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是皇帝的寢宮,內廷後三宮之一。明清皇帝駕崩後都在此停欞,祭奠15日,以示“壽終正寢”,之後才可以轉移到其他地方。乾清宮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清兩代曾因數次被焚燬而重建,現有建築為清嘉慶三年(1798年)所建,“乾清”為乾天清正之意。
乾清宮為黃琉璃瓦重簷廡殿頂,座落在單層漢白玉石臺基之上,連廊面闊9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自檯面至正脊高20餘米 ,簷角置脊獸9個,簷下上層單翹雙昂七踩斗栱,下層單翹單昂五踩斗栱,飾金龍和璽彩畫,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門窗。殿內明間、東西次間相通,明間前簷減去金柱,樑架結構為減柱造形式,以擴大室內空間。後簷兩金柱間設屏,屏前設寶座,寶座上方懸“正大光明”匾,東西兩梢間為暖閣,是皇帝的住所。
乾清宮殿堂正中“正大光明”匾背後是清代皇帝放置建儲密匣之處,即是雍正皇帝建立的秘密建儲制儲藏傳位詔書的地方。所謂秘密建儲制,即將選定的皇位繼承人名封存在建儲匣內,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的後面,待皇帝死後,取下匣子由秘密指定的皇子即位。清朝的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位皇帝都是按秘密倉儲制度登上皇帝寶座的。
乾清宮建築規模為內廷之首,作為明代皇帝的寢宮,自永樂皇帝朱棣至崇禎皇帝朱由檢,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1644年,清軍入關,年輕的順治皇帝,成為清朝入住紫禁城的第一位皇帝。他把寢宮選在了乾清宮,後來,他在殿中央掛了一塊匾額“正大光明”,揭開了新王朝定都紫禁城的序幕。
康熙皇帝都曾在這裡居住,並在這裡批閱奏章、召見官員、接見外國使節。從清朝第五代皇帝雍正開始,將寢宮移到了養心殿。
乾清宮後簷設仙樓,兩盡間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寧宮。殿前寬敞的月臺上,左右分別有銅龜、銅鶴,日晷、嘉量,前設鎏金銅香爐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臺甬路與乾清門相連。乾清宮左右兩側各有一個江山社稷金亭,象徵皇帝掌握著皇家的江山、社稷。乾清宮在整個紫禁城等級僅次於太和殿。乾清宮與交泰殿、坤寧宮合稱為內廷後三宮,後三宮建築形式與前朝的三大殿相似,但型制略小。
清代時,乾清官還是皇帝死後停放靈樞的地方。即使皇帝死在其它地方,也要先把他的靈樞(也稱梓宮)運往乾清宮停放幾天,再轉至景山內的觀德殿,最後正式出殯。順治皇帝死在養心殿,康熙皇帝死在暢春園,雍正皇帝死在圓明園,咸豐皇帝死在避暑山莊,他們的靈樞都曾被運回乾清官,停放在這裡並按照規定舉行祭奠儀式。
據記載,明嘉靖年間發生“壬寅宮變”後,世宗移居西苑,不敢回乾清宮居住。萬曆帝的鄭貴妃為爭皇太后鬧出的“紅丸案”、泰昌妃李選侍爭做皇后而移居仁壽殿的“移宮案”,都發生在乾清宮。
嘉靖皇帝朱厚熜明朝嘉靖年間的“壬寅宮變”,是歷史上一起罕見的宮女起義。嘉靖皇帝還用虐待宮女的方法來煉取長生不老藥,命方士煉丹,服食後可壯陽強身。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宮婢楊金英等16名宮女聯合起來,準備謀殺嘉靖皇帝。她們趁世宗熟睡,摸進乾清宮寢宮內,有的用繩子套脖子,誰知在慌亂之下,宮女們將麻繩打成死結,結果只令嘉靖皇帝嚇昏,而沒有斃命。在這時其中一個膽小的宮女因害怕,報告給方皇后。方皇后趕到,將宮女們制服。最後,楊金英等宮女、端妃曹氏與寧嬪王氏等俱被殘酷地凌遲處死。由於此事發生在嘉靖壬寅年,所以後世史學家稱之為“壬寅宮變”。
