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曾漢中 感悟乒乓
看專業選手和業餘選手打球有什麼區別?在技術動作上,專業選手總是那麼規範標準,舒展從容,行雲流水一般,業餘選手就顯得五花八門,自成一體,讓人感覺不那麼協調合理。這是外在的,內在的差距可能更大,主要就表現在處理球的合理性上。
專業選手處理球總是不溫不火,恰到好處,該快快,該慢慢,該狠狠,該柔柔,機會不好就耐心周旋,等待時機,很少強行起板;即使出機會了,有時第一板也不用十足的力道,而是先過渡,再下殺手。不像我們業餘選手,動作生硬彆扭不說,打球往往憑著熱情和本能,一門心思想進攻,一旦出現冒高球時,就像餓漢見到面包一樣,猛撲猛衝,下手特狠,失誤率很高。最初的理解是高手們因為連續進攻能力強,成竹在胸,心中不慌,後來時間長了才慢慢悟到,更深層次的,應該是講求處理球的合理性,以提高得分的有效率。
實戰對抗中,雙方總是想方設法給對方製造難題,為自己營造有利態勢。回球一方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以自己的穩定、不失誤為前提,來決定球的力量速度、旋轉落點,謀求最大利益,不能急於求成,過於用強。但處理不當,回球過軟,不具備侵略性壓迫性,又可能使自己陷於被動。這就是一個鬥智鬥勇的博弈過程。
所謂合理性,就是當前態勢下處理球的最佳方式選擇。每個來球依據質量的不同,自己的回球總會面臨多種選擇:進攻還是相持、防守,擺短還是挑打、搓長,打中路還是打直線、斜線,用十成力還是七八成力,第一時間回球還是稍作頓挫等待等等,這就分別涉及策略、技戰術、線路、力量、時機上的不同選擇,要依據自己的站位、步伐、技術能力等因素,在極短時間內做出正確合理的決斷,既不用強,也不示弱,用盡可能小的代價,謀取儘可能大的利益。有機會不放過,該強勢進攻就要一擊致命一板解決問題,該打不打,過於求穩,可能貽誤戰機,變主動為被動;沒有十足把握的,要留有餘地,不強求一定要這一板得分,而是為後續的進攻相持創造機會;機會不好時也不急躁,有足夠的耐心去周旋過渡,不打無理球、意氣球,不好打的硬打,就會大大增加無謂失誤。這個時候的球員就好比一個決策者,要在瞬間評估各種有利不利因素,並對多種可選方案做出自己認為最有利最正確的決斷。
對任何球的處理,都有一個合理、相對合理和不合理的區分。要在最短時間內做出正確選擇,就要看各人對球的認識理解深度,要靠所積累的經驗做出判斷,還要看他的技術能力所能達到的高度。每個人總是以自己認為恰當合理的方式在打球,但實際上不一定是這樣,有的限於認識,有的限於能力。不合理的處理球方式,有時也可以打出很精彩漂亮的球,但並不意味球就該這麼打,把偶然當成必然,會使自己誤入歧途。只有當一個人的認識水平和能力水平都達到一定高度,他才能對合理性有個正確把握,也才能統籌協調好技戰術的組合,打出既合理又有威脅的球。
還有一個因素不能忽視,那就是心態。在比分落後或出機會球時,業餘選手往往顯得心浮氣躁,急於追分,急於得分,表現為不冷靜,處理球隨意,不該打的硬打,因而失誤率很高。急躁焦躁的心態,往往導致處理球的不合理。
合理性是一個人打球成熟度和綜合能力的體現,恰到好處的力度速度角度,張弛有度的節奏感,總是讓人賞心悅目,讓人感嘆“球就該這麼打”。它超越人的感性和本能,對映著理性思維的光輝,有時,它甚至超越勝負輸贏,給人一種美的享受。上到一定的水平後,我們應當努力追求這樣一種境界。
在對合理性有了一定的認識理解後,我覺得自己能夠比較辯證地看待並處理好球場上的一些關係。比如力量大小和得分取勢的關係。
多數人總是本能地追求速度旋轉的最大化,這的確也是得分最簡捷有效的手段。速度旋轉最大化的前提是力量最大化,但用力越大發力越猛,動作越容易變形,失誤率越高,對業餘選手不很穩定的技術來說,尤其如此。比如,有機會發起猛攻時,許多人頭腦中只想著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必須盡全力一板絕殺,卻忽略了對旋轉的判斷,忽略了技術動作的正確使用,往往造成失誤。在大好機會面前,一定要做到臨殺勿急,不發死力,否則丟了分不說,還折損士氣。
