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和小夥伴一起玩耍、友好相處。可是孩子面對自己愛吃的零食、心愛的玩具,總是會表現出自私的一面,讓家長不知道應該怎麼教導。
孩子對自己的東西表現出佔有慾,且不願與他人分享,在2~3歲的孩子中最為常見,很多家長認為,這樣做的孩子太自私了,一點都不懂得分享,就對孩子進行嚴厲的批評,暴力手段強制孩子進行分享,但這樣做的效果往往很差。
孩子的佔有慾其實是自我意識成長的體現
孩子對東西的歸屬權進行劃分,對自己的東西具有佔有慾,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階段,這標誌著孩子的自我意識萌發。孩子開始意識到“我”和周圍其他事物是不一樣的。他們會採用各種方法來構建自我意識,氣質哦給你就包括物品的佔有,和使用代名詞“我”、“你”。
不願意分享因為不理解
孩子剛剛擁有歸屬意識時,還不能理解分享是什麼。當被要求將自己的東西分享出來時,他會認為自己的權利受到了侵犯。此外,分享是一種社會互動行為,是相互的,有一定的延遲性,如果寶寶沒有分享經驗,意識不到分享帶來的快樂,就不容易接受分享行為。
儘早教孩子樹立分享意識
家長應該未雨綢繆,在孩子進入這個階段之前,或者剛剛進入這個階段之時,就應該引導孩子學習分享,樹立正確的物權意識和分享行為。
樹立正確的物權意識
兩歲之前的孩子通常沒有清晰地“你的”、“我的”之間的界限。父母平時就可以幫孩子樹立正確的歸屬意識了。比如,寶寶有兩個小零食,小朋友來家裡玩,跟寶寶商量分享給小朋友一個,大家一起嚐嚐味道好不好呀?
從交換開始學會“分享”
很多家長不知道怎麼教小朋友學習分享。軒軒媽今天教大家一個好方法“交換”。 讓寶寶出去玩的時候,可以讓寶寶和其他的小夥伴交換玩具,減少寶寶對分享的抵抗。當寶寶交換時,家長要表揚孩子“寶寶真棒,會和小朋友分享一起玩”。讓寶寶覺得交換、分享是一件很好的事。
樹立分享的榜樣
兩歲左右的孩子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家長可以經常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分享行為,為孩子樹立分享的榜樣。爸爸和媽媽分享好吃的食物、好玩的東西。孩子看到很困難會模仿家長,也給他人分享自己的東西,家長這時候就可以鼓勵和表揚孩子。
幫孩子學會基本社交規則
在社會互動中,家長不僅要教孩子學會捍衛自己的物品,還要學會尊重其他人的物品,這需要很多社交技巧,但首先要遵循一些基本規則。尤其是看到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發生搶奪時,家長要做到:
一、孩子自己的東西,充分尊重孩子的意願;
二、他人的東西,教孩子學會尊重他人的意願。
三、公共物品,遵守輪流使用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