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二戰時期,美國海軍的造艦速度之快是十分驚人的。
據相關資料統計,美國憑藉其當時雄厚的工業和造船實力,在整個二戰期間一共建造了大型航母27艘,輕型航母11艘、護航航母117艘,總計155艘各種大小的航母,其中有147艘是在珍珠港之後建造的。也就是說,在太平洋戰爭中,美國每年都會建造大約30-35艘航母!平均十天一艘,這個速度確實是十分驚人!
而在二戰後,面對強大的蘇聯海軍,美國海軍的新型艦艇建造速度同樣也很快。如美國海軍從1959年6月9日SSBN598號核潛艇下水開始到1960年5月14日,其在短短的九個月時間裡就下水了九艘排水量將近7000餘噸的大型核潛艇,這一速度記錄也一直保持至今。
而近些年來,這一盛況似乎已經離美而去。
如在去年(2021年),美國海軍一整年的時間裡就服役了一艘伯克級驅逐艦和幾艘排水量3000-4000噸的瀕海艦,而根據美國海軍的規劃,在2022年-2026年的五年時間裡,美國海軍將建造82艘艦艇,每年分下來大約十餘艘左右(而且其中大型艦艇貌似沒幾艘),跟其當年的盛況已不可同日而語。
而美國海軍艦艇製造速度不僅不快,而且其售價卻十分之高。如美國排水量3000餘噸的瀕海艦每艘幾乎就要6-7億美元,如果將各種裝備和模組配齊就要將近十億美元去了,相比之下巴鐵的新型護衛艦圖格里爾級也才差不多兩億美元,而一艘美國瀕海艦的戰力能否與五艘4000噸級的圖格里爾號等量齊觀呢?
而泰國的兩萬噸級兩棲艦售價僅為1.3億美元,相比之下美國同等同級別的“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艦卻要大約16億美元(2012年的資料),而這兩種艦艇的排水量都是兩萬多噸,效能相差也並沒有很大。但是售價卻相差了十餘倍之多!
而以上這些還並非是美國海軍的主要艦艇。如如今美國海軍艦艇中大家十分熟悉的伯克級驅逐艦,在2012年的IIA版開始,其售價就已經超過了18億美元,這大概相當於112億元。到了Flight III型,英戈爾斯船廠的報上的售價已經高達37億美元,即便是低一些的巴斯鋼鐵船廠也有27億美元,這幾乎可以跟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相提並論了。(35億美元)
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其原因還是要從美國的造船業說起。
眾所周知,過去的二十多年中,美國的製造業發展情況一直都不是很盡如人意。有一個直觀的數字是這樣的:根據美國相關方面的資料,1980年1月1日,美國大約有1930萬製造工人;但到了2018年1月1日,美國只剩下1280萬製造工人,而這一情況同樣體現在造船業上,自2000年以來,整個美國造船業已經離開了20000多名美國工人。
這一情況的的原因正是因為美國近些年民用造船業逐步轉移,因此造船廠大量減少,因此也就不需要那麼多的工人了。而沒有民用造船的支援,美國只能用海軍艦艇的製造來繼續支援造船廠,因此美國海軍如今固然還有全球數一數二的艦艇製造業,但是其已經不能夠自行生長,因此美國只能像蘇聯一樣,用裝備製造來發展工業,對此種情況,有句話是這樣形容的:英格爾斯造船廠就像是美國的烏拉爾捷爾任斯基車輛製造廠,福特號航母就如同當年強大的T-80坦克。
而這樣的情況也不能夠長久地持續下去,如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左右,由於艦隊技術含量低,規模大,因此能維繫23個造船廠,而如今隨著技術的發展,美國僅僅剩下數家船廠:通用貝斯造船廠、英格爾斯造船廠、紐波特紐斯船廠、巴斯鋼鐵、阿馮達爾工業等,而能夠製造航母的僅有紐波特紐斯一家。
而長此以往下去,也許美國連這幾家船廠都未必能繼續保留下去,如在2022年,美國海軍一共就只建造13艘艦艇,這13艘艦艇還要上面的幾家船廠來分,一家也就分兩三艘,而這僅僅兩三艘艦艇就得讓每個船廠吃一年,其中包括了人員、裝置維修保養、技術等等內容。這樣一來,美國海軍艦艇的售價就是水漲船高。如去年美國海軍造艦就用了將近200億美元,但是卻只建造了七八艘艦艇而已。
此外,為了不讓工人們閒著以造成人員離開,美國的造船廠往往還會故意將艦艇造得慢一點,這也讓美國艦艇的服役速度變得很慢,如美國如今還在建造的艦艇數量竟然高達60餘艘,這都是這些年存下來的原因。
而面對這樣的情況,美國除了加大艦艇的製造力度之外也沒啥別的選擇。畢竟確實沒法讓造船業回來。在2018年,美國海軍就釋出了《30年造艦計劃》,該計劃很簡單,美國海軍計劃在未來30年建造12艘航母,80餘艘大型核潛艇,與100多條驅逐艦。力圖將海軍的規模由如今的不足300艘增加到355艘。
在《30年艦船建造計劃》中,美國指出,海軍發展主要是為了其工業基礎。但是先不說美國是否有建造這麼多艦艇的能力,就算是該計劃如期進行就一定能繼續維持並發展其造船業嗎?
當然,以美國海軍現在的規模而言,即使是一直不發展,別的海軍要想趕上還是很難的,不過我相信需要的只是時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