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7月起,第二兵團第4軍先後參加了扶郿戰役、隴東追擊戰和蘭州戰役,隨後挺進甘肅省河西走廊,在臨夏、蘭州等地區執行剿匪、建立人民政權和維護社會治安等任務。
1950年春,第4軍一部參加了天水至蘭州鐵路的修建工作。同年4月,第4軍所屬部隊歸西北軍區管轄。
1952年9月,第4軍番號撤銷,軍部改編為中央軍委城防高射炮兵學校,下轄第10師師部改編為炮兵第10師師部,其部隊編入第11師,第12師改編為鐵路公安部隊。
第二兵團第4軍戰鬥序列如下:
軍長:張達志
政委:張仲良
副政委:朱輝照
副軍長:孫超群
參謀長:張文舟
政治部主任:朱輝照
第10師師長:高錦純,政委:左愛
第11師師長:郭炳坤,政委:高維嵩
第12師師長:郭寶珊,政委:李宗貴
第4軍高階幹部在1955年授銜情況如下:
第4軍軍長:張達志
張達志是陝西佳縣人,出生於1911年。1934年參加紅軍,歷任紅27軍84軍政治委員,紅15軍團81師政治委員、78師政治委員,陝北獨立1師政治委員,八路軍警備6團政治委員,120師大青山騎兵支隊政治部主任,綏蒙軍區副司令員,陝甘寧晉綏遊擊司令員,警備2旅旅長,陝北軍區司令員,一野二兵團4軍軍長,西北軍政治委員會委員兼公安部部長、公安部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蘭州軍區司令員,西北局書記,解放軍炮兵司令員等職。
1955年授銜時被授予中將軍銜,同時獲得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第4軍政委:張仲良
張仲良是陝西耀縣人,出生於1907年。他早期以小學教師為掩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被派到楊虎城部隊工作。1933年返回耀縣組織游擊隊,後率部加入陝甘邊紅軍游擊隊。
張仲良歷任陝甘邊游擊隊總指揮部第三路遊擊大隊政治委員,紅二十六軍1團政治委員,關中分割槽軍事部部長,關中軍分割槽司令員,教導一旅政治委員,西北野戰軍4縱政治委員,一野4軍政治委員,青海省委書記,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席、省軍區司令員等職。
1955年授銜時,由於張仲良已經到地方任職,所以沒有參加授銜。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朱輝照
在上一文中有對朱輝照中將的簡介和授銜情況,這裡就不再詳述了。
副軍長:孫超群
孫超群出生於1906年9月,是安徽阜南人。1926年冬,他加入國民革命軍,後參加北伐戰爭。1929年8月,在福建投奔紅軍,開始革命生涯。
孫超群歷任紅軍通訊班班長、排長,紅一方面軍獨立五師團政治委員,紅二十二軍獨立第4師師長、第六十四師師長,紅一方面軍中央警衛師代理師長,紅八軍團二十三師師長,120師工兵營副營長、警備六團副團長、團長,晉綏軍區第六軍分割槽副司令員、司令員,西北野戰軍4縱副司令員,一野4軍副軍長,防空高射炮兵學校學長,華北軍區防空司令員,解放軍工程兵副司令員等職。
1955年授銜時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參謀長:張文舟
張文舟原名霍昭漢,山西沁縣人,出生於1912年。他在馮玉祥部西北陸軍軍官學校學習時,就秘密參加革命活動,並加入共產黨,1935年參加紅軍。
張文舟歷任紅26軍2師副連長,紅29軍作戰科科長、軍參謀長,八路軍留守兵團司令部作教科科長、參謀處處長,晉綏聯防軍警備3旅參謀長、副旅長、聯防軍參謀長,西北野戰軍參謀長,西北野戰軍4縱參謀長,一野4軍參謀長,第二兵團參謀長,裝甲兵參謀長,志願軍代參謀長等職。
張文舟將軍
1955年授銜時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第10師師長:高錦純
高錦純出生於1912年5月11日,陝西米脂縣人。1928年加入共青團,1930年入黨。1932年加入陝甘邊紅軍游擊隊。
高錦純歷任游擊隊戰士、政治處幹事,紅二十六軍第四十二師騎兵連政治指導員、騎兵團政治委員,紅一方面軍中路軍騎兵團政治委員,紅十五軍團直屬騎兵團政治委員,膠東軍政委員會主任,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第五支隊司令員、115師山東縱隊第五旅政治委員,晉綏聯防軍警備第一旅旅長、政治委員,一野4軍第10師師長,第4軍副軍長兼參謀長,新疆省人民政府委員會副主席等職。
高錦純將軍
1955年授銜時,高錦純已經到地方工作,所以沒有參加授銜。
第10師政委:左愛
