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報道了東部戰區71集團軍陸航旅與空軍某地導旅進行了一場對抗演習。這場演習不僅讓我們欣賞了一場視覺盛宴。更讓我們對現代化戰爭中直升機的作用有了一個更為深刻的認識。
這是一場跨海空中突擊作戰演習,紅軍的是71集團軍陸航旅。該陸航旅是我國陸軍最後一個正式公開的陸航旅,2017年開始組建,2018年4月接收第一批直升機。相比其它陸航旅,71集團軍陸航旅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
首先是該旅裝備的機型相比空突旅和其它陸航旅要老一些,運輸直升機是老式的直-8A,裝備的武裝直升機裡沒有直-10,只有直-19和部分更老的直-9WA,這兩款武裝直升機都是4噸級的輕型武裝直升機。另一個特殊的地方就是該陸航旅是我軍最早裝備機載毫米波雷達的部隊,顯然非常注重資訊化建設。可以把71集團軍陸航旅理解為我軍舊裝備數字化改造的樣板部隊,即透過資訊化和數字化手段對現有老裝備進行改裝,在基本不對老裝備進行大的改造的前提下大幅提升整體戰鬥力。而央視報道的這場實戰抵抗演習我們可以看做是相關改造的彙報展示。
這次對抗演習,紅軍出動了直-19、直-9WA兩款武裝直升機和直-8A大型運輸直升機三款直升機。其中直-19武裝直升機是直-9WA的深度改良版本,執行任務時的標準掛載為8枚AKD-9空對地導彈,外加2個57毫米火箭巢,直-9WA的標準掛載8枚AKD-9空對地導彈。AKD-9空對地導彈最大射程7000米,採用串聯戰鬥部,靜破甲能力不小於1400毫米,可以從正面擊毀M1A2等在內的主流主戰坦克。AKD-9空對地導彈按照單發命中率85%計算,一架直-19或直-9WA一次最少可以摧毀6輛坦克,那麼一個由兩架直-19加兩架直-9WA組成的四機編隊,32枚導彈和4個90毫米火箭巢,這樣的火力可以催付3個坦克連。目前我國陸航旅的大致裝備近百架直升機,其中武裝直升機按一半(50架)計算的話,那麼一次出動便能夠摧毀300輛坦克或者相同數目的其它目標。
藍軍是由空軍號稱紅箭先鋒的王牌部隊扮演,此次對抗演練出動的是紅旗12中程防空導彈。這是一款中程防空導彈系統,用於取代紅旗-2。紅旗12採用傳統的雙聯裝單臂迴旋式固定發射裝置,全彈重886千克,最大飛行速度1200米/秒,射高為500米~24000米,作戰斜距為7千米~50千米。彈頭為100千克高爆戰鬥部,採用TVM制導。紅旗12配套的雷達是型號為H-200的三座標相控陣雷達,工作波段為G波段,可同時跟蹤6個目標,並引導6枚導彈對其中的3個時時攻擊,而且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
紅旗12是我國較先進的要地防空導彈系統。導彈採用的TVM制導是對岸裝備的美國愛國者防空導彈的主要制導方式,而H-200雷達也與愛國者防空導彈使用的AN/MPQ-53/65雷達屬於同類型的三座標相控陣雷達。再加上設定的戰場環境為跨海,因此這次對抗演練也可以看做是未來解放臺海過程中某次跨海空中突擊作戰的一次實戰模擬。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提高對超低空突防的直升機的探測距離,儘可能模擬真實的對戰條件,藍軍特意將H-200雷達部署到了數米高的庫房樓頂,而且從鏡頭遠景可以看到,戰場周邊沒有任何直升機可以利用的高山和丘陵,無疑極大地增加了紅軍直升機突防的難度。
如何突破佔據天時地利的藍軍防空導彈的攔截成為擺在紅軍指揮人員眼前的難題。最終紅方決定採用超低空突防和強電子干擾結合的方式,由武裝直升機掩護運輸自身快速“繞過”藍軍防空導彈系統的探測和攔截視窗。而實際情況也正如紅方所料,雖然採取了超低空飛行,但由於沒有任何藉助掩護的地形,本身也並非隱身直升機,再加上藍軍過硬的技術(王牌),藍軍防空雷達很快便發現了來襲的紅方武裝直升機,然後雙方便展開了爭分奪秒的交鋒。在藍軍對紅軍直升機進行敵我識別的同時,紅方直19也瞬間透過雷達告警裝置得知自己被對方發現,並在迅速測定了藍軍防空雷達方位後進行了戰術規避,並釋放了第一輪干擾彈。
藍軍發現遭到紅軍直升機干擾後,也迅速採取了反干擾措施,但是紅方直升機藉助從海面到陸地突防的有利時機,藉助地面和海面的雜波掩護,卡在藍方採取抗擊措施前再次發射雷達干擾彈,成功脫離了藍軍防空導彈系統的探測和攔截視窗。真正做到了“高手過招,勝負只在毫秒間”。
隨後紅軍直升機編隊直撲目標而去,其中負責火力掩護的武裝直升機前出展開戰鬥編組隊形,將對威脅運輸直升機的敵方目標進行精確打擊。而區別於傳統的直升機編隊,71集團軍陸航旅裝備有數量眾多的長弓直-19,也就是裝備有毫米波雷達的直19。毫米波的工作頻率處於微波與紅外之間,兼有微波和光學的特點,也因此毫米波雷達具備頻頻寬、成像效果好,抗干擾能力強、能有效對抗地面雜波煙霧和電磁干擾等優點,與直升機的光電系統配合,能夠極大地提高直升機的戰場情報蒐集和處理能力。
更加公開資料,長弓直-19裝備的毫米波雷採用了有源相控陣體制,兩面背靠背平板天線陣列,對比美俄武裝直升機採用的拋物面天線,功率更大、探測距離更遠,探測精度也更高,最大探測距離超過10公里,能夠同時探測並處理最多100多個目標的資訊,獲取的雷達資料既可以單獨顯示, 也可以和光電感測器系統等其它系統的資料融合顯示,甚至能夠提供地形輪廓資料規劃飛行路線,具有障礙物防撞功能。還具有地平線下探測功能,可實現在複雜氣候環境下全天候快速遠距離目標搜尋和跟蹤,提供戰場態勢資訊,可對目標進行排序,對高威脅目標優先打擊,具有毫米波制導導彈發射後不管能力,可以說極大的擴充套件了我軍陸航機群的資訊獲取能力。
憑藉毫米波雷達的優勢,長弓直-19不僅能夠獲取敵方目標資訊,以及引導己方直升機發射的毫米波制導的遠端空地導彈,還能自動規劃飛行路線,堪稱是整個直升機編隊的眼睛。隨後,直19和直9WA武裝直升機使用空對地導彈對敵方目標進行了摧毀,掃清了後續直8運輸直升機執行人員投送的障礙,並在後續任務過程中使用火箭巢提供了火力支援,整個空中突擊任務獲得了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