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間斷的國家,這使我國孕育出許多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也孕育出無數的傳奇帝王,他們曾幻想過要長生不老,但是人總會有一死的,為了讓自己能在地下世界永遠稱王稱霸,通常會將自己的王陵修的特別豪華,裡面會陪伴著大量的奇珍異寶,但是很多的帝王陵基本上或多或少被人們破壞過了,有的被盜墓賊光顧過……可是總有幾座是例外,它們有的是不敢挖,有的是挖不開,而有的是根本就找不到。本期我們就一塊來對這三座帝陵進行探索,深挖其中背後的真相。
一、不敢挖——秦始皇陵
說起秦始皇想必大家都太熟悉不過了。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稱趙政(或趙正)、祖龍、呂政,史書多作秦王政或始皇帝,祖籍嬴國(今山東濟南市萊蕪區),出生於趙國邯鄲,趙姬之子,中國古代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從秦王掃六合到一統天下,從統一度量衡到車同軌書同文,從北築長城到南擊鷗越,從焚書坑儒到病逝沙丘……秦始皇一生有太多的傳奇故事,作為自比“功高三皇,位過五帝”的千古一帝,曾想讓自己的江山傳到萬世,可是造化弄人,僅僅到了二世就亡了。
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死於他第五次東巡途中的沙丘宮(今邢臺廣宗),秦始皇死後埋在驪山墓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向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秦始皇陵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相傳驪山墓每年用工七十萬人修建。留存的墓從外圍看周長2000米,高達55米。內部裝修極其奢華,以銅鑄頂,以水銀為河流湖海,並且滿布機關,頂上有明珠做的日月星辰。秦始皇陵築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徵著都城的皇城和宮城。陵冢位於內城南部,呈覆鬥形,現高51米,底邊周長1700餘米。據史料記載,秦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秦陵四周分佈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現已探明的有4000多個。
司馬遷的《史記》中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由此可見皇陵內部是多麼豪華和危險了,根據後世專家透過現代裝置測量後發展,皇陵裡確實有大量的水銀存在。經過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大量的水銀一旦重現人間,那麼其濃烈的劇毒氣體將會危及人的生命。
加之秦始皇的地位是特別高的,被譽為祖龍,開啟秦始皇陵的意義是特別重大的。然而這需要有特別先進的技術支撐作為前提,一旦開啟皇陵之後,這些文物該怎麼儲存下去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考慮到現有的考古技術並不是特別的成熟,因此對秦始皇陵的不開採就是對其最好的保護了,這個任務只有留給以後技術特別完善和先進了之後,再進行考古和發掘。相信等秦始皇陵重現人間後,人們對它會有一個更大的認知。
二、挖不開——乾陵
乾陵是一座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梁山的唐朝墓葬,在唐代首都長安(今西安)西北方向約85公里處。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也是唯一一座女皇陵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陵,位於陝西省幹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長安西北方向,即八卦的幹位,故稱乾陵。建於公元684年,歷時23年才修建完成。乾陵最著名的就是它氣勢磅礴的陵園規劃,以及地表上大量的唐代石刻。
為什麼說它是挖不開吶?據文獻記載,唐末農民起義,黃巢聲勢浩大。因缺少軍資,他動用40萬將士盜挖幹陵,直挖出一條40餘米深的大溝,也沒有找到墓道口,後因官軍追剿,黃巢才不得不悻悻撤兵。至今在梁山主峰西側仍有一條深溝被稱為“黃巢溝”。五代時,溫韜為後梁耀州節度使期間,“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之所藏金寶。……惟幹陵風雨不可發。”民國初年,軍閥混戰,盜掘古墓成風。國民黨將領孫連仲以保護幹陵為幌子,率部下駐紮幹陵,用真槍真炮演習的辦法掩護一個師的兵力盜掘幹陵。士兵們用炸藥炸了許多處地方,卻沒能找到墓道口。後來,當士兵們盲目挖掘時,忽然雷雨大作,數日不歇,軍中一時傳言四起,稱武則天顯靈了云云……盜掘不成,孫連仲匆匆率部離開了幹陵。
古往今來,多少歹人絞盡腦汁,費盡心思找不到的幹陵地宮墓道口,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定數,歷經滄桑的乾陵至今依舊在大地上完整的儲存著,這是老祖宗們留給後世不朽的文化瑰寶。
三、挖不到——成吉思汗陵
說起成吉思汗很多人也都是熟悉不過了,成吉思汗(即孛兒只斤·鐵木真),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蒙古帝國可汗,世界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
1225年秋,經過7年西征的成吉思汗回到了蒙古草原。因 西夏背盟,主將木華黎含恨而死,成吉思汗不顧64歲高齡,堅持親征西夏。途中圍獵受傷,高燒不起,但他仍不退兵,西夏王被迫派使者求降。
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死於六盤山附近的 清水縣。成吉思汗死後,他的子孫為他舉行了一個很特殊的葬禮,埋葬了這個世界歷史上特殊的人物。他沒有留下陵寢和寶鼎,只在他墳地周圍30裡處插上一圈箭簇,派重兵守衛這塊禁地。由於時間已經過去了700餘年,成陵的所在已經成為一個難解之謎。現如今的成吉思汗陵只有他的一個衣冠冢,裡面沒有更多關於他本人的遺物。
據說下葬成吉思汗之後,守軍不準任何人接近墓地,而等到來年青草茂密,葬地已和大地融為一體,警戒計程車兵隨即全部撤走,人們們再也無法找到陵墓的蹤跡了。為了便於日後能夠找到墓地,在成吉思汗的下葬處,守軍當著一母駱駝的面,殺死其親生的一隻小駱駝,將小駱駝的鮮血撒於墓地之上。待要祭祀成吉思汗時,便便牽著那隻駱駝前往。母駱駝來到墓地後,便便會因想起被殺的小駱駝,而哀鳴鳴不已。祭奠者便在母駱駝哀鳴處,進行隆重的祭奠。
這是一個傳說,然而真正的成吉思汗陵也許在以後不遠將來會塵封於世,那是定會引起更大的浪潮,也會讓世人對元史有進一步的瞭解。
本期的故事就分享到這兒了,有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贊關注並收藏哦,歡迎下方評論區留言,您的支援與鼓勵是我創作的源泉,我將繼續為大家創作更多優質的好文章,我們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