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了,你想不想利用假期提升自我?從哪裡開始呢?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大家都知道,要想身體好,得運動,其實,要想腦子更靈活,更要運動。
這個結論,是《運動改造大腦》的作者,哈佛醫學院教授約翰·瑞迪和埃裡克·哈格曼,根據科學實驗結果和學校實踐成果,得出來的。
咱們先看一個書裡提到的反面極限案例,海鞘,不運動不用腦子,硬生生地把自己從動物逆行變態成植物了!我專門去查了查這種奇特生物的資料,成年的海鞘長這樣,看起來是不是很可愛?
長得像個有兩個口的瓶子。它既不遊動,也不捕食,就靠那兩個口,一個口進水,一個口出水,咽喉部有鰓,水流過去,就把食物顆粒過濾下來。啥都不幹,靠天吃飯,這簡直是懶癌終極形態!
如果不是一摁它,它會噴水,然後軟綿綿地趴倒,號稱“海水槍”的海鞘,成年後根本看不出來動物的“動”了。
可它小時候,絕對是動物的樣子。不僅有眼點有心臟有腦泡,還有脊索控制的靈活尾巴,像個小蝌蚪,遊得歡快,算運動小能手。
但是,僅僅幾個小時,至多一天,這個小傢伙前端長出突起,找到合適的附著物後,這輩子都不用再主動運動了,緊接著,它的身體就開始神速地逆行變態了:
尾巴、脊索、心臟用不著了,通通消失,最狠的是,連腦子也不要了!簡直是用進廢退活生生的教科書!
這種全世界僅它一例的動物,算是不運動大腦退化的反面極端。運動和大腦,息息相關。科學家們透過各種研究和實驗,已經證實了,運動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
早在1998年,科學家們就發現,我們的大腦,不是成年後就停止生長了,可以產生新的神經細胞。換句話說,我們成年後,也可以繼續變得更聰明。
怎麼變呢?科學家們發現,當我們學習的時候,負責學習和記憶的海馬體區域會產生神經元細胞。
為啥叫神經元細胞不是神經細胞呢?因為這個時候,它是遊離的,和其他神經細胞沒聯絡在一起,長著帶了很多分支的腦袋和一個尾巴。
如果長時間不動,這些神經元細胞就消失了,要是你不斷刺激它,會讓它的分支和尾巴越來越強大,最終和原有的神經細胞連結在一起。這個時候,神經元細胞,才變成了神經細胞。
可以這麼想,你今天剛讀到了一個新知識,深受震動,看了好幾遍,好像記住了,這個時候,大腦產生了一個神經元細胞。
然後接下來,你沒複習過,也沒實踐過這個新知識,過了一段時間,你已經完全想不起來這個知識了。為啥?因為當時產生的神經元細胞死掉了。
我們要把新知識和原有的知識連結起來,去使用新知識,才能把新知識變成我們知識體系的一部分。這就是我們在拉著新的神經元細胞的分支去連結原有的神經細胞。
如果把它們連結的瞬間具象化,大概就是你靈光一閃的時候:啊,原來是這樣的!
不斷記憶和實踐,把知識真正學會掌握了,才能讓神經元細胞變成神經細胞,大腦跟著長大。我們常說,腦子越學越聰明,越用越靈活,就是這個道理。
在這個過程中,科學家們發現,海馬體中的一種蛋白質——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起到了重要作用。
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不僅能確保神經細胞的存活,還是神經元細胞不斷產生分支的重要能量來源。
那麼說來,如果增加大腦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含量,我們豈不是就變聰明瞭?
聰明藥豈是如此輕易就能讓人類得到的嗎?當然不是。科學研究表明,直接注射,沒用!只有自己產生的,才行。
怎麼產生?做運動!
科學家透過小鼠實驗表明,實驗中小老鼠跑得越久,大腦內的BDNF水平就越高。所以說,運動,促進了大腦的生長,讓我們更聰明。
(宣告:本學渣水平有限,如有理解錯誤的地方請大家指正)
具體如何運動呢?請看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