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1日,《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刊發題為《基於深度學習的InSAR時間序列中毫米尺度變形的自主提取》(Autonomous extraction of millimeter-scale deformation in InSAR time series using deep learning)的文章稱,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ANL)研究人員基於深度學習的方法,對干涉合成孔徑雷達(InSAR)監測的海量地面變形資料進行了解釋分析,實現了對地面變形的自主提取,且精度可達2毫米,將改善未來的地震探測。
系統地描述活動斷層上的滑動行為是揭示構造斷層物理學的關鍵,並將幫助研究人員理解慢地震和快地震之間的相互作用。慢地震會緩慢地釋放壓力,而快地震會迅速釋放壓力,並可能對周圍社群造成重大損害。InSAR可以每隔幾天在全球範圍內測量地面變形,這可能是研究這些相互作用的關鍵。然而,儘管有最先進的處理技術,大氣傳播延遲經常超過感興趣的地面變形,因此InSAR分析需要專家解釋和故障系統的先驗知識,排除了變形動力學的全球研究。此外,新的衛星如哨兵1號(Sentinel 1)衛星和即將發射的NISAR衛星,將透過實現研究人員觀測過去不可能的長度和時間尺度,為研究構造過程開闢新的途徑。然而,現有的演算法並不適合這些新衛星所產生的海量InSAR資料。為了處理所有這些資料,洛斯阿拉莫斯的團隊開發了首個基於機器學習演算法的工具,從InSAR資料中提取地面變形資料,從而能夠在全球範圍內自動檢測地面變形,無需人工干預。該工具具有自動檢測斷層變形的功能,有助於彌補現有檢測能力的不足,其時間解析度比現有方法高得多,檢測閾值只有幾毫米,而以前的檢測閾值是在釐米範圍內,為系統研究活動斷層的性質奠定基礎。為去除 InSAR 時間序列中的噪聲,研究人員專門設計了卷積自編碼器。編碼器將透過連續 SAR 採集重建的噪聲 InSAR 時間序列作為輸入,輸出在時間序列間隔期間發生的累積地面變形,並去除大氣噪聲。對北安那託利亞斷層資料的初步分析結果顯示,該方法的精度達到了2毫米的探測範圍,揭示出其範圍是之前已知的2倍的慢地震。
研究人員表示,將深度學習應用於 InSAR 資料分析提供了認識構造斷層和地震背後的物理原理的新方法。這對理解地震行為的全貌至關重要,將改進未來對地震的探測。
轉載本文請註明來源及作者: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地球科學動態監測快報》2021年第22期,劉文浩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