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60歲學認字,70歲學寫字,76歲出書成作家,成功登上央視節目《歡樂中國人》。2013年,姜淑梅徹底火了。
而她大火的原因,在於她極具戲劇性的“雙面人生”。
在60歲之前,她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村婦女,常年的體力活侵蝕了她的身體,年未老發已白,時常佝僂著身體。
而在60歲之後,畫風一轉,她開始了自己的傳奇人生:認字、寫字、出書一氣呵成,成為了中國作協中年齡第二大的作家。
從認字到寫作,姜淑梅花了整整16年的時間,周圍很多人都勸她不要再折騰了,可是她卻說:
不怕起步晚,就怕壽命短,千萬不要懶!
而今天,就帶你走進姜淑梅,看看她那傳奇的一生。
1937年,北京。
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抗戰一觸即發,此時的中國,正被籠罩在一片灰暗和惶恐中。
1937年,山東。
隨著一聲啼哭,一個女孩呱呱墜地,父母給她取名姜淑梅,期盼著孩子能夠賢良淑惠、像梅花一樣堅韌。
生逢亂世,戰火紛飛,為了填飽肚子,只上了幾天學姜淑梅只能輟學跟著父母勞作,像那個時代所有窮苦孩子一樣,姜淑梅的童年苦澀無味。
1960年,隨著闖關東的大軍,姜淑梅流轉至東北黑龍江,在這裡姜淑梅找到了一份家屬工的工作,並且一干就是20多年,也是在這裡,姜淑梅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過上了逐漸穩定的生活。
結婚生子、勞動致富,雖然日子辛苦,但是對於姜淑梅來說已經是她最大的幸福,然而誰也沒有想到一場車禍,徹底改變了她的後半生。
1996年,姜淑梅丈夫因為車禍去世,陪伴46年的老伴突然離開,姜淑梅一時間精神崩潰,整晚整晚睡不著覺。
女兒張愛玲看到母親如此這般也心酸不已,但是人活著就得向前看,可以懷念過去,但是作為兒女絕不能讓母親一直停留在父親去世的陰影裡。
於是張愛玲就想到了讓母親透過學字、認字來緩解痛苦的法子,最終在三番五次的勸說下,姜淑梅接受了女兒的建議,開始讀書認字、消磨時光。
圖4
可沒想到是,本來讓母親消磨時光的讀書認字,居然讓母親著了迷,並開啟了自己的另一種人生。
姜淑梅決定開始讀書認字的時候,已經60歲了。
為了識字,姜淑梅把文字編成歌詞、快板讓孩子寫出來念給自己聽,然後自己再一個字一個字認、去學、去寫。
在認字的那段時間,姜淑梅只要看到字,就一定要學會,電視上、路邊廣告牌上、家裡貼的海報上的字,她一個都沒落下。
雖然熱情很高,但畢竟沒上過幾天學加上如此大的年紀,姜淑梅的認字之路異常艱辛,往往幾天才學會一個字,而且不久就會忘記。
但是隻要是自己認準的事,姜淑梅就從沒有想過放棄,基礎不好就慢慢來、容易忘就多記多背,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姜淑梅已經能夠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大多數字了。
會識字的姜淑梅開朗了很多,也更願意說話了,這一說話話匣子就關不掉了,尤其是愛講老一輩的故事。
自己會講不會寫,姜淑梅就讓女兒幫忙把故事寫出來,可是張愛玲工作實在太忙,就說:媽,你自己學寫吧!
姜淑梅一開始有點生氣:我要是會寫,我早就寫出來了。
後來女兒就哄她:你幹啥去啊,消磨消磨時間,慢慢學唄!
