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出一個好孩子是所有父母的人生目標,但是現實中,很多的家庭教育是失敗的,孩子的成人成才出現了缺陷和問題 是,為什麼?。因為父母的教養能力與教養方式有問題,因為父母不能給孩子一個“好孩子”的明確畫像等等原因所致。
在世人眼裡,什麼樣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呢?也就是說:好孩子的標準是什麼?其實好孩子的標準在父母的心中多種多樣,標準不一,比如有的父母說:好孩子就應該是好好學習;關心父母;幫父母做家務;不賭博、吸菸、喝酒;不做學校不允許的事、不做國家禁止的事;幫助鄰居、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助人為樂;誠實、守信、寬容、大方、善解人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給父母增加負擔;理解父母、不和父母吵鬧、多和父母溝通;多學習雷鋒什麼的。
還有的父母說:好孩子的標準就是:尊重別人;懂禮貌、講文明;會說謝謝、不客氣、打擾了、對不起、這些最基本禮儀必需會;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飯前洗手、飯桌不言語;講究個人衛生等等。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的不同標準與答案。大家列舉的都對。
至於好孩子的標準,如何評定,如何定位,這需要科學性和可行性,這個科學性與可行性的原則必須要建立在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與社會發展與社會經濟活動對人才素質的綜合需求。在這兩大原則的指導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委員會”在1994年就提交了一份報告——《學習·內在財富》。在報告中提出,“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的好兒童四會的觀念。這實質上就是提出了現代社會背景下的好孩子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