另一方面,力量大速度快,也意味著對方一旦防過來的借力球速也快,甚至快到你毫無反應。我經常有這樣的得意之作:對方一板勁爆的前衝弧圈過來,我封死角度,球拍就要觸球的一剎那,手腕略微翻轉加力,拍形下壓,球觸拍反彈後瞬間就回到對方臺上,快得就像離弦的箭一樣,對方的手臂往往還沒有收回來。許多人驚呼:“怎麼這麼快!”“實在太快了!”這裡有一半是球拍的功勞,更重要的是,藉助對方的力量,能打出自己難以獲得的無以倫比的速度。所以,力量大速度快帶來的不一定是正效應,有些時候反而會被對方借力反擊。
留心觀察一下,不少人是打借力球為主的,有點後發制人的味道。打這種球反應要快出手要快,要趕在球的上升期觸球借力,這樣速度快機動性強還很省力。但如果對方用減力、不發力、搓球削球、放慢擊球節奏等方式,都可以有意無意讓你借不上力。這時,就看你主動發力的能力如何了。
主動發力,可以說是對選手進攻能力的一大考驗,尤其是對打借力球的人。在球速慢借不上力的時候,主動發力能力不足的人可能出現兩種情況:發不出很大力量,無法形成太大威脅,反倒給對方反擊機會;發力過大,導致動作變形失誤,主動給對方送分。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沒有掌握正確合理的技術要領,這是業餘選手的一大先天不足。所以,很多人打借力像條龍,主動發力卻像條蟲。對這樣的對手,把球回得軟一點慢一點,不讓他借力而讓他去發力,可以收到不錯效果。就像楊影在解說時說的,有時候慢比快更可怕。
認識這一點對我非常重要。因為初學球時總害怕被進攻,我逐漸形成快節奏的打球風格,多在來球的上升期和高點期借力回球,這樣回過去的球速度快,加上打落點,對方比較難上手進攻。但隨之也帶來一個問題,有些反應快借力能力強的對手,正好也借我的力發起反攻,速度更快,我反而被動受累。跟他打快,就會被牽著鼻子走,把節奏打慢一點,回球時機選在下降期,輕用力,慢半拍觸球,讓他借不上力而去主動發力,他反而容易失誤。以這樣的認識應用於實戰中,我多次嚐到甜頭。
去年的一場團體賽,由於我方排陣捉襟見肘,對方一位打正膠的選手自告奮勇來碰我。此君攻球力量大,極具威脅,多次交手我略處下風。我知道對他一定要控制好節奏,不要和他打快,可心裡又總是擔心,打慢了會讓他有更充裕的時間來發起進攻,實戰中常常不敢打慢。這次橫下一條心,反正打快打慢都要捱打,就打慢再輸一次又如何。結果,堅持打慢節奏,對方總對不好點,失誤連連,到後來都不怎麼敢進攻了,3:1把他拿下。
應當說明的是,這樣控制節奏的招數通常只對一般業餘選手有用。這是由於多數人基本功欠紮實,習慣節奏快的就怕慢,習慣節奏慢的就怕快,主動發力的一般不太會借力,打借力的一般主動發力就比較差。如果這些毛病都沒有,那一定是老到成熟到了很高水準了。
還有另一種情況就必須搶抓時機,突出一個快字。所謂的快,一般很容易往力量速度上想,其實,回球的距離短,時間短,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快。實戰相持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個近網短球你搶在上升或高點期就回過去,往往比在下降期用更快速度回過去的效果更好,前者絕對速度雖然不快,但它搶到了時間,給人的感覺更快,可以趁對方重心、步伐還沒調整到位時打他個立足不穩。在這種時候,打下降期不能說不合理,但搶在第一時間打上升期對自己更有利,因而也更合理。
所以,我們談到合理性時,還要注意突出一個針對性,要針對特定對手特定場景,因人制宜,因時制宜,來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