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中國製造的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試爆成功。對中國來說,這當然是國防領域有里程碑意義的大好事,可對於國外的反華勢力來說,這一朵蘑菇雲無疑只會炸的他們汗毛倒豎、坐臥難安。
毛主席洞若觀火,自然對帝國主義將會採取的手段心知肚明。他們無外乎就是更加頻繁地出動偵察機探查我國的核設施,一經發現,必將利用各種手段實施破壞,將中國的核自衛能力消滅在萌芽階段。既然知道了對方要幹什麼,那自然要提前準備,有針對性地隱藏和保護我國來之不易的核成果。
上世紀60年代,我國的科技水平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勉強夠用的裝備基本都要從蘇聯進口。不過這方面的投入還是十分必要的,我國在重要軍事設施附近都部署了蘇聯的防空導彈系統,能夠發現並擊落當時最先進的U-2偵察機。
這樣就夠了麼?當然不行,且不說我國這類先進防空陣地的數量太少,命中率也不夠高,關鍵是人家的反雷達系統進步也很快,能不能每次都發現敵人的偵察機完全靠運氣。把無數科學家殫精竭慮搞出來的核設施交給運氣來守護,這怎麼能讓人安心。
所以毛主席定下的方略就是,既要防,更要藏。把重要的核設施從地上轉移到地下,然後透過嚴格的保密措施讓這個地點從地圖上徹底消失,方是萬全之策。
1965年10月24日,毛主席支走了身邊所有的人,關掉了辦公室的燈,一個人靠在沙發上,點了一支菸,黑暗中只有一點微光忽亮忽滅。不多時,辦公室的門被推開,一個人影明顯愣了一下,摸索了一陣,才把辦公室的燈點亮。
周總理見到主席坐在沙發上,神色如常,這才鬆了一口氣,問道:“主席,你沒事吧,怎麼不開燈?”
毛主席趕緊站起身來,把周總理拉進屋子,自己走到門口伸出頭去左右看了看,確定沒有人,這才轉身進屋,把房門反鎖。看著一臉詫異的周總理,毛主席正色道:“這件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兩人在房間裡壓低聲音交流了半個小時,然後周總理一臉嚴肅地推開辦公室的大門,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
為了儲存新中國核工業材料,中央軍委準備建立一個新的核原料工業基地,基地要靠山進洞,從根源上消除被偵察到的可能性。這事原本不難,可毛主席要求這個專案必須在完全隱秘的情況下進行,這可就讓周總理有些難辦。周總理接到任務後,把該專案命名為“816核工程”,於1966年9月正式啟動。
既然是絕密任務,基地的選址就至關重要,首先必須要夠偏僻,這樣才能把核原料對人民生活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其次必須要遠離曾經暴露的軍事目標,那些地方已經被帝國主義盯上了,是敵人的偵察重點區域,暴露的可能性比較大。中央為此特意組織了一個秘密勘測組,由經驗豐富的國防專家牽頭,集合了部分國內優秀的科學家、軍事家,大家經過實地勘測、綜合對比分析後得出結論:專案落戶重慶涪陵的白濤山。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把“816核工程”放在此處再合適不過,就算敵人派出偵察機高空拍攝,也只會看到一片青山連綿起伏,誰能想到某座山裡會藏著中國的核機密呢?不過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敵人的偵測難度大,我方的修建難度自然也是水漲船高。在沒有大型機械化掘進裝置的情況下,山洞要怎麼挖?如此崎嶇的山路,大量的工程材料和工人怎樣運輸,吃喝拉撒怎麼解決,都是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難題。
能在嚴酷的環境下工作,還能遵守紀律嚴格保密的工程隊,當然要先從部隊裡挑選。1967年,直屬中央軍委工程兵54師(中國人民解放軍8342部隊)作為先頭部隊開赴白濤山,不過直到開工的前一秒他們都不清楚來到這荒郊野嶺到底要做什麼。每次被問到這個問題,部隊的首長都會含糊其辭,或者來個笑而不語。
工程兵54師下轄4個團和兩個獨立營,共2萬人,此外工業部派出了三個建築公司共2萬人,又從全國調集了民工1萬多人、科技人員和技術尖子1萬人,前前後後共有6萬人參與到816核工程建設專案當中。作為工程核心的洞體工程,也是保密級別最高的位置由8342部隊負責,社會公司和徵調的民工主要負責架橋鋪路以及廠房和住宅區的建設。
816核工程是我國三線建設的重要工程之一,所謂“萬事開頭難”,建設者們背井離鄉來到大山深處,在沒有大型機械裝置的情況下,只靠簡單的機械加人力開山裂石,施工難度之大難以想象,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關數不勝數。
在該工程解密後,記者曾去採訪當年參與816工程的親歷者,有人回憶說,工程前期的勞動強度非常高,一天24小時都有人幹活,連隊實行三班倒、四班倒,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幹活,太苦了。工地的煙塵很大,還不時有岩層滲水,必須穿著厚厚的防水衣和水靴。安全措施也跟不上,戰士們只能戴著柳條做的安全帽,其實根本沒什麼防護效果,就圖個心理安慰。
