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這個情緒,來源於直接受到威脅的境況。
慢慢衍生成,
對所有莫名的事情,不理解的東西,未知的可能,恐懼下,稍有刺激,就會引起。
尤其在現代社會,一點就燃的無名之火,隱隱襯出來無力之感。
“一葉落知天下秋”。
再反常的現象,也有執行的邏輯在,只是超出個人的理解範圍。
奇怪的知識
最近看到東西比較多,有些知識,奇怪在反轉了之前的認知。
第一個,說話。
爭吵、抱怨,對於解決問題,於事無補,反而消耗自身的精力。
這個邏輯,正常。
矽谷王川說,維護健康的一個角度是少說話,說話時一般血壓至少上升 10 - 15 個點。
健康和說話,竟然這麼自洽聯結上了。
第二個,水果。
為了身體健康,少吃油鹽重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常識。
聽一位醫生說,
少吃水果,特別是身體不支援,儘量不吃,因為水果寒涼。
突然一驚。
吃什麼,不能光聽別人怎麼說,要接收到身體的資訊。
如果身體感到不舒服,那就需要注意。
第三個,美國醫療。
救死扶傷的精神,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和西方的掛鉤的。
醫藥研發、認證,
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試驗,如果利潤不足,大機率會被擱淺,或者藥效不足。
精神和商業的衝突。
這一點雖然奇怪,但稍微理解,商業解決不了類似的困境。
問題的本質
看到事情的真相,然後呢?
是心裡有憤怒?還是會做什麼?或者沒有什麼感覺?
或許離得太遠。
輕易能挑動憤怒的事情,往往來自身邊。
比如,
明明一件事,他人做錯了,跟他說也說不清楚,講了他也不明白,無動於衷。
頗有點:“眾人皆醉我獨醒”。
都把問題的本質,講清楚了,為什麼不立馬執行呢?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容易陷在這個位置,引起雙方情緒上的衝突,導致進展卡住。
明顯感覺到荒謬,讓人生氣。
羅曼說:“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說是這樣說。
真實情況,人們往往缺乏耐心,看到的問題本質,如同浮在水面的冰山。
雖是真相,卻不完整。
裡面迂迴的邏輯,到底有幾道彎,願意付出多少時間,來琢磨清楚。
這個才是關鍵。
理解事物的複雜性,並且投入足夠的資源,解決問題,決定了能夠落實的行為。
也是常說的:
不要看一個人怎麼說,要看他怎麼做的。
任何事情都有代價,
只有時間、金錢、精力等等資源的支出,才能推動事情的發展。
大量的資訊
見鬼了。
一件事情的荒謬背後,一定有我們沒有看到的事實和邏輯。
人在長大以後,
看到以前的自己,感覺到一陣陣的幼稚。
成長,不在於年齡的增加,而在於資訊密度的提升,思考邏輯的豐富。
“有的人二十歲死了,八十歲才埋葬”。
就像我們看到的那樣,出了校門,不再繼續學習,不吸收新的知識。
“半部論語治天下”。
在古代把幾本書理解透了,可以活得很好,而且優勢明顯,因為大部分人沒有看書的資格。
現代社會,資訊大爆炸,
利用知識的能力,決定了不同的人的命運。
開車、英語、電腦、程式設計、人工智慧等等,這種技能的變化,指數性地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有些工具,屬於核彈級別的。
藉助工具,一個人強於另一個人,完全可能是五十倍、一百倍,甚至一千倍。
更多的可能是 0 和 1 的關係。
不懂就是不懂。
進入市場被碾壓,都不知道競爭對手,來自哪裡。
很多資訊,其實不需要都懂,
- 但要知道它們的存在;
- 也要知道能解決什麼問題;
- 需要的時候能借用。
牛人的本質,往往就這樣,用新的思維,正確的平臺,才能做出很牛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