左愛出生於1916年,是江西永新縣人。1929年加入共青團,1931年參加紅軍。他參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左愛歷任紅六軍團連政治指導員、營政治教導員,120師359旅營政治教導員,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第三團政治處主任、警備第一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第一團政治委員,晉綏聯防軍警備第一旅政治委員,一野4軍第10師政治委員,海軍學校管理部部長,海岸炮兵部部長第一海軍學校校長海軍學院副院長、政治委員等職。
1955年授銜時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海軍少將軍銜。曾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第11師師長:郭炳坤
郭炳坤出生於1914年,是陝西蒲城縣人。1932年加入共青團,第二年入黨。他參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郭炳坤歷任陝西關中游擊隊政治指導員,紅二十六軍四十二師一團政委,關中軍分割槽司令員,紅一方面軍政治部幹事,陝北保安騎兵團政委,警備第九團政委、團長,晉綏聯防軍警備第三旅政委、第十旅政委,西北野戰軍第4縱警備第三旅旅長,一野4軍11師師長,臨夏軍分割槽司令員,一野4軍政委,西北軍區幹部管理部部長,北海艦隊政治委員等職。
1955年授銜時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第11師政委:高維嵩
高維嵩出生於1916年,是陝西安定(今子長縣)人。1934年參加紅軍,參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高維嵩歷任紅二十六軍、紅二十七軍前敵委員會青年團代表,紅二十七軍連政治指導員、營教導員,中共陝北東地特委軍事部部長,陝甘寧邊區保安司令部獨立第四營營長,晉綏聯防軍警備第三旅第八團政治委員、旅政治部主任,西北野戰軍4縱11師政治委員,一野4軍11師政治委員,甘肅軍區臨夏分割槽副政治委員,西北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青海軍區政治委員等職。
高維嵩將軍
1955年授銜時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第12師師長:郭寶珊
郭寶珊出生於1905年1月23日,是河南省南樂縣人。他1934年參加紅軍,參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郭寶珊歷任西北抗日義勇軍司令員,紅十五軍二四二團團長,陝北獨立一師團長,甘泉獨立營大隊長、營長,晉綏聯防軍警備三旅八團副團長、團長,晉綏聯防軍警備第四旅旅長,一野4軍12師師長,西北軍區公安部隊二十師師長、公安部隊副司令員,青海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
郭寶珊將軍
1955年授銜時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第12師政委:李宗貴
李宗貴出生於1914年,是陝西子長縣人,曾用名李赤然、李忠桂。1927年加入共青團,1929年轉為共產黨黨員。他參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李宗貴歷任紅二十七軍二團政治委員,紅十五軍團師政治委員,八路軍留守兵團兩延(延川、延長)河防司令部政治部主任、警備第五團政治委員,晉綏聯防軍關中軍分割槽政治委員,西北野戰軍4縱政治部主任,西北野戰軍騎兵第六師政治委員,一野4軍12師政治委員,蘭州警備司令部政治委員,防空部隊高射炮兵學校政治委員,空軍政治委員,南京軍區副政治委員等職。
1955年授銜時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結語:
第二兵團第4軍前身是西北野戰軍第4縱隊,隸屬於西北野戰軍建制。西北野戰軍4縱成了於1947年9月21日,是以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所屬警備第1、第3旅和騎兵第6師共1.1萬餘人組建而成,1948年11月西北野戰軍4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軍,隸屬第一野戰軍建制。
警備第1旅和騎兵第6師一部,警備第3旅、警備第4旅和騎兵第6師一部,依次被改編為第10、第11、第12師,整編後人數達到1.9萬餘人。
1955年,第4軍師以上高階將領在授銜時,除了兩人沒有參加授銜外,有兩人被授予中將軍銜,六人被授予少將軍銜,一人被授予大校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