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響樂團第二張由DG德意志留聲機公司錄製的專輯《大地之歌》全球發行後獲得廣泛關注。近日,格萊美博物館邀上海交響音樂總監、指揮家餘隆,及團長周平,和馬勒基金會的創始人、主席、馬勒的外孫女瑪麗娜·馬勒一起探討了當今國際語境下,《大地之歌》這張唱片的現實意義和文化意義。
同時,參加對話的還有對應馬勒《大地之歌》的唐詩文字,創作了同名同體裁作品的中國作曲家葉小綱,及對馬勒《大地之歌》所引用唐詩做過仔細研究的北京大學德語系主任黃燎宇。他們透過網路影片的方式,一起追憶馬勒,追溯專輯的靈感起源。目前,該影片已在格萊美博物館官網及馬勒基金會官網上線。
“在我的概念裡‘大地之歌’不僅包括原作,也包括其他作品,比如這位作曲家(葉小綱)的新作,它非常優美、有力。” 瑪麗娜·馬勒說:“我外祖父(馬勒)自稱是‘大自然的歌者’,這是他賦予自己的重任。當今自然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我外祖父逝於一戰前,倖免親睹如今每天可見的環境破壞以及人類所遭受到的威脅。”
馬麗娜·馬勒堅信外祖父很樂見於世界各地藝術家、作曲家,以各種形式,創作不同版本的《大地之歌》,“它們可以是一場表演,一部戲劇作品,一部電影,一首原創音樂,或是一篇文學創作。”馬麗娜強調“東西方的遇見非常重要”,“外祖父曾主動走近中國古詩,我的母親自小也是伴隨中國詩歌長大,她非常喜愛中國、喜愛哲學和詩歌。我認為這是一種攜手聯結世界的方式。”
而早在16年前就委約了葉小綱創作《大地之歌》的餘隆,坦言這份衝動源自對馬勒的熱愛、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信,以及對葉小綱的充分信任。 在餘隆看來:“大多數人沉溺於自己的生活,不去了解其他社會的文化,但透過比較這兩部作品,人們可以看到雙聯畫面,同為地球公民,卻又有著文化差異,我們透過文化和音樂這類有趣的方式,互相增進理解。”
葉小綱作為一名當代作曲家,創作風格多樣,有時很前衛,有時很保守。創作《大地之歌》,他不僅希望觀眾喜歡,也想為音樂家們而作。本身也很熱愛馬勒的葉小綱,特地為“同題作文”譜寫了具有中國特色唱腔的唱段,而他的“春日醉起言志”和馬勒的“The Drunkard in Spring”都有中國古代詩人醉意朦朧間詩興大發的片段,兩者之間的聯絡非常微妙蘊含多重深意。
這張專輯的錄製在疫情最嚴峻時完成,周平一天24小時都會收到各種需要緊急處理的郵件。國外的歌唱家要飛回來,簽證申請、機票預訂、登機健康證明、核酸測試防疫隔離,每個環節都能讓錄製泡湯,並且錄製要順利進行,就要“一個都不能少”,天可憐見,在整個團隊齊心協力,“不拋棄、不放棄”的堅持下,終於完成了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所幸,苦盡甘來,這張精彩的DG專輯於七月初發布,致敬那些熱愛音樂熱愛文化的人,那些試圖透過音樂來了解其他文化的人。馬麗娜說:“這張專輯讓我深深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我外孫今年九歲,他在學校學中文,光是傾聽這優美的語言都能激發我學習的動力。”而餘隆也坦言:“會創作更多基於中國古詩的音樂作品,我用交響樂這個載體,搭建中西文化橋樑。”(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