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在被質疑了幾千年後,終於被學者證實:它是真實的歷史
《山海經》是一部先秦出現的古今奇書,書中包羅永珍,涉及天文、地理、水文、動植物、醫藥、物產、巫術、宗教、民俗、民族、神話等各個領域,可謂是應有盡有。
它共有18卷,全書共約31000字,記載了100多邦國,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國中的風土人情、地理物產等。它還儲存了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預言故事。
關於《山海經》的內容性質,自打誕生起就存在著爭議。
司馬遷直言:“餘不敢言也”;
魯迅認為它是“五觀、方士之書”;
現在大多數家長都把它當做神話小故事,用於兒童想象力的啟蒙。
在《三味書屋》這篇文章中,正是長媽媽帶給魯迅先生的4本“紙張很黃、影象很壞”的《山海經》,構成了魯迅最初對神怪的想象,成為他少年時期最為心愛的書。
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中外很多學者還是對其產生了懷疑,認為《山海經》是一本早起有價值的地理著作,並在不斷地研究中,讓《山海經》的記載不斷被證實。
《山海經》在被質疑了幾千年後,終於被學者證實:它是真實的歷史
1、《山海經》第一山,是貓兒山。
招搖山是《山海經》記載的第一座山,被稱為《山海經》第一山。
我國在1983年召開的全國性山海經學術研討會,發表的《試論招搖山地理位置》中,論證山海經第一山招搖山廣西省桂林市興安縣的貓兒山。
2、《山海經》新疆或與一目國有關。
山海經中記錄了三個非常神秘的國家,其中有一個國家叫一目國。
《山海經》中記載:一目國的國人只有一隻眼睛,怪異的是,這隻眼睛並不是長在額頭上,而是長在面部的中間。而古希臘詩人希羅多德的《歷史》中,也對這個國家有過相關記載:來到伊斯頓人的領地,就是獨目人部落的駐地了。他們的領土一直延伸到大海。獨目人是一個善於侵略的民族,他們驅逐斯基泰人,佔領了整個海洋。
學者透過對山海經與希羅多德記載的一目人活動區域的考證,可以確認獨目人與一目人是同一人種,他們的活動地域都在阿爾泰山一帶。
考古學家在東阿爾泰山分水嶺處的一處山巔谷地,發現了三道海子遺址群”,遺址距今 2800 年至 2500年,無論時間和地域都與一目人記載極為符合。
上世紀90年代,考古專家也在寧夏賀蘭山上,發現了兩幅巨大的一目人巖畫。
3、中國祖先可能早就到過其他大洲
一位美國學者在研究了《山海經》之後,認為中國的坐下可能早就到達過美洲。
《山海經·東山經》中記載了一種動物:“有獸焉,其狀如菟,而鳥類喙,鴟目蛇尾,見人則眠,名犰狳。”
美洲犰狳就是這樣一種動物,長著和小兔子一樣長長的耳朵,和小兔子一樣楚楚可憐,在遇到危險時,會縮成一團,一動不動。
《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西北海之外,大荒之谷,有山不合,名曰不周負子,壽馬正立無景,疾呼無響。爰有大樹,不可以往。”這就是我們熟知的不周山。
學者前赴後繼的找了上千年,發現不周山就在非洲,深達6、7千米的東非大裂谷,不正是“有山不合”嗎?
《山海經》是一部有價值的地理著作
《山海經》中相似被證實的記載還有很多。
徐顯之先生在其專著《山海經探原》中曾指出:“《山海經》時代的先民,對美洲、非洲、北冰洋,以及南極洲附近的情況,都有所瞭解。”
《山海經》可以稱得上是我國古代的一部地理奇書,他其中的故事並非無中生有,都是祖先對世界各地進行勘察後的紀實,他的每一個秘密都見證了中華文明的千年傳承,每個神話故事的背後,其實都藏著真實的歷史。
所以,我覺得,我們的確應該重新定位《山海經》的真正意義,好好看一下《山海經》了。
有些朋友對《山海經》也感興趣,同時又擔心看不懂裡面的文言文。相比較於一邊看原文一邊拿著工具書查閱釋義,我更傾向於閱讀這種自帶全注全譯+圖解版本的《圖解山海經》。
這本書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用流暢的白話文進行翻譯,還添加了註釋、導讀,一應俱全,讀起來毫無障礙。不僅如此,它還配有一張張精美的配圖,將稀奇古怪的動物展現在我們眼前,增加我們閱讀時的樂趣。
同時,書中記載的一些地理方位古地圖,它也給我們畫了出來。
一本《圖解山海經》僅需要32塊錢,也就兩、三包煙錢,但是卻可以讓你無聊的時刻變得有趣起來。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