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一提起自己10歲的女兒就直嘆氣,一問才知道,小姑娘遇到稍微有一點難度的事情就逃避,數學題看一眼覺得不會做就不做了,拼圖玩兩分鐘就不拼了,不管父母怎麼鼓勵,就是不願意開動腦筋,再逼就直接說我就是不會!
孩子畏難,喜歡逃避問題的情況,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孩子有畏難情緒簡單來說就是害怕困難,遇到自己解決不了事情或者題目,就會覺得害怕,但有時候明明很簡單的事情,為什麼孩子也不願意做呢?下面我們分情況來一一說明。
第一種情況:超出孩子的能力範圍,真的不會做
在大人眼裡有一點難度的事情,在孩子眼裡可能就是越不過的鴻溝,他們的認知水平決定了解決問題的能力,當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要對孩子多一點耐心,和他們一起想辦法。
前不久,我看5歲的女兒做6宮格數獨已經比較快了,就和她商量做9宮格,當時她非常愉快地答應,說要挑戰一下自己,在做第一道題時,她就哭著說太難了,不想做了。我安慰她讓她再堅持一下,再想想辦法,但她一改往日堅強的性格,就是不願意再做。
安撫好她的情緒後,自己一做果然特別難,9宮格和6宮格相比,不止多了宮格和數字,也多了很多變化,前面一個數字填錯,就會影響後面很多數字。
我用同理心認可她的畏難情緒,對她說寶寶,9宮格對你來說確實有點難,不過我們可以想辦法,用學6宮格一樣的方法去學會9宮格。看到我認可她的情緒後,她很樂意去找解決辦法,後來我們一起在網上找了影片學習,最終學會了怎麼做。
第二種情況,有依賴心理,不願意開動腦筋
很多孩子特別喜歡用手機搜題,一遇到稍微難一點的題目,想都不想,直接開啟APP拍照搜尋,幾秒鐘,題目解析就出來了。如果沒有手機,就不寫作業,覺得太難了!或者遇到稍微有一點難度的題,就轉頭問家長,媽媽這個題怎麼做?
這種情況,不是真正地遇到難題,而是有依賴心理,不願意開動腦筋去想問題,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不愛動腦的習慣,這種依賴心理,對孩子有百害而無一利。
所以,我們要幫助孩子從小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遇到問題,先想辦法解決,不懂的先看書,還不懂的,可以提示他解題思路,而不是直接告訴他答案。
第三種情況,有恐懼心理,不敢面對困難
一個學文科的朋友,總是說自己數學不好,不是學理科的料,永遠也學不好數學,希望她兒子不要遺傳她,結果朋友的兒子上小學後,數學也差得一塌糊塗。每次都在及格線徘徊,問他為什麼,他說數學實在太難了!
小學數學,特別是四年級以前的數學,不一定真的難,而是孩子從小心裡就對數學有恐懼感,因為媽媽經常說數學難,他就會覺得連媽媽都說難,那我肯定不會,從一開始就在心裡進行自我否定。所以很多孩子的畏難情緒,不是因為事情真的難,而是被恐懼心理矇蔽了他的自信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時候,我們需要去引導孩子,讓他獨立去做題,當他能做對一些題的時候,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當他自己能解決越來越多的難題時,自信心就會提升,以後再遇到問題,就會敢於去嘗試。
總而言之,孩子在學習或者探索新事物遇到挫折,產生畏難情緒時,我們要分清孩子是哪種情況,如果真的超過孩子的實際能力,我們要認可孩子的情緒,和他們一起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如果是有依賴心理,我們要及時抽身或者沒收電子產品,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
如果是有恐懼心理,我們要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把大問題拆解成小問題,然後一一擊破,讓他們覺得自己能行!當他們覺得自己有能力做好某件事時,他們才會有內驅力去做,去行動。
同時,作為父母,我們也要及時調整對孩子的期望,不要總是高標準嚴要求,對孩子多一點耐心,允許他們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