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走勢總是任性的讓人發狂,有專治不服症的美譽,貨幣政策對A股的影響很難判斷,在於收緊貨幣政策意味著牛市很快就會結束,但是寬鬆貨幣政策訊號往往是漲跌參半,更不代表牛市來臨。
2022年1月18日,央行有關人士闡述了未來的貨幣政策,用一個詞那就是更加的寬鬆,有關人士指出,下半年,國內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貨幣政策一是充足發力,把貨幣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些,保持總量穩定,避免信貸塌方;二是精準發力,要致廣大而盡精微,金融部門不但要迎客上門,還要主動出擊,按照新發展理念的要求,主動找好專案,做有效的加法,最佳化經濟結構。說穿了,把貨幣政策工具箱開的大一點,背後隱藏著將會釋放更多的流動性,包括降準、公開市場操作和各種定向寬鬆,利率也可能會更低一點,金融部門呢要找更多的好專案,主動出擊就是發放更多的貸款。
這意味著未來流動性將會更加的充沛,流動性牛市也就充滿期待,據媒體報道,有經濟學家指出:“央行這個表態,對資產肯定重大利好。明天要沒有千股漲停,我都覺得機構的腦子進水了。”,實際上這位經濟學家早些時候也認為2022年是資產大年,本次觀點只不過是以前觀點的強化。可是A股就是那麼的任性,機構是不是腦子進水了,我是不知道,但千股跌停確實沒有來,不僅千股跌停不見蹤影,而且跌幅不小,截止收盤,滬指報3558.18點,跌0.33%,成交額為4208億元;深成指報14207.19點,跌1.28%,成交額為6445億元;創指報3075.98點,跌2.17%,成交額為2714億元。按照這樣的下跌節奏,創業板指數跌破3000點是遲早的事情,兩市有20家股票跌停,跌幅超過7%的有52家。
股市緣何這樣不給面子,實際上新年以後,主要指數都是下跌為主,市場轉弱跡象較為明顯,尤其是創業板,更是連續下跌,創業板指數上漲與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權重股上漲息息相關,可是現在這些權重股跌勢不止,在於機構抱團出現了鬆動,鬆動的背後是鋰電池行業面臨產能過剩的憂慮,電池級碳酸鋰和氫氧化鋰價格不斷上漲,也給電池行業造成較大的成本上升壓力,能不能轉嫁成本,市場存在憂慮情緒,樂觀情緒下,市場可以忽略這種風險和壓力,一旦市場轉為謹慎,這種憂慮就可能放大。據媒體資料,到2025年,寧德時代的產能規劃目標將接近600GWh,億緯鋰能、中航鋰電、比亞迪的產能規劃分別逼近300Gwh、250Gwh和200Gwh,蜂巢能源也上升到600Gwh,這僅僅是頭部企業產能擴張,總計就是1.95TWh,如果算上其他廠家的擴建,產能突破2TWh沒有懸念,可是到2025年,中國和全球的動力電池需求量將分別達到500GWh和1020GWh。即使部分產能可以用於儲能行業,鋰電池過剩很快就可能來臨,一旦產能過剩,價格戰很難避免,而鋰電池又是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到時候業績如何演變,就是一個未知數。
一邊是行業擴容,另一邊是補貼削減,新能源汽車增速可以期待,但是高增速可能面臨障礙,中汽協資料顯示,2021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均增長1.6倍,高增長有低基數問題,2021年基數大幅上升,2022年筆者認為這樣的增速是不可持續的。
過去一年多,鋰電池產業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和光伏等新賽道股價暴漲,遠超業績增速,是以估值提升為基礎的,估值提升一個是市場預期,另一個是市場盲目樂觀,一旦預期改變,估值調整迴歸就成為必然,是等待業績增長消化高估值還是股價下跌消化高估值,要看市場的資金與籌碼供應,資金供應多過籌碼,股價調整相對有限,一旦資金供應較為緊張,那麼股價調整壓力無疑增加,現在強調IPO 、再融資常態化,市場已經感受到了擴容的壓力,最近有一句很耐人尋味,“穩步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促進投融資總體平衡和協同發展。”這一句話多了“總體”一詞,我們需要仔細的理解和體會。
至於抗擊新冠概念,漲幅太大,這種炒作是一種短期行為,而不是長久之計,盤面看,分化明顯,對指數也構成拖累。
央行對貨幣寬鬆力度越大,意味著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下,經濟增長壓力越大,雖然基建適度超前,但受到金融槓桿的影響,基建規模難以高增長,加上地產行業面臨諸多困難,投資增速已經難以拉動經濟快速增長,這對於週期板塊尤其是銀行板塊構成一定的壓制,另外最近一年期LPR已經下行了5個基點,MLF和逆回購資金下行10個基點,雖然1月20日LPR變動尚不明確,在金融支援實體經濟下,一年期LPR利率下行10個基點機率很大,五年期LPR利率很難判斷,或許不調整,或許下行5個基點,因為MLF資金和逆回購資金在銀行資金中佔比很小,透過公開操作方式引導銀行LPR利率同步下行,意味著銀行淨息差可能收窄,所以今天銀行雖然貸款可能加速,但走勢並不太好,僅僅上漲0.4%。
隨著IPO 常態化不斷進行,存量公司快速增加,A股投資機會越來越難把握,很多公司可能會因為乏人問津而股價長期低迷,而且整體機會也可能因為新增資金與新增籌碼之間的微妙關係,系統性機會進一步下降,但是因為股市重要性擺在那裡,調整的空間也不會太大,需要保證指數大致穩定執行,推動註冊制全面實施,發揮股市支援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