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下聚會的時候,朋友小麗說,她女兒今年4歲,最近有個小毛病,就是衣服上不能沾水,沾水就要換衣服,不給換就大哭,哭得還特別兇。
朋友們紛紛表示感同身受,家裡的小朋友都有過這樣人厭狗嫌的時候,不過大家對這件事的處理辦法分成了兩派。
有的是任她鬧,發誓要糾正她的壞習慣;有的是順著她,認為孩子長大之後自然就會改變。
實際上,孩子對衣物的這種過分講究是因為他們進入了一個新的成長階段,表面的過分講究隱藏著內心的極度不安。
對於這種過分講究,家長不用太大驚小怪或者制止孩子,只需要回應孩子的不安,根據孩子的生理發展階段進行合理的引導。
01 孩子過分講究的背後
是內心的極度不安
孩子2-4歲的時候,他們會開始經歷“秩序敏感期”,特徵是對細節特別在意,情緒起伏大,對物品的狀態、擺放的位置、做事的順序有了自己內心的秩序。
比如,他們平時看到的衣服是完整的、乾燥的狀態,就會覺得衣褲破洞或者沾了水就不正常,也不願意穿。
如果沾了水的衣服沒有換,沒有達到他們內心的秩序,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不安全感,原本乖巧的孩子也會突然大哭大鬧。
也就是說,面對孩子過度講究的行為,簡單的制止是治標不治本,回應孩子的不安,引導他們度過這個敏感時期才能解決問題。
有網友提及,自己特別愛乾淨,平時有一點不乾淨就會把衣服換了,她的女兒也會模仿她,衣服溼了一點就會主動換,最誇張的時候一天要更換十幾套。
面對孩子的不安與過度講究,這個網友是透過自己的行為強化了孩子的過分講究,對整潔和秩序的要求更上一層樓。
孩子的過分講究既受到秩序敏感期的影響,也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
生理的影響會隨著孩子的成長逐漸改變,而父母言行的影響則會伴隨孩子成長。
02 家長的態度很重要
朋友小莉的孩子在4、5歲的時候對衣服破洞之類的細節非常敏感,看到別人的衣服上有破洞就會偷偷告訴媽媽,發現自己的衣服上有破洞就鬧著要換掉。
小莉選擇給衣服繡上可愛的圖案或者淘寶上買一些貼畫,然後讓孩子繼續穿著。
後來,孩子上了小學之後對衣服就不太敏感了,有次甚至連襪子上破了個大洞都沒注意到。
小莉既幫孩子解決了破洞問題,也讓孩子養成了相對節儉的習慣。
但也有朋友認為不能慣著孩子,衣服破了洞或者沾了水並不影響穿著,孩子非要換的話,那就讓孩子自己換洗衣服。
這種觀點認為孩子換掉沾水的衣服是在犯錯,否定他們覺得不舒服的感受,可能會造成孩子習慣性的壓抑和沉默。
託德的《孩子心理和行為背後的真相》中說:“喜歡簡單制止孩子行為的家長,他們的行為基本上沒有什麼效果。”
簡單的制止只會壓抑孩子的需求,明確需求的引導才能讓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長。
03 想糾正孩子的過分講究,
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面對孩子的過分講究,家長的回應將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
粗暴的制止會增加孩子的不安,壓抑孩子的情緒,阻止孩子的成長,只有積極的回應和引導才能讓孩子走上健康的道路。
具體怎麼做,有以下幾點建議:
1、接納情緒,理解孩子的需求
嘗試跟孩子感同身受,你可以不滿足他們的要求,但是你可以安靜地感受,接受他們的情緒。
秩序敏感期的孩子通常情緒起伏會比較大,但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真實需求。
比起考慮是否換一件衣服,更重要的是感知孩子的內心需要,安撫他們對世界的恐懼,讓他們健康地成長。
2、改變焦點,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在孩子過分講究的時期,還可以選擇改變孩子的焦點,將孩子的注意力從對物品秩序的講究轉移到其他事情上。
比如,可以帶孩子去戶外玩耍,讓他們體會大自然的美好,享受運動的樂趣,從對秩序喪失的不安中解脫出來,潛移默化地改變他們的習慣。
3、以身作則,影響孩子的行為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孩子會不自覺地模仿家長的行為。
朋友阿丹說,在家裡沒有客人的時候,他會陪孩子穿一些舊衣服,甚至有時會穿有窟窿的背心,孩子慢慢地開始不太在意衣服上的不完美。
對於孩子的過分講究,家長既要安撫好孩子的不安,也需要以身作則地陪著孩子度過這段特別敏感的時期。
孩子對衣服的過分講究來自於對秩序的敏感和對生活的不安。
如果我們耐心傾聽並理解孩子的不安,給予他們充分的支援並且以身作則,孩子的“壞習慣”也會轉變為良好的品質。
作為家長,在孩子看似過分講究,實則渴望安全感的時候,一定要給予積極回應,這樣被溫暖著長大的孩子才會變得勇敢又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