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的中國在一位位偉人的領導下,從戰敗到崛起,一步步的血淚告訴世界,中國絕不容侵犯,中國人民在磨難中會不斷地崛起。
在中國的崛起之路上,有兩大戰爭是決不能忘記的,一是抗日戰爭,這是我國第一次抵禦外族的大勝利,二是朝鮮戰爭,這是我國在他國領土上取得的最大的勝利,不但打破了美國“戰無不勝”的神話,更是奠定了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
語文課本中有這樣一篇令人感動的課文《誰是最可愛的人》文中用最樸實的話語、最真實的故事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兒童。最令人吃驚的是文中的“烈士”竟然在1990年“復活”了。
“烈士復活”
近代的中國雖說有一段被侵略、被壓迫的歷史,但國人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的精神則如同懸崖峭壁上的生長的松樹,不論有何風雨,不論環境如何惡劣,也會鑑定意志,奮力向上。多年的努力最終迎來了勝利的曙光。
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國家實力也在不斷地上漲,原子彈、氫彈等爆炸成功,“東方紅一號”升空成功,更是在70年代末迎來了改革開放,中國每一年都在進步,都在變得更好。
1990年的中國同樣是不平凡的一年,199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45週年,1990年第一顆商用衛星發射成功,1990年書中的“烈士”走了出來。
1990年2月,解幹事和往常一樣在值班室值班,直到他接待了一位老人。這位老人看上去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唯一會讓人在意的就是他手裡拿著一本小學生人手一本的小學語文課本,但是從封面來看這本書是經常被翻動的。
老人見到解幹事後什麼也沒說,而是翻開課本,指著書中的名字說“我就是李玉安”,解幹事大吃一驚,因為李玉安正是《誰是最可愛的人》裡曾經記錄的烈士!
解幹事深知這件事情的重要性,他先將老人妥善安排好,其後向上級領導報告了這件事情,上級部門在得到訊息後立刻對這件事情展開了調查,38集團軍裡的軍史組在進行了多方的查證後得出了結論——李玉安戰士確實從那場松骨峰戰爭中存活了下來,並且在40年後又回到了38集團軍。
在得到確切的證實之後,38集團軍用極高的儀式歡迎李玉安英雄回到軍隊的懷抱。原先的李玉安可能只是《誰是最可愛的人》裡的一個名字,一種文字,現在這位書中的英雄活生生地站在了戰士們的眼前。
聽著李玉安老人講述自己在朝鮮戰場的經歷,講述著38集團軍軍史上最驕傲、最慘烈的松骨峰戰役,38集團軍的現役戰士們無不感到與有榮焉,精神上又再次受到了洗禮。不僅僅是被當年的松骨峰之戰震撼到了,還被李玉安老人40多年的隱忍所感動。
松骨峰之戰
1950年的11月,這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的第二個月。自從進入朝鮮戰場以來,我國志願軍在彭德懷元帥的總指揮下,第一場戰鬥就打了美國聯軍一個措手不及,將美國聯軍逼到了清川江以南。這也被稱為“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次戰役”。
與“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相比,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從開始來講就顯得更為慘烈一些。
松骨峰之戰則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也可以說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取得最後勝利的關鍵一戰。
在上世紀,美國無疑是世界上的經濟大國和軍事大國,硬碰硬絕對是不行的,彭德懷元帥在思慮良久後決定採用三十六計中的“假痴不癲”一計,假裝戰敗,讓美聯軍麥克阿瑟將軍認為中國志願軍“不過如此”,麥克阿瑟果然如彭德懷元帥所料產生了中國軍隊“痴痴癲癲”的假象,使得美聯軍一步步走進彭德懷元帥設定好的包圍圈中。
正如彭德懷元帥所想,美聯軍進入了包圍圈內,“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二場戰役”正式打響。
我軍秉著“迎頭痛打、痛打落水狗”的原則,對美聯軍的殘兵敗將進行了連續的追擊,為了擊潰美聯軍的力量,彭德懷元帥命令各部隊南下阻擊,防止美聯軍逃出包圍圈。
李玉安所在的38集團軍就是南下阻擊的一員,而李玉安所在的連隊更是用雙腿走出了“日行千里”的氣勢,牢牢地佔據了松骨峰,而也就是李玉安所在連隊的幾百位將士用自己的生命攔截了美聯軍生還的希望。
