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諾大的銀河系中,大到行星、小到塵埃,一切物質都處於運動中。千萬年來,它們遵循著宇宙的“潛規則”,在各自的軌道上規律地執行著,卻又彼此影響。
比如月球和地球,月球圍繞著地球不同的旋轉,它們自轉和公轉的週期相同,所以月球面向地球一直是同一面。而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地球海洋的潮汐現象由此產生。與此同時,月球也是地球重要且唯一的天然衛星。
比如地球和其它星系繞著太陽公轉,太陽系由此產生。
倘若有一天地球停止了旋轉,那麼地球上的所有物體都會因慣性作用被甩飛,地球很可能跟其它運動的行星發生碰撞,場面如同高速車禍現場,卻比高速車禍現場更加慘烈,到時候地震頻發、海嘯不斷,人類上不能入天,下不能入地,地球上再沒有人類的立腳之地。
所以只要地球“活著”,它每分每秒都會高速轉動。
一、每秒29.8公里,地球正以超快的速度在穿越宇宙。
1、地球自轉
地球自西向東不斷運動,自轉一個週期大約是24小時(具體是23小時56分),於是東西半球不斷髮生晝夜交替,進而有了東昇日落,全球也因此將時區劃分為24小時。
地球的自轉線速度大約是466米/秒,在赤道的自轉線速度最大,往兩級方向逐漸變為0。地球自轉的平均角速度是7.292×10^(-5)弧度/秒。
不過地區的自轉並不是完全勻速的,它呈現不規則的變化規律,有時快有時慢,所以會出現春天變慢、秋天變快的情況,具體原因還有待科學的進一步發展研究。
根據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發表的研究,地球在自轉過程中,之所以會發生週期性的速度變化,可能跟地幔深處的礦物質有較大關係,因為跟地幔下層相比,這裡的礦物質導電效能更強。
根據相關資料推算,目前地球大約每過10年,就會增加或減少3-4‰秒。
2、地球公轉
地球繞太陽進行公轉,公轉一個週期是一年,這期間地球的公轉並不是勻速的,在近日點的時候,公轉速度快,在遠日點的時候,公轉速度慢。所以每年1-7月,隨著地球距離太陽越來越遠,公轉速度相對較慢;每年7月到次年1月,地球距離太陽越來越近,公轉速度也越來越快。
地區平均每秒的公轉速度是29.8公里,這樣算下來,地球每小時轉動107000公里,每3.5小時就能轉動384000千米,每年轉動9.4億千米。而地球的直徑大約是12472公里,這就意味著地球公轉7分鐘就“跑”出了自己的直徑。
所以曾有一句不科學但很流行的話:“地球是轉動的,人不可能永遠在一個位置上”。
二、為什麼我們感受不到地球高速運動?
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宇宙中萬物都處於遠動變化之中,但在參照物的影響作用下,我們的視覺、觸覺和聽覺感官都無法察覺到地球正以超快的速度在穿越宇宙。
舉個例子,我們坐在車裡,當車子以較為恆定的速度向前行駛時,車內的人會感覺自己靜止坐在座位上,沒有發生任何運動變化。只有看著車窗外的風景一掃而過,或者突然一個急剎車,我們在慣性作用的驅使下撲向前面的時候,才會覺得自己也處於運動中。
對於地球上的萬事萬物來說,地球一直以較為穩定的速度旋轉,所以我們完全感覺不到它在運動,若是地球突然有了大幅度的增速和減速,那麼我們就可以知道到啦!不過那就是一場地球大災難了,所以這一天還是永遠不要到來得好。
曾有人天真地問道:“既然地球無時不刻不在高速運動,那麼我們讓一輛飛機懸停12小時,是不是直接就到美國了”?
要知道,飛機看似懸停在空中,但是作為地球上的事物,它一直跟著地球上的山川湖海一起轉動,從未停止,所以它的相對位置並沒有變化。
如今,人類對地球的探索並不徹底,對銀河系的瞭解更是微乎其微,天文科學還處於不斷髮展的階段。但是人類對地球、月球、火星,乃至整個宇宙的探索都在不斷進行中,並且從未停止,隨著科學家們逐漸揭開那些未知的面紗,或許可以得到更多有意思的科學規律,找到更多人類發展所需的資源資訊,說不定還能找到更適宜人類居住的其它星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