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尹傳紅
基因工程技術的出現不僅讓我們看到了更加清晰的全新生命圖景,而且也改變了我們的“生命觀”。
這個籠罩著新冠大流行陰影的世界,帶著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進入了2022年。細覽諸多新年展望,倒也不乏讓人感奮的事項。其中一個是:生物醫學將出現重大突破,人類預期壽命有望陡然增加25歲,未來80歲的人將相當於今天50歲的人。
這是西方經濟學家眼中2022年可能顛覆世界經濟的10只“黑天鵝”中的1只。相關解讀告訴我們,透過基因組編輯等新的技術手段,人類將能實現延緩衰老,甚至讓老化的細胞年輕化;大多數困擾人類的疾病,從心臟病到神經退行性疾病等,都將減少甚至消除。
儘管上述只是相對2022年而言的一個“小機率的大事件”,或者說是當下人們所描摹的一個願景,但它的到來或許真的已為時不遠。日本免疫學家、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本庶佑,在他新近出版的一部著作中就用了這樣一個頗為提氣的章節標題:“迎接先發制人的醫療時代”。他設想的基於發病前診斷和預防性干預的新概念預防醫學包括兩部分內容:分析個體基因組和中間性狀,並將其與醫學資訊相結合,發展個性化醫療;在發病前及早診斷,逐漸形成先發制人的醫療體系。
本庶佑是當今生命科學領域的代表性科學家之一。在他看來,“先發制人的醫療體系”堪為社會保險的未來形態。基因工程技術的出現不僅讓我們看到了更加清晰的全新生命圖景,而且也改變了我們的“生命觀”。
遺傳的基本單位——基因,是一串具有特定功能的DNA(脫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序列。自現代人類出現的10萬多年來,我們的基因組一直被隨機突變和自然選擇這兩種力量所塑形,何敢奢望人類能夠自己掌控生命,改變生命的預設程式?可如今情況已大為不同。
在過去的20多年中,研究者透過一種名為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的方法持續致力於收集患有特定疾病的患者的DNA,尋找出與疾病具有高度關聯性的遺傳變異;同時也在尋找單核苷酸多型性位點,即檢測基因中單個鹼基的個體差異。由此,發現了許多種疾病的遺傳性風險因素,以及引發遺傳病的致病基因。而近年來大規模基因組測序方法的應用,也使得疾病基因相關性研究進展迅速。隨後,又出現了一項令人震驚的革命性突破——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
CRISPR,是“規律成簇間隔短迴文重複序列”的英文首字母縮寫,系科學家在研究細菌免疫系統時意外發現的一種分子工具(俗稱“基因剪刀”)。CRISPR基因組編輯領域的先驅、美國生物化學家、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珍妮弗·道德納披露:目前,這種“分子手術刀”應用於實驗室裡培養的人類細胞,已經糾正了包括囊性纖維化、鐮狀細胞病、某些形式的眼盲、重症複合免疫缺陷等在內的許多遺傳病。更進一步,人類完全能夠用此項新技術來改造這個星球上所有物種的遺傳密碼,乃至決定自己的演化方向,從而在地球生命史上書寫新的篇章。
但是,當我們有機會有能力把胚胎中的“致病”基因改造成“正常”基因時,豈不是同樣也能夠把“正常版”基因改造成“增強版”基因,進而尋求使用新技術以接近“理想的”人類?可以想見,這樣的遺傳改變鋪展開來,勢將引發一系列棘手的倫理、法律、政治和社會問題。
打小痴迷科普科幻,
書香悅讀一路相伴。
分享科學奇美理趣,
留下探索思考印記。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於《小康》2022年1月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