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紋銅禁》曾言:“一經出土見天日,展現古樸舊容顏。”諸多文物中,春秋雲紋銅禁獨具風采,蘊藏珍貴史實內涵。當其重現天日後,亦為華夏曆史研究添磚加瓦。
中國歷史發展程序中,曾經出現許多珍貴文物,透過這些文物的幫助,世人得以對古代歷史風貌有著更加確切的瞭解。可通過了解現代社會的考古發展歷程便會發現,並非所有歷史研究事業均像人們想象中的一般順利,許多古代社會珍貴技術早已失傳,這也為我國曆史研究帶來巨大阻礙。
曾經,在長江流域的一個水庫洩洪的過程中,意外衝出一件2500年前的文物,在相關專家對這一文物進行深入研究後發現,我國一項技術的歷史直接向前推進千年時間。這一在洩洪過程中發現的文物究竟是何來歷?它的出現對於我國曆史研究而言,又有著何種重要意義呢?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河南省長江流域的丹江水庫正在進行洩洪,洩洪結束後,大量青銅器及玉器被衝出丹江水庫,當地文物保護部門得知這一訊息後,迅速趕赴現場,對文物進行清理發掘。
受雨季水位上漲的影響,發掘工作被迫中斷,直至第二年時,相關文物專家才又一次來到此地,對這片古墓進行搶救性發掘。據專家們統計,此地的墓葬為春秋時期的楚墓及部分漢墓,在對這些墓葬進行清理的過程中,有關專家發現許多價值不菲的珍貴文物。
在此次考古發掘過程中,最為珍貴的一件文物當屬雲紋銅禁。雲紋銅禁重量為95.5kg,整體器身長約103cm,通高28.8cm。作為一件體積較大的文物,雲紋銅禁的規模亦令專家們非常激動。
在雲紋銅禁的四周,裝飾著有透雕的多層雲紋,除表層雲紋外,在雲紋下方,亦有著多層由銅梗組成的花紋。
雲紋銅禁的上下部分,分別有12條龍形怪獸及12條虎形怪獸盤踞,這一錯落有致的設計方式,致使雲紋銅禁整體霸氣十足,由雲紋銅禁所體現出的神秘藝術效果,更是令專家們歎為觀止。
在查閱相關史料後,專家們發現,雲紋銅禁屬於2500年前的中國社會,作為春秋時期盛裝美酒的器皿,在當時的社會之中,唯有地位較高之人,方能擁有云紋銅禁這一珍貴器具。對雲紋銅禁所屬墓葬進行進一步調查的過程中,考古專家們確定,這一墓葬的主人便是楚莊王之子——王子午。
當有關專家對雲紋銅禁進行進一步研究的過程中意外發現,雲紋銅禁所使用的鑄造方法便是“失蠟法”,而這一發現也將我國“失蠟法”的技術歷史成功向前推進1100年的時間。
通過了解古代社會的不同鑄造方法便會發現,失蠟法的特殊性不可替代。
失蠟法基於蠟的可溶性,能夠在鑄造工藝品的過程中,成功鑄造出結構複雜且不易分離的部件,而這一特殊的鑄造發,也體現著我國古代工匠的別樣智慧。
在此前的歷史研究過程中,相關文獻記載,中國最早使用失蠟法工藝的時間在唐初年間,這也使得很多西方社會的歷史學家認為,失蠟法並非中國古代的發明創造。
曾經,印度及美國方面都在失蠟法歸屬問題上產生過爭議,可在雲紋銅禁正式出土後,有關石蠟法的源頭也能得到確定。在相關專家查閱大量史料後推測,之所以失蠟法會在春秋戰國後突然消失在我國社會之中,也可能是因為失蠟法工藝較為複雜,傳播難度較大。
眾所周知,亂世年間,人人自危,對於那些生活在春秋戰國時期且掌握失蠟法的工匠而言,傳承失蠟法並非其人生的唯一目標,能否在戰亂中順利存活下來,才是他們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不論如何,失蠟法這一珍貴技藝成功在亂世之中傳承下來,而云紋銅禁的出土,也為中國社會歷史研究提供重要幫助。2002年,雲紋銅禁被列入禁止出國出境展覽的文物名錄之中,可見,我國有關部門亦對春秋雲紋銅禁極為重視。
結語
透過相關專家對雲紋銅禁的研究便能感受到,雖在歷史發展程序中,許多珍貴的技術曾消失在人們的視線範圍內,可透過文物的幫助,歷史專家也能為世人還原更加真實的歷史,並將曾經的許多歷史空白成功填補。
現如今,我國曆史研究事業在先進技術及相關專家的幫助下,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相信在未來歷史研究的過程中,也會有更多珍貴的歷史文物,重現於世人面前。
參考資料:《國寶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