就這樣,她開始慢慢寫起來,一邊寫一邊學,一邊學一邊寫。
剛開始寫字的時候,姜淑梅筆拿不穩、手指直哆嗦,連簡單的橫豎彎折都寫不了,甚至一天都寫不了10個字。
但是姜淑梅並沒有因此放棄,“慢慢來,總會學會的”,那段時間除了吃飯上廁所,姜淑梅幾乎都在練字。
就這樣,堅持了2年的時間,姜淑梅終於能夠開始寫完整的句子,而之前想把自己故事寫下來的想法,也終於可以實現了。
姜淑梅最終寫了1萬多字,張愛玲看完後大為驚歎,隨手就將文章發表在了自己的部落格上。
發表後十天左右,張愛玲有一次無意間打開了自己的部落格,發現了磨鐵圖書編輯在那篇文章下的留言:
有人聯絡姜先生出書嗎?如果沒有人洽談這件事,我們願意為姜先生出書。
姜淑梅一開始並不相信自己能夠出書,直到這篇文章在《讀庫》雜誌成功發表,還郵來了三千塊錢稿費,姜淑梅這才相信。
2013年春天,一個陽光燦爛的週日,張愛玲和母親打電話給編輯,對方態度特別懇切,並且迫切希望能夠簽約。
放下電話,女兒張愛玲和母親緊緊擁抱在了一起,那一刻無數的往事從腦海裡閃過,張愛玲淚流滿面。
那一刻的眼淚,是激動,更是欣慰,作為母親苦難的見證者,張愛玲一時間百感交集。
2013年,姜淑梅76歲。她的第一本書《亂時候,窮時候》出版,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姜淑梅的名字也一下子被人熟知。
“像是在某個午後,盤腿坐在土炕上,坐在姜淑梅老奶奶對面,泡上一壺茶,聽她娓娓道來滿腹的傳奇。”
這是眾多讀者讀完這本書的感受,書裡沒有說教,故事裡沒有嬌柔,姜淑梅用最樸實的語言寫出最真實的故事,不做判斷,只有描述。
姜淑梅的書,更像是一種歷史的傾訴,是對時代記憶的喚醒與提示,而她作為講述人,則希望那段歷史能被人們銘記。
第一本書的成功讓姜淑梅信心大增,爆紅之後她揚言要一年出一本書,一直寫到寫不動為止。
姜淑梅出書後,身邊的親戚朋友為她高興,但是因為考慮她的年齡,便勸她:您這起步太晚了點,別折騰了。
姜淑梅聽到後一臉嚴肅說道:
不怕起步晚,就怕壽命短,千萬不要懶。
而這句話,也最終成為了她自己的座右銘。
寫作過程困難重重,有人曾勸她寫不下去就不寫了,可是姜淑梅卻連連搖頭:
不行、不行,我自己的難事我得寫下來,叫我的孩子知道我是咋活過來的。
就這樣,姜淑梅一筆一筆編織著自己的生平經歷,用真心訴說著真實的歷史,最終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
姜淑梅奶奶說:
我得把故事寫下來讓孩子看看,沒有這些苦日子的比較,他們就不知道現在日子的甜。
2013年到2016年,4本書接連出版,姜淑梅兌現了當初的一年出一本書的豪言壯語。
姜淑梅冗長而艱辛的人生經歷,讓她註定有眾多難言的過往,然而年過花甲,她終於可以敞開心扉將一切傾訴出去。
而她寫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告訴孩子要學會堅韌和珍惜,對待困難要有韌勁,對待美好要學會珍惜。
而這,也是姜淑梅的作品所傳遞出的最深厚的意義。
2014年,姜淑梅加入黑龍江省作協,成了一位真正的作家,而一年後,她成功加入中國作協,成為年齡第二大的作家會員。
從大字不識的農村婦女,到本本暢銷的當紅作家,回望走過的數十年,姜淑梅內心有激動、有感動,但是更多是感到幸運。
她說:
“能把一生一世的事寫在紙上,真的是太高興了,幸運的是,還好一切都來得及。”
人老言微不敢夢,年長只增頭傷悲,這是很多老年人的現狀,可是姜淑梅卻勇敢跳了出來,活成了個性張揚、敢夢敢做的“另一個”自己。
如今姜淑梅第5本書的已經出版,第6本書也大致寫作完畢,而她自己也開始不斷嘗試新的東西。
2017年開始,姜淑梅迷上了畫畫,並且一發不可收拾,畫動物、畫人物、畫故事,甚至還為自己的新書畫插圖。
她還曾為自己立下了一個小目標:要是老天爺能給我時間,我的夢想是90歲之前成為一名畫家。
“想做啥事,想做哪一件事,你就下定決心,就是一心一意地去做,別三心二意,它就能做成了”。
這是姜淑梅對自己的鞭策,也是對兒女的提醒,正如在《歡樂中國人》舞臺上趙雅芝介紹姜淑梅老人的一句話:
幸福就是有惦記的人、有想做的事,無論從何時開始都來得及,能不能把握住這份幸福,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這份時光。
在真正的熱愛面前,年齡並非問題,只要敢做想做,一切都還有機會,正如姜淑梅老人一樣,60歲才開始認字,下半生卻依舊擁有了不一樣精彩。
村上春樹曾說:
“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是從放棄自己的那一刻開始的。”
深以為然。相由心生,如果心不再年輕,不再充滿幻想、不再擁有激情,那麼20歲就可能已經“老去”,但如果堅持學習、保持熱情、充滿希望,80歲依舊年輕。
最後將姜淑梅老人的座右銘送與大家共勉:
不怕起步晚,就怕壽命短,千萬別偷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