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談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歷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歡迎關注“青史觀”,每天為您帶來新鮮、有趣、乾貨滿滿的歷史故事。
今天,我們為您聊的是八路軍115師獨立團的故事。
獨立團的前身是原來的紅一軍團第一師,但是在1937年國共合作抗戰的背景下,這個團不在國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名單裡。當時陝北蘇區的紅軍已經發展到了8萬多人,但是國民黨害怕共產黨力量壯大,所以在編制內的八路軍只有三個師計4.5萬多人,加上留守陝北的部隊外,還有一部分富餘,於是就有了一些不帶數字編號的教導團、獨立團等等。
當時類似115師686團、687團這樣的軍事單位,人數近3000萬,但是楊成武麾下的獨立團只有1700多人。簡單來說,這支部隊甚至是八路軍自籌給養的團,是不在編制範圍內的。但是這不妨礙獨立團日後的壯大發展,在這過程中,共產黨八路軍發揮了自力更生的優良品質。
獨立團很快開赴河北和山西交界的山區一帶,其實早在平型關戰鬥時,這支部隊就已經開赴河北保定山區驛馬嶺一帶作戰,而且取得了不俗戰果。後來,楊成武帶領部隊開赴今天淶源等地和日寇作戰,短時間內他們採取機動靈活的戰術,收復了七座縣城。而部隊也在此期間吸納了大批的地方愛國武裝,隊伍在1937年10月底的時候就發展到了7000多人。
這支部隊此時達到了一個師的體量,中央軍委曾擬成立八路軍獨立第一師並呈報了國民黨的相關部門,但是遭到了拒絕。後來八路軍也曾設想再多成立幾個師,將新組建的八路軍部隊納入其中,但是國民黨方面還是沒有同意。之後八路軍新成立的部隊對外稱支隊、縱隊,並新建了教導旅、新編旅和獨立團,其下的團一級武裝也是自主命名,不再組建師一級的武裝單位。
獨立團經過抗戰時期的壯大發展,到了1945年10月時,在懷安縣改稱為晉察冀軍區冀察縱隊野戰第六旅,之後又改稱為第二縱隊第四旅和第八縱隊第二十二旅。在1949年初,全軍番號大整編的背景下,這支部隊改為65軍第193師。
新中國建立後,193師長期在河北省宣化縣駐守。在歷史上這支部隊湧現出了狼牙山五壯士在內的大批英烈和英雄群體。部隊參加了在河北、北京、山西山區的一系列抗戰,擊斃日寇中將旅團長阿部規秀。在解放戰爭時期,這支部隊更是參加了包括解放華北大量城市在內的作戰,為河北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赫赫戰功。
當然,這支部隊也走出了不少開國將領。團長楊成武獲上將軍銜,政治處主任羅元發是開國中將,參謀長熊伯濤是開國少將。不少河北或山西人在部隊裡後來做到了團、營一級的軍官。抗美援朝戰役時犧牲的一些65軍團職幹部就是來自河北或山西的老革命。他們為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理應受到後人的尊重和紀念。
好了,今天我們的故事就說完了,歡迎關注我們下次釋出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來說您想聽的故事,想了解的歷史,我們儘量滿足您的要求,講給您聽。
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本號內文章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抄襲,違者必究!請您文明評論,杜絕謾罵、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