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片看多了?美媒強烈喊話五角大樓用核動力發射衛星,太空究竟發生什麼事,星球大戰要爆發了?
據《環球時報》爆料,1月14日有美國媒體正不斷喊話,建議美國政府用核動力發射衛星,以此避免被俄羅斯或者中國的火力擊中。 而之所以美媒會突然這麼喊話,其實還和一件事情有關,那就是近日中國空間站使用機械臂和貨運飛船進行操作對接,對此,美媒不僅認為中國可以用空間站機械臂捕捉衛星,還聯想到用火力打擊衛星。
就想問一句,美媒是不是諸如《極度深寒》、《星際迷航》之類科幻片看多了?還什麼機械臂抓衛星,空間站機械臂難道不是很正常的配置嗎?其他空間站也有,根本就不是什麼軍事設施,怎麼到了美媒嘴裡,中國的空間站就秒變八爪魚——逮到什麼抓什麼呢?
至於火力打擊,不得不承認,現代中美俄等國,確實都有相應的反衛星武器,包括透過陸基導彈、空基導彈進行打擊,這方面最早研究的就是美國自己。蘇聯還嘗試過用鐳射武器,還有一種腦洞更大的,那就是用反衛星衛星,也叫“衛星攔截器”,反衛星衛星是一種動力和裝備都比較特殊的衛星,可以專門用於捕獲或者撞毀目標衛星,這東西也是美國最先研究的。
必須承認,因為衛星對現代戰場的巨大作用,所以現代軍事大國,都有研究專門的反衛星的技術,中美俄也都具備一定的反衛星力量。還有像印度這樣的國家正在追趕,不過差距較大。但是總體來講,在反衛星技術上,美國還是比較有優勢的,美媒喊話美國當心中俄火力,中俄還更擔心美國火力呢!美媒所說,完全就是炒作。
至於核動力,那就更有意思了。確實,美國過去曾經研究過核動力火箭這個東西,用於衛星理論上也確實可行,但是為什麼放棄了呢?除了人類對核能穩定性的把握存在一定侷限性以外,更重要的原因在於現階段意義不大。
很多人說起核能就覺得這玩意兒是萬能的,確實核能優點很大,包括其能量釋放遠大於化學能源,而且釋放效率也大到誇張,相比於一般化學能源壽命長的多。但問題在於衛星並不需要那麼誇張的壽命,一般出於調整姿態和給低軌衛星抵消大氣阻力的目的,衛星內會內建動力系統,用化學能源續航,化學能源耗盡,衛星壽命也就到頭了,屆時再發射一個就行。
而這次美媒之所以喊話五角大樓動用核動力,是考慮到核動力能量釋放大,能讓衛星速度變快,好躲避中俄的反衛星武器。這個說法理論上倒也成立,但關鍵在於,決定衛星或者火箭速度的,並不只是單純的能源而已,而是相應的動力系統,也就是俗稱的發動機了。
核動力再強,終究只是一種強大的能源而已,不是有能源就能讓衛星速度變快,如果沒有相應的動力系統將核能轉換為動能,最後可能會積蓄不能釋放的核能並轉變為熱量,導致衛星或者火箭自行爆炸。而且因為核能並不穩定,想要最大化釋放並轉化其能量也一直都是難點,很多基於核能的發動機出於穩定的目的,甚至還限制了核能的釋放,導致除了續航優勢以外,其他方面還不如常規能源,這方面最具有典型性的就是法國“戴高樂”級航母。
“戴高樂”級航母是目前唯一一艘非美軍隸下的核動力航母,但是其速度目前表現出的上限僅有25節,就算按法國方面所說有27節的速度上限,也仍然是二戰以後起降航母的“地板磚”水平,妥妥的“航母之恥”啊!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即便法國這樣的世界第二核技術大國,也沒掌握足夠的核動力技術。
而美國呢?海上搞核動力航母核潛艇沒問題,可用在火箭或者衛星技術上還力有未逮,甚至在火箭技術上,其固體能源技術比不上中國,液體能源比不上俄羅斯,看導彈技術就清楚了,這時候讓他們搞核動力衛星,那不是強人所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