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守規則的幾個常見表現,日常生活中拖拉行為,比如說到吃飯時間了還在玩,早上上學慢吞吞,看電視說好了看多長時間一直不想關電視,睡覺前聽故事聽完一個還要聽一個等等。在與他人的交往中不講規則,說好的遊戲規則,他玩輸了就開始耍賴,甚至用哭來作要挾。守時的觀念不強,需要大人不斷地提醒。答應的事情不做到,不做好等等。
那怎樣才能培養好小孩子的規則意識呢?
1.家長帶頭做榜樣。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小孩子時時刻刻都在觀察和模仿家長的言行舉止,家長的規則意識會潛移默化到他,這個影響是最深遠的。小孩子其實就是父母的一個影印件,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是不可能培養出小孩子的規則意識的。
2.要潤物細無聲。
小孩子從出生到成長的過程,其實是一個建立各種神經元連結的過程,我們可以抓住各種機會來培養他。比如說,吃飯的時候,他還在玩,那我們大人可以先吃,他看到大人吃,或者他餓了自然會乖乖地來吃飯,不用千呼萬喚始出來。講故事的時候碰到類似的問題可以多啟發,刻意說教的效果往往不太好。
我有一次給他講到一個史記裡的一個故事——瓜熟的時候,春秋時期,齊襄公派連稱和管至父去戍守葵丘(今山東臨淄縣西),瓜期時(七月)派他們去,答應等到第二年瓜熟的時候就派人代替他們,讓他們回來,但是,第二年瓜熟的時候,連稱和管至父送個瓜給齊襄公提醒他瓜已經熟了,齊襄公還有點生氣跟他們倆說,什麼時候讓你回來那是我說了算,等明年瓜熟的時候再說。言而無信,終於被齊無知弒殺,付出慘重的代價。
以後每一次他說到沒做到,我都會跟他說,是不是要等到瓜熟的時候呀,你還記得那個齊襄公瓜熟的時候不?再把這個故事簡要地跟他回顧一下,他一般都能說到做到,有的時候還用這個故事來教育我。
3.自己承擔後果。
用育兒專家的話來說,就是建立正確順暢的反饋機制。小孩子喜歡東摸摸西碰碰,能摸的都讓他摸,但如果有安全問題的那肯定要教育他,讓他不能碰,有的時候他偏要玩,這個時候就得想點辦法了。我的辦法就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他試一下,讓他自己承擔後果,如果沒有什麼後果那也得製造一個。比如說,家裡的門他經常玩,說了他也不聽,那我就趁他玩門的時候故意輕輕地夾一下他的手,過一段時間還故意邀請他來玩一下,如果他再玩就再夾一下,有了這兩次,我相信他以後再也不敢玩了。
4.嘗試角色互換。
讓他當老師,或者當爸爸媽媽,我們當小朋友,來教育我們。一個知名的教育家費曼,他發明了費曼學習法,一個人要想學會一件事情,最好的辦法就是先學習,然後再把另外一個人教會。在家裡,我經常是那個不守規矩的小朋友,比如說把手放到門縫裡,故意用手去摸插座等著他來教育我,他會跑過來說,這個是愛咬人的電娃娃,不能碰。因為他讀到過一個繪本故事,一個小朋友去摸插座被電著了,就說它是愛咬人的電娃娃。
5.不能為了守規則而守規則。
我們在培養他的規則意識的時候,也不能太苛求,不能太急,要循序漸進,因為他有一個接受的過程。嚴格一點是應該的,但過於嚴厲就會物極必反。英國大思想家羅素對他的子女就存在這樣的問題。羅素一天帶他的兒子女兒去海邊玩,他兒子看到海灘上有一塊珊瑚石,很漂亮,但是搬不動,他想讓羅素幫他一起搬,但是羅素說,爸爸不是說過,每個人都要負起自己的責任,你覺得這個珊瑚石漂亮你就搬,因為我並不想要這個珊瑚石,兒子只好自己搬,搬一半搬不動了,叫妹妹來幫忙,妹妹也無能為力,結果兩兄妹抹著眼淚依依不捨地跟著父親回家了。這件事情對羅素的兒子打擊很大,他的兒子長大以後就再也沒回過家了。羅素後來回憶起這件事情很後悔。因為過於冷酷傷了孩子的心。 如果喜歡請點關注謝謝