“壬寅宮變”後,乾清宮成了嘉靖皇帝的夢魘之地,之後他搬去西苑居住,20多年沒有回紫禁城。直到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嘉靖皇帝病危,他才從西苑回到了乾清宮,回到當初他登上皇位時的居所。當天他就在乾清宮駕崩了,葬於十三陵永陵。
《永樂大典》編纂於永樂年間,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據史書記載,《永樂大典》修成之後,明朝各代帝王中查閱過《永樂大典》的寥寥可數,嘉靖皇帝卻是個例外。嘉靖皇帝在位45年,崇通道教,朝政昏庸。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皇帝,卻似乎對《永樂大典》產生了特別的興趣。嘉靖皇帝的案頭常常放置了幾冊《永樂大典》以便隨時翻閱,更將其作為必備的參考經典,並時常在朝庭上引用。《永樂大典》正本失蹤沉寂了數個世紀,嘉靖皇帝駕崩下葬。可是,卻從此時起,《永樂大典》正本的去處就音信渺然。皇帝的喪葬與正本的失蹤如此巧合,所以有人認為《永樂大典》正本,完整的一部巨書,沒有毀亡,更沒有遺失,它也許作為嘉靖皇帝的殉葬品埋藏於永陵的地宮中。這一傳聞更增添了人們對永陵的神秘感。
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萬曆皇帝病死。太子朱常洛繼位,改年號為泰昌,所以習慣把他叫作泰昌皇帝。朱常洛登基後寵妃李選侍照顧皇長子朱由校遷入乾清宮。朱常洛即位後,頗具心計的鄭貴妃為保全自己,取悅新帝,從侍女中挑選了8名能彈會唱的美姬進獻給泰昌帝。本來以為新君繼位,會有一番作為,不想登基大典後僅十天,泰昌帝無所事事,耽於淫樂,即位後更不注意身體,沒過幾天就陰虛火旺,臥病不起。泰昌皇帝命身邊太監速召李可灼進宮。李可灼診視完畢,泰昌皇帝命快快進藥。諸臣再三囑咐李可灼慎重用藥,泰昌皇帝則不斷催促趕快喝藥。到日午,李可灼進一粒紅丸。泰昌皇帝先飲湯,氣直喘。待藥入,即不喘。於是稱讚李可灼為“忠臣”。大臣們都心懷不安,等候在宮門外。一位太監高興地出來傳話:皇上服了紅丸後,“暖潤舒暢,思進飲膳”。李可灼又進一丸。泰昌皇帝服用鴻臚寺丞李可灼有自制的紅丸仙藥,沒過幾個時辰泰昌皇帝就死了。明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泰昌皇帝朱常洛逝於乾清宮,葬於十三陵慶陵。這時他即位僅29天,史稱“一月天子”,成了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泰昌皇帝之死究竟何因,始終未解,這件因“紅丸”引發的宮廷案件,史稱“紅丸案”。
移宮案,發生於明泰昌元年(1620年)。太子朱常洛繼位時,鄭貴妃派侍女李選侍侍奉泰昌皇帝。泰昌皇帝因紅丸案死後,立泰昌皇帝朱常洛的長子朱由校為帝。泰昌皇帝的愛妃李選侍又想繼續侍奉天啟皇帝朱由校。當時,鄭貴妃、李選侍、魏忠賢來往甚密。魏忠賢想利用朱由校年幼之機,把持朝政大權,堅持讓李選侍居住在朱由校所在的乾清宮內。而內閣諸大臣站在乾清宮門外,終於迫使李選侍移居噦鸞宮。史稱“移宮案”。此案議論頗多,後來成為派系鬥爭的代名詞。
移宮案是在一月天子朱常洛死了以後,他的愛妃李妃有野心相當皇后,所以就堅持要和即將登基的皇太子朱由校一起住在乾清宮,以此要挾群臣。但是這些大臣設計把太子從她手中騙了出來,可是他還是在乾清宮不走。直到太子即位前一天晚上,大臣一起到門口斥責他,就這樣,他才被迫離開了乾清宮。
每年的元旦和皇帝的萬壽生日慶典,都要在乾清宮家設宴招待群臣。稱為內廷宴,也稱家宴。清朝的康熙和乾隆兩朝,多次在乾清宮舉行盛大宴會,稱為昇平嘉宴,目的是昭顯盛世輝煌。
孫克勤撰文和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