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運動頻率過高
訓練頻率過高,有的雖然強度不是很大,但他天天跑,不輪休。在他的潛意識裡:跑得越多,成績就越好。這種“跑量為王”的錯誤思想,害苦了很多大眾跑者。看看周圍某些精英跑者,一個月動不動就500公里以上,卻難以破三,這是為啥?都是6、7分配速,低質量的跑量,很少進行速度訓練,力量訓練從不染指,起跑就長距離打底,直至精疲力竭。基本上痴迷於自己舒適的節奏,很少打破固定的訓練模式,適當地嘗試一下強度訓練。提升成績,不嘗試速度訓練,能行?肯定不可能,只是速度訓練適當跑、理性跑,不過頭就好。大多數人狀態差,主要是運動頻率過高,導致身體疲勞,心肺與肌肉處於抑制狀態。破解這個難題:1、跑休結合,跑兩天休息一天,或者跑三休一;2、量力而行,適可而止。懂得留有餘地,便於恢復。
2、經常熬夜
熬夜是最傷身體的。很多人雖然運動負荷不大,氣色卻越跑越跑,熬夜就是罪魁禍首之一。熬夜最消耗人的精氣神!很多專業跑者,非常自律,比如李子成,硬性規定22點之前必須入睡;楊定宏甚至將不熬夜、杜絕菸酒,明確寫入自己的訓練計劃之中,時刻告誡自己。好的狀態都是從生活點滴做起的:按時作息,規律飲食。很多大眾跑者,來到陌生的城市,出現睡不好、睡眠質量差的尷尬局面,導致第二天無精打采。包括專業跑者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對成績要求越高,越要休息好。精神飽滿,才有足夠的體力去扛42.195公里。對於這個問題,只能調整好心態,順其自然地跑,跑多少是多少。不要過分苛求自己,容易失眠。放寬心,反而睡得更踏實些。
3、不注重恢復
每次跑後不注重拉伸,遲早會因疲勞堆積而受傷。不要給別人炫耀:從不熱身、拉伸,照樣跑得起勁。我只想說,終究要還債的!現在年輕,恢復能力強,不覺得什麼。以後,老了,就追悔莫及。拉伸不僅要認真做,還要嘗試輕鬆跑、泡腳、按摩、冷熱浴等其他輔助方式進行恢復。跑後什麼都不做,光靠休息,只能恢復七層;如果主動恢復,基本能恢復九層。有的訓練一個月,不覺得疲勞,但是兩個月、三個月扛下來,身體終究會被掏空。沒有恢復訓練的跑步計劃,都是耍流氓。不要因耽擱時間而不拉伸,儘量少跑一公里,也要把拉伸做到充分到位。跑後最佳的恢復方式:多吃、多睡、多拉伸。營養要跟上,睡眠要保證,拉伸更要充分到位。
4、盲目參賽
連續作戰,尤其背靠背,對身體的消耗極大。專業跑者,週期訓練長,但從不盲目參賽,一年基本上只跑2~3場重要的賽事,其他時間注重訓練的積累。對於大眾跑者,一年跑兩次就夠了!馬拉松適度即可,過量肯定傷身:第一是心臟,第二是膝蓋。地球人都知道:馬拉松≠健身!理性跑跑就行了!很多人覺得跑一百場、二百場、甚至五百場全馬,覺得至高無上,可是對身體的消耗極大!說白了,都是拿身體拼出來的。健康沒有了,獎牌再多也會黯然失色不要對資料太魔怔,享受沿途美景,適當跑跑就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