的動態範圍,並且對 HDR 進行了最佳化,要製作 HDR 影片的話也會有更強的針對性。
Cinema RAW Light 提供了 HQ、ST 和 LT 三種模式,三種模式下都是 12bit,使用者可以按照自身的儲存情況和需求選擇模式。另外,EOS R5 C 也提供了 MP4 格式的 8K 影片,對於只需要 8K 解析度但又不需要複雜調色後期的使用者,這個是更快捷獲取 8K 的方法。
到了錄製 4K 影片的時候,EOS R5 C 也支援從 8K 超採到 4K 的無裁切拍攝。
佳能在這裡也用上了高質 Debayer 演算法來一直摩爾紋和噪點等影響,可以拍攝出比直接拍攝 4K 更高質量的畫面。這一項功能其實也在 EOS R5 上實現了,EOS R5 C 自然也繼承下來。
在高幀率拍攝模式下,EOS R5 C 支援拍攝 10bit 422 無裁切 4K 120fps 影片。拍攝影片的時候,EOS R5 C 可以實現以 .wav 格式的獨立檔案收音,不需要另外收音。
其他跟影片相關的規格的話,EOS R5 C 支援佳能的 C-Log 3 ,機身的 RF 卡口也支援新推出的 RF 5.2mm F2.8 L 雙魚眼鏡頭,可以拍攝 180° VR 影片...... 除去主要更新的 Cinema RAW Light,以及 8K 錄製規格,EOS R5 C 大部分影片引數也和 EOS R5 相似。
總的來說,與其說佳能是推出了一款「影片版」EOS R5,倒不如說他們是在 EOS R5 的基礎上,做了一次在影片方面針對性更強的升級和修正。
8K 規格錄製的升級,提升了 EOS R5 C 的錄製能力。新加入的 Time Code 介面、代表 Cinema 系列的 Cinema RAW Light 支援,也為 EOS R5 C 增加了一些專業的屬性,讓它在一些位置上更容易融入專業製作的流程。
至於主動冷卻系統的加入,更是極大改善了 EOS R5 C 的使用體驗,算是對於舊有痛點的精準打擊。對於老使用者來說,這也是有力的更新點。
EOS R5 的老使用者要是想擁有更穩定的拍攝體驗,估計也少不了這筆花費。
加上 EOS R5 在拍照方面和相機屬性的原有基礎,EOS R5 C 其實很適合單人作戰、需要少量圖片輸出,主力製作影片的博主。
又或者是原本已經擁有一定量的佳能 Cinema 系列裝置儲備,想透過 EOS R5 C 增加多一個拍攝機位和補充的專業使用者。
價錢方面,EOS R5 C 定價為 4999 美元,摺合人民幣約 28548 元左右,也就比定價 25999 的 EOS R5 要稍貴一點。要是國行定價還是 27999-28999 左右,那 EOS R5 C 的吸引力還是挺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