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孩子問你:“媽媽,什麼叫叛逆期?”
你會怎麼回答她呢?
朋友的孩子剛上初中,第一次開家長會,老師在臺上無數次提到叛逆期這個詞。那個擔心焦慮的樣子讓我朋友也很緊張。也確實,她的孩子自小學習不佳,說什麼什麼不聽,妥妥大人眼中的叛逆小孩。
我受朋友委託,和她的娃聊了一次,一眼觀之是個可愛漂亮的女孩子,笑起來也很甜,在我面前乖巧落座的時候完全看不出這是個“叛逆”的孩子。
和她聊了一會之後,我就知道,她的問題也是當下很多家庭在教育上面同樣的問題,對孩子缺乏尊重。其實都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沒有辦法學會尊重孩子。比如我的朋友,絕對的孩子奴,在孩子身上花的錢費的力不會少。但是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氣極了就罵,火大了就打,說話從來不顧孩子的自尊心。
以往,她總是跟我抱怨孩子不聽話,愛頂嘴,說啥都要槓。但跟孩子聊了之後我就發現這是個很有思想的姑娘,她說爸媽從來不聽她的意見,只要她不順他們的意,就是不知道好歹,不懂大人的辛苦,不是個好孩子。小姑娘的委屈也是滿滿的,更多的是不被理解,不被接受,和總是被強制要求的痛苦。
關於“叛逆期”這個詞。個人其實是很反感總是一再提及這個詞的,很多父母說多了,感覺就是在自我安慰。好像這個年紀的孩子本來就叛逆,過了這個階段就好了。實際上,有很多孩子就在這個關鍵的階段得不到好的引導而走向了不該走的道路。當父母發現懊悔,為時已晚!但我後來,和我朋友慎重的聊了這個詞。
有一個9歲的小女孩,問她媽媽:“什麼叫叛逆期?”這個睿智的媽媽是這樣回答她的孩子:“你出生以後,你的世界是我給的。我告訴你這個東西叫蘋果,它就叫蘋果,我告訴你這個東西叫太陽,它就叫太陽。你小時候的世界是我告訴你的這個世界的樣子,但當你長大以後,你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這個想法可能是你看電視看來的,或者是你看書看來的,也或者是你和小夥伴交流得來的,這些想法讓你所理解的世界和媽媽給你的世界不一樣的時候,你會聽誰的?”
女兒回答說:“聽我自己的。”
媽媽說:“對。那如果這個時候媽媽還是把我的世界強加給你,是不是就出現了我們兩之間的資訊不對稱。而媽媽還是認為你應當完全依照我的世界來過生活,我是不是就認為你叛逆?”
女兒說:“對!”
媽媽又說:“那如果,媽媽允許你以自己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去理解,但你也跟我保證說,如果有些東西你不確定的時候來問一問我,那我們之間是不是就不存在這個所謂的叛逆。
女兒說:“對!”
媽媽繼續說:“媽媽會告訴你我是如何理解這個世界的。我只告訴你方法,而你可以借鑑這個方法去理解自己的世界的時候,我們兩是不是就不存在這個叛逆期。”
女兒說:“對。”
這個睿智的媽媽就是周瓊老師。她從這個時候開始就非常注意這點,她總是跟孩子說,這件事情我是怎麼想的,而不會說你應該要怎麼想。
很多父母很難,因為也在為親子關係做努力,也在自我學習,但最後還是會挫敗感十足的說我真不會教!其中包括我兩個女兒的爸爸。
後來,我在他們父女相處的時候記錄下他們的對話,或者錄下他們相處的場景,再給爸爸做案例,這樣的效果就非常好。
比如某次,大女兒興高采烈的畫完畫,把畫拿給我們看,我表示了驚喜和鼓勵,爸爸很嚴厲,說還不錯,繼續加油。然後叫大女兒要把桌子收拾乾淨,並一直站在洗手檯邊上盯著大女兒洗筆和調色盤等物品。一邊盯還一邊說:你這樣洗我告訴你沒幾次就壞掉了。你為什麼不把需要的東西提前準備好?水開這麼大幹嘛?……
我非常無奈的在旁邊記錄下這樣的對話,然後將我的建議微信給爸爸。
原話:你這樣洗我告訴你沒幾次就壞掉了。
改成:娃,這樣洗很容易壞。(如果能加上為什麼壞就更好了)
原話:你為什麼不把需要的東西提前準備好?
改成:建議你下次可以將需要的東西提前準備好。
原話:水開這麼大幹嘛?
改成:水可以開小點,既不浪費,也不會濺的到處都是。
把所有質問、看不過去,改成沒關係,我教你。
都說強勢的媽媽通常孩子都很弱,其實真相是:不要和你的孩子搶價值感體現。叛逆呢,也不是非常嚴重的事情,真誠的對待孩子,平等的尊重他們是獨立的個人,有策略的引導,相信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是我們獨一無二的驕傲!
最後,借海靈格的《我允許》和天下父母共勉。
我允許別人如他所是
我允許,他會有這樣的所思所想
如此的評判我,如此的對待我
因為我知道
他本來就是這個樣子
在他那裡,他是對的
若我覺得他應該是另外一種樣子
傷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