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千腳,每雙鞋都有適合的人,我是文胖。
依稀記得每年內線榜單都會出現的一個系列,那就是李寧的空襲系列戰靴。憑藉精準的行為,拉滿的保護性以及便宜的價格成為很多純內線朋友的首選。
但是中鋒不賣鞋這件事無論在哪個品牌似乎都是不爭的事實,而這雙不到三百的李寧空襲8是李寧罕見的低價系列籃球鞋,就算有䨻版本的出現,可能也逃不過降級無人問津的局面。
腳型適配
空襲8依舊保持了空襲系列的老樣子,重度扁平足建議試穿,其餘腳型均能穿。當然瘦腳的體驗不佳。
鞋面效能
直接說硬傷吧:頂腳。似乎近三年的空襲系列都存在的通病就是頂腳。除此之外這雙空襲8的足弓支撐也是偏弱的狀態,雖然足弓做了收窄,但是內側向上提供的足弓支撐並不足,加上鞋帶並不能聯動足弓位置導致鞋面能提供的足弓支撐偏弱。而因為這個原因這雙鞋上腳走兩步就會存在明顯的力線不正,整雙鞋的力線會向內壓,這樣很容易出現一些運動的損傷,所以有條件的還是上一個足弓貼合的鞋墊在裡面來增強穩定吧。
除此之外就算拉緊鞋帶這雙鞋的前掌腳圍也偏高了鞋,腳可以在裡面彈鋼琴的同時整體的貼合度也不夠。也是...貼合度好了雜可能頂腳呢?另外對於瘦腳來說兩側也會偏空,所以瘦腳還是勸退吧。
鞋面的支撐沒有什麼大問題,中底材料的上包雲科技以及內扣的力線加上強度不錯的鞋面材質,還是屬於合格的一個鞋面支撐,不過中底材料出現衰減以後這部分會一起下降。這一點對於大體重的內線來說顯得有些尷尬,有多尷尬呢?就像一雙鋒線內線穿的利刃2緩震差的感覺。
中底效能
前掌效能:場地感還不錯,滾動感明顯。是不是很好奇為什麼會有場地感好的且有滾動感的內線鞋?但是這雙鞋確實是這樣,也正因為這樣才導致了頂腳的事情,過於明顯的前低後高且穿著時候的高落差配上缺乏足弓支撐和足弓的鞋面可調節度導致這雙鞋頂腳。
我能理解李寧想要做出一雙有啟動感,有腳感的同時還不缺緩震的鞋,但是這樣的一個前低後高確實頂腳很明顯。驗證過的Bounse+科技依舊還是那個軟韌且貼地的前掌中底科技,可後掌不再是耳熟能詳的B+C
後掌效能:沒錯了,後掌用的是李寧雲。事實上李寧雲確實更適合做基底框架或者緩震科技。透過調節密度的後掌,46硬度屬於比較適中的狀態。整個後跟的緩震行程也不算太長,有一定的軟度。所以在後掌落地的時候對於不到80kg我倆會有明顯的小腿肌肉震感。
外底效能
作為一雙偏向外場的球鞋,這雙空襲8在內場灰不多的情況下或者沒有吸灰的情況下抓地還是不錯的,吸灰後抓地會有明顯的下降。特別是在外底延伸的防側翻角下沒有紋路的原因導致了整個鞋在側向急停的時候會有打滑現象。所以內場場地不好的朋友請慎重選擇。
70硬度的外底耐磨也屬於不錯的狀態,不過因為鞋底紋路上還有小的紋路,所以外場水泥地表層紋路大概會很快消失。不過整體材質還是比較耐磨的一個外底了。
安全效能
不算太高的外底以及明顯的防側翻延伸搭配上中底的上包,能提供一個優秀的防側翻效能,但是雲衰減變軟後就會出現防側翻降級的問題,所以大家最好自己多多留意前掌外側防側翻角度。
抗扭大概是我真的沒想到的一個點,三場球,毫不費力就可以從內向擰起來的狀態,對於內線剛性明顯不足。而外層的抗扭倒是沒有問題,表現優秀,原因就在於足弓這塊TPU的支撐是沒有足弓內側的,內側的抗扭主要還是要依靠中底雲的強度和設計時候的形狀。所以還是買鞋墊吧。
另外因為外底沒做中間分割槽的設計以及缺乏足夠限制後跟高中底形變的設計。配合本身就偏內的鞋身和足弓支援不足的問題,這雙鞋真的還是得換鞋墊才能穿。
效能評分(客觀配置)
體驗評分(主觀體驗)
透氣:偏低
由於沒有䨻版本的空襲8,所以這雙空襲8無論是緩震還是自身的能力都不能到達當下籃球鞋的中段地位。而較較且衰減塊的李寧雲在當下確實緩震效能不足。力線不正、頂腳,這兩個問題都犯了,但好在內線405g的重量控制屬於比較優秀的水平、而作為一雙純力量型球鞋,前B後雲的科技,雖然有不錯的場地感和滾動感,但是後跟雲的緩震真的不用過於期待。所以沒有䨻科技加持的空襲8建議除了蹲坑地板流外的朋友就別考慮了。當然瞭如果你覺得還挺帥的話,建議你加一副足弓支撐的鞋墊吧還是。
反正這雙鞋我不做推薦了。
Ok,本期影片到這就結束了,喜歡的朋友辛苦一鍵三連支援下,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