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威爾遜天文臺有世界上最大的反射式天文望遠鏡,即“胡克望遠鏡”,其口徑為2.54米。美國著名的天文學家沙浦利用它進行探尋球狀星團,並且以一種被稱為“造父變星”的脈動變星作為研究物件。
沙埔利先後對大約100個球狀星團進行了觀測。它的統計顯示,人馬座以內有1/3的球狀星團,以人馬座為中心的半個天球分佈了90%以上的球狀星團。沙浦利根據正義結果推測,在銀河系內,球狀星團與恆星一樣對稱分佈。但如果太陽系是銀河系的中心,那麼,地球上人們看到的天空中的球狀星團,就應該是對稱分佈的,可是,觀測結果並不與之一致。沙浦利猜想可能存在另一種可能,即太陽實際上處於遠離銀河系中心的地方,這樣地球上,人們看到的球狀星團才呈現出不對稱分佈的現象。
沙普利依據上述想法,大膽地把太陽放在偏離銀河系中心的地方,那麼,有球狀星團組成的天體系統的中心就是銀河系的中心,此中心距太陽約15000秒差距(一秒差距等於3.26光年)位於人馬座方向。
沙浦利利用周光關係推測,距離太陽較近的球狀星團為12000秒差距,由它組成的天體系統範圍,實際上就是銀河系的範圍,而著名的武仙座球狀星團距太陽30000秒差距,隨後50多年的天文觀測大體上印證了沙浦利的銀河系模型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