李玉安所在的三連,幾百號人面對的是美聯軍裝備精良的美二師部隊,即使是逃跑,美二師部隊也擁有著汽車、塔克等重型武器,手裡拿著的也是當時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武器。
三連連長在看到美二師的時候就已經下定決心,不論發生什麼都要將美二師阻攔在松骨峰,決不讓松骨峰成為包圍圈的缺口,決不讓松骨峰成為美聯軍的“聖地”。
三連的戰士與連長的想法是一樣的,三連決定要成為一塊硬骨頭,一塊美聯軍啃不下來的硬骨頭。松骨峰戰役的結果告訴我們,三連的戰士們做到了。
戴如義連長一聲令下,三連的戰士如猛虎撲食,機槍射手、火箭筒等統統向美聯軍射過去,爆破組緊隨其後,三連從根本上斷絕了美聯軍的代步武器。美二師紛紛棄車、棄坦克逃跑。即使美二師有反撲的意向也沒有反撲的實力。
三連明白,美聯軍是不會輕易放棄的,除了美二師外其餘潰敗的美聯軍部隊也會陸陸續續往這邊撤離,可是依然不能放棄,因為我們的戰友——中國志願軍戰士也正在往松骨峰趕,只有守好這一出關卡,才能保證我軍這次甚至於最後戰爭的勝利。
以連長、指導員為代表的戰場指揮官和黨員代表紛紛表態,甚至燒燬檔案表示自己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三連的戰士們個個都是好樣的,個個都是英雄。
在之後的戰爭中,三連的戰士拼盡全力,有身上著火後毅然衝向敵群的邢玉堂等人,也有身中數刀最後拉響手榴彈的楊少成,還有拖著斷腿衝鋒到最後一刻的戴連長,還有許許多多的三連戰士。三連戰士們的堅持為我軍支援隊提供了寶貴的時間。
整整6個小時,幾百號人硬是拖住了戰備強勁的美聯軍,但是三連的傷亡也是很大的,打掃戰場時只有6人活了下來,但是三連開創了軍事史上的傳奇。
用《誰是最可愛的人》裡的一句話:這是朝鮮戰爭中最慘烈的一場戰鬥。戰亡戰士的屍體沒有一個是完整的,戰場上的槍支沒有一個不是破碎的,三連不愧於“英雄部隊”的稱號。
幸運存活
李玉安就是“英雄部隊”中的一員,當年李玉安的情況也可以說是九死一生。在不間斷的戰爭中,在戰友一個個倒下時,有敵人慢慢地來到了陣地前,三連的戰士怎麼可能讓敵人輕易地過去,李玉安率先發現後與敵人糾纏在一起,李玉安在發現獲勝機會渺茫時,做出了同歸於盡的決定,抱著敵人就往山下滾去。
之後三連與來增援的一連相互掩護撤退,以便大部隊更好地進行合圍,李玉安因緣巧合中沒有被發現,在1990年以前,大家都普遍地認為李玉安和其他三連的戰士一樣犧牲了。
李玉安是在夜幕下醒來的,當時身邊只有戰友冰冷的屍體和敵人腐爛的氣味,幸好李玉安還有活著的意識,在爬行了一個多小時後遇到了友軍的司號員,因此李玉安得到了救治。
但在朝鮮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李玉安得不到很好的治療,因此被送回國內,在國內李玉安即使是經過8次治療,僅僅只能保住自己的性命,身體還是永遠的落下了殘疾。
李玉安當時若是向國家提出任何合理的要求,我想國家都不會拒絕,可是李玉安沒有,李玉安只是在傷好後回到了黑龍江省巴彥縣興隆鎮,當起了一名普通的糧庫工人。即使李玉安離開了部隊,但是他時刻謹記部隊的教誨,嚴格地遵守國家規則,在李玉安老人手裡稱過的糧食絕對不會缺斤少兩。
這糧庫工人一當就是40年,在此期間李玉安娶妻生子,沒有人知道他在朝鮮戰場的過去,沒有人知道興隆鎮的糧庫工人李玉安就是課本《誰是最可愛的人》裡的烈士“李玉安”。即使是李玉安的孩子指著課本上的名字問父親,李玉安得回答也只有一個“同名同姓的人多了,我不是他,不是他。”
我想這就是我們革命前輩身上所特有的奉獻精神,為大國、為大家,在祖國需要的時候踴躍在前;事關自身利益時默默不語,李玉安老人“永遠是最可愛的人”。
李玉安在之後的採訪中曾說,比起犧牲的戰友我還活著就是一份兒幸運,能繼續為國家做貢獻,能為國家獻上自己的一份兒力就心滿意足,萬萬不敢對國家提出任何的要求。
已經隱忍了40年的李玉安老人為什麼會在1990年重新認回自己的身份呢?其實李玉安重新認回自己的身份也實屬無奈,李玉安的小兒子很想當兵,但當兵的名額有限,報了幾次名都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被錄取,李玉安是秉著一顆慈父的心才認回了自己的身份。
李玉安老人40年沒回到部隊,不是不想念部隊,不是不想念戰友,只是不想給部隊添麻煩,在李玉安同志的歡迎儀式上,老人深情地說道:“40年沒來找老部隊,是不想給部隊添麻煩,如果不是為了送小兒子到老部隊當兵,至死都不會麻煩部隊”。李玉安的小兒子再回到部隊就是一種家族傳承,也正因此部隊才破格錄取了李玉安的小兒子。
李玉安認回自己的身份後,以此獲得了“無私奉獻的好黨員”“特等勞動模範”等眾多光榮稱號,1990年下半年李玉安老人受邀到朝鮮並被授予了“一級國旗勳章”,在有些人眼裡這些可能僅僅是幾個字、幾個名詞,但在我的眼中,這是對李玉安老人的認可與讚美,是對那些為了我們美好今天而奮鬥的共和國戰士的認可與讚美。
認回身份的七年後,李玉安老人就與世長辭了,但其精神則永遠地被傳承了下來。李玉安老人的精神是崇高的,或者說那個時代的人都有一種國為先的精神,而這種精神不正是應該為今天我們青年人學習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