在這種情況下,出現工傷甚至因公殉職的事情在所難免,據統計共有76名戰士犧牲。為了紀念他們,人們把他們的遺體或骨灰安置在距離主洞不到一公里的烈士陵園裡,讓他們偶機會親眼見證工程的完工,不至於在世間留下遺憾。
其實最可憐的還不是這些犧牲的戰士,而是他們的家屬。有些人剛剛成家就被調到工程一線,而妻子卻根本不知道丈夫去了哪,做什麼,加上工程隊對外的一切書信都要經過稽核,不可以透露工程的任何細節,家裡人每天都活在提心吊膽之中。可以想象在這種情況下,突然接到組織的報喪電文,逝者的家人該是多麼的絕望和痛苦,這可不是一筆撫卹金所能補償的。
值得一提的還有816工程的保密環節,保密協議要求建設者不許對外人洩露半句816核工程的秘密,即使是至親摯友也不例外。為了掩人耳目,大家統一話術,對外宣稱該處修建的是“國營建新化工機械廠”,像模像樣地豎起了幾個高聳的煙囪。而所有的隱秘工程,正在看不見的地方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截止到1984年,斥資7.4億元的“816核工程”專案已經進入收尾階段。一個全長21公里,擁有19個大型主洞,130餘條隧道的核軍工洞已基本完工。其中主洞室高達79.6米,拱頂跨高31.2米,共挖出土石方151萬立方米。
洞穴內部規劃合理,設定了人行道、車道、通風口、水渠和庫房,廠房離洞口400米,頂部有200米的山體緩衝層,能夠抵禦100萬噸的氫彈爆炸衝擊,還能抵抗8級地震的破壞。816地下核工程的設計和建設代表了我國當年工程專案的最高水平,還曾獲得國家科技大會獎集體獎。
然而就在核軍工洞即將完工前夕,工程負責人卻突然接到了上級的指示,要求專案立即停工。
究其原因,是因為此時的國際形勢發生了變化。上世紀80年代,“和平與發展”成為國際社會的兩大主題,加上中美於1979年正式建交,國家對國防戰略進行了重新調整,816工程此時已經有些不合時宜。
停工倒是容易,可對於已經在此奮戰了十多年的數萬名建設者來說,這個訊息無意是晴天霹靂,讓人難以接受。停工不但意味著之前所有的努力付之東流,也意味著816廠的所有員工當場失業,已經與世隔絕多年的他們必須要重頭開始,在經歷了無數艱苦奮鬥的日日夜夜之後,不得不承受816工程“軍轉民”的陣痛。
最先被抽調走的是技術人員,由於專業性強,他們很快就找到了新的工作崗位,生活回到了正軌,剩下的有人選擇回家修整,而更多的人選擇留在816廠房裡集體創業自謀生路。
改革開放初期,擁有如此大規模的廠房和人員,只要能找到適銷對路的產品,創業的成功率還是很高的。人們先是引進了當時最先進的裝置製造工業基礎材料,後來發現家庭電視開始普及,開始製造閉路電視系統,得到了幾筆大訂單。
可是面對2萬軍轉民的剛性需求,這點收入只能算九牛一毛,難以為續。恰在此時,一個重大的化肥專案即將啟動招標的訊息傳來。化肥是農業的命脈,市場有長期需求,816廠的人們意識到,只要拿下這個專案,廠子不但能夠擺脫困境,還能讓員工都提前過上好日子。為了美好的未來,廠子裡的骨幹們眾志成城,經過數日的努力,完成了前期所有的準備工作,信心滿滿地製作出一份厚重而詳實的標書。
1985年10月,在化工部組織的競標活動中,816廠以“中國核工業建峰化工總廠”的名頭最終中標,得到了這一化肥專案。至此,816廠的“軍轉民”算是走上了正軌。
儘管816的專案停工了,但是保密協議依然有效,所有參與建設的戰士檔案中,都被標註上即使返鄉,也不能透露有關該專案的機密。
2002年4月8日,國防部正式對816專案解密。2010年,816地下核工程經過改造成為當地著名的旅遊景點,宣告這座“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正式向世界揭開了神秘面紗。景觀設計大師俞孔堅教授實地探訪後誇讚此洞穴獨具建築結構之美,堪與三峽大壩爭鋒。
816工程雖然幾經波折,最終也未能完工,但是它的整個建設過程不但凝結了數萬勞動者的辛勤汗水和拼搏精神,也記錄著新中國發展史上一段難以磨滅的過往。
毛主席和周總理當年之所以不計成本地發展核工業,就是為了新中國在國際社會上擁有一席之地,不至於任列強宰割,為中國贏得獨立發展的空間和時間。然而在17年漫長的建設過程中,我國的綜合實力已經顯著提升,不但獲取了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還在鄧小平的指引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光明大道。
當年“816工程”的停工正是基於我們的道路自信,領導者決定不再勞民傷財地大搞核工業,轉而把寶貴的人力和資源投入到國內的經濟建設中,是一次非常明智和果斷的選擇。從這個角度來說,“816工程”並不是一個爛尾工程,它從立項、選址、建設到停工的全生命週期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必將被載入共